江苏省连云港市锦屏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1077762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连云港市锦屏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锦屏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锦屏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锦屏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锦屏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连云港市锦屏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连云港市锦屏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连云港市锦屏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满分120分,时间100分钟)1、 选择题(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1颁布解负令是梭伦采取的第一项重大的改革措施,其主观动机在于()A缓解平民与贵族间的矛盾 B促进城邦经济的发展C彻底打破贵族的一切特权 D实现公民的真正平等2梭伦改革后,有权参选进人“四百人会议”的是( )第一等级 第二等级 第三等级 第四等级A B C D 3梭伦改革措施中打破了贵族对法律垄断的是( )A公民大会的设立 B 四百人会议的创立C 公民陪审法庭的建立 D 陪审员实行抽签制度4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A. 铁器和牛耕逐渐

2、推广B. 水利工程的兴建C. 私田荒地的开垦 D. 井田制逐渐瓦解5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封建经济基础的是( )A. 实行什伍、连坐制度B. 奖励耕织,重农抑商C. 废井田,开阡陌 D. 推广县制6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平民能够提高自身社会政治地位的途径有勤奋劳作,努力耕织 创办手工作坊,从事工商业活动英勇善战,争立军功 努力读书,精通“四书五经”A B C D 7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后世政治体制影响最为深远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耕织 C按军功授爵 D推广县制8北魏孝文帝强令实行一系列汉化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促进民族融合B实现民族同化C完成鲜卑封建化D巩固对黄河流域统治9

3、.6世纪初,北方黄河中游的许多荒地重新得到开垦的原因是()A 北魏推行均田制B 孝文帝重视兴修水利C 三长制得以实施D 适宜于精耕细作的农具得以推广10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移风易俗的主要措施有()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A B C D 11北宋初期的政治改革最终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从借鉴的视角,当今政府应()A加强军队建设 B重视精兵简政C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D大力发展经济12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提出:“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这说明王安石()A继承了古代墨家的思想B主张读书人要以天下为己任C具有注重实用的教育思想D反

4、对诗赋取士和经义策论13韦骧在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形成“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A保甲法、农田水利法 B将兵法、方田均税法C青苗法、募役法 D免役法、更戍法14下表中两位历史人物的言论,共同指向王安石变法措施中的()人物言论王安石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苏辙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以夺富民之利A青苗法 B保甲法C均输法 D市易法15.下列关于倒幕运动说法不正确的是()A 运动有较为广泛的基础B 斗争矛头指向外国侵略者和封建幕府C

5、 获得幕府将军的同情支持而成功D 在民众中有较强的号召力16明治维新中最有远见的改革措施是()A 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B 大力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C 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D 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建设人才17.“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 )A 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B 推行“文明开化”政策C 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D 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18.戊戌变法法令中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是( )A 设京师大学堂B 提倡和奖励士民投资设厂C 废八股D 裁汰绿营19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

6、的真正目的是( )A 借孔子之名宣传进化论思想B 斥责孔孟之道的虚伪C 强化封建教条的统治地位D 提倡新学,系统阐发变法理论20.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A 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B 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C 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D 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满分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共15分):材料一 北魏兴起于蒙古高原,初以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为首都,为便于向南扩张而以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为南都,后遂迁都平城。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平城被称为北京。华林甫中国地

7、名史话材料二 迁居洛阳的鲜卑族人,经过三十年,大体上已经汉化。一个统治民族仅仅经过三十年时间,就与被统治民族相融合,不能不说是孝文帝汉化政策的极大成功。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材料三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归纳北魏迁都的过程及特点。(3分)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北魏迁都洛阳的原因是什么。(6分)(2)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表现。(3分)(3) 依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3分)22王安石变法是宋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历代对其褒贬不一。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17分)材料一诚能御轻重(指关于调节商品、货币流通和控制物价的理论)敛散(指古代国家对粮食物资的买进和卖出)之权,而禁因缘(指勾结)之奸,则何患乎经入(指常规赋税收入)之不足。王安石文集卷四九材料二今因其固有之义务而修明之,易征徭之性质为赋税之性质,视前非有所增也。而其征收之也,以财产之高下列为等第,富者所征较重,贫者所征愈微,其尤贫者,则尽豁免之,此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不惮得罪于巨室,而依然课彼辈以助役钱,此欧洲诸国流亿万人之血乃得之者,而公纡筹于庙堂,顷刻而指挥若定也。梁启超王安石传(1908年)材料三王安石的最大弊病,还在仅看重死的法制,而忽视了活

9、的人事。依照当时情况,非先澄清吏治,不足以宽养民力。非宽养民力,不足以厚培国本。非厚培国本,不足以遽希武功。在国内新政措施全无头绪的当日,却同时引起边衅,对外便觊开疆用武。因此更是加意聚敛,而忽略了为国家的百年长计。钱穆国史大纲(1) 材料一反映出王安石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2分)为实现“御轻重敛散之权”,他在变法中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起到了什么积极效果?(4分)(2) 材料二中,梁启超肯定的是王安石变法的哪一措施?(2分)指出其肯定的理由。(4分)(3)材料三中,钱穆指出了王安石变法存在的哪些不足?(3分)23.阅读下列材料:(共10分)材料一佩里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

10、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盟友。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终于领悟到,与西方打交道的惟一途径,是采用西方本身的军事和技术装备。他们要为日本人拯救日本,就要学习西方列强的秘密。明治时代是日本西化的伟大年代。从此日本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民族国家。科尔顿近代世界史中册材料二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 大国崛起解说词请回答:(1) 据材料一,分析“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主张向西方学习的目的何在?(3分)(2) 据材料二,指出日本在文明开化中存在的问题。(3分)(3) 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时代的西化给日

11、本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4分)24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戊戌变法也遭到满洲贵族的激烈反对,新法颁布后,“满族诸人大哗,谣谤四起”“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共18分)(1)依据相关内容指出,两次变法中各有哪些措施直接触犯了传统势力的利益(各举两例)?(8分)商鞅变法中,“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一种刺面割鼻的西刑)其傅”,严厉打击反对势力。戊戌变法中,“时百日间,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光绪帝也“三令五申”“数四严责”,推动变法法令的贯彻落实。(2)据所学知识回答,两次变法中,改革者都表现出了坚决的意志和雷厉风

12、行的作风,为什么结果迥异?(4分)在推动变法的过程中,改革者往往面对和风细雨还是雷厉风行的困惑。对此,谈谈你的看法。(4分)学校: 班别: 姓名: 密封线内不准作答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答题卡 (满分120分,时间100分钟)2、 选择题(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C C A C C D D A A题号 11 12 1314 15 16 17 1819 20答案 B C A A C D D B D D3、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21.(共15分) (1)过程:由盛乐迁至平城,再迁至洛阳。(2分

13、)特点:不断南迁。(1分)原因:北方保守势力强大,经济落后,外来威胁严重;中原先进经济文化的吸引;统治中原地区的需要。(6分)(2)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3分)(3)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3分)22.(共17分) (1)问题:政府的财政危机。(2分)措施:实行市易法和均输法。(4分)效果:打击了富商对物资和物价的操纵垄断,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4分)(2)措施:募役法(或免役法)。(2分)理由:认为该措施没有增加百姓负担;对穷人和富人征税税额不同,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公平;推动了社会进步。(4分)(3)不足:偏重创设制度,忽视整顿吏治;偏重敛财,忽视宽民固本(或与民争利);变法与战争同步,财政需求过大。(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