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A卷)(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1075215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70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丰台区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A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北京市丰台区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A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北京市丰台区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A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北京市丰台区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A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北京市丰台区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A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丰台区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A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丰台区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A卷)(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丰台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高二生物(A卷) 一、选择题1.正常情况下,下列均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一组是Na、抗体、血浆 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激素、突触小泡和氨基酸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物质都是内环境中的物质,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是组成内环境的物质。【详解】Na、抗体都可以存在于组织液中,血浆属于内环境,符合题意;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不属于内环境,不符合题意; 葡萄糖、CO2和胰岛素均可存在于血浆中,都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符合题意

2、;突触小泡存在于突触前膜内,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不符合题意。故选A。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 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 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C. 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D. 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内环境即细胞外液,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构成,是人体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桥梁。内环境稳态的就是使内环境中各种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是一个动态平衡,不是成分不变。稳态的维持有利于人体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详解】A、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组织液等内环境中,所以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

3、环境中,A正确;B、淋巴管阻塞将导致组织液回流减少,引起下肢水肿,B正确;C、组织液渗回血浆的量很大,但组织液渗回淋巴的量较少,所以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C正确;D、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中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血浆只是其一部分,所以只要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不一定达到稳态,D错误。故选D。3.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 若表示免疫活性物质,则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B.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 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D. 若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的分泌量不仅仅受甲状腺激素的

4、调节【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详解】A、抗体和淋巴因子属于重要的免疫活性物质,所以若表示免疫活性物质,则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A正确;B、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B正确;C、控制骨骼肌不自主的颤栗应该是躯体运动神经中枢,C错误;D、若表示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受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共同调节,D正确。故选C。4. 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 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

5、经纤维向两侧传导B.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C. 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D. 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答案】C【解析】【详解】A、刺激神经纤维中部,兴奋可以双向传导,A正确;B、兴奋可以从兴奋部位传向未兴奋部位,膜内电流流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B正确;C、神经纤维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C错误;D、神经纤维膜外,电流流向与兴奋传到方向相反,膜内电流流向与兴奋传到方向一致,D正确。故选C。5.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I、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6、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B. 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C. 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 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反射弧中神经节的知识可以判断出:a表示效应器,b表示传出神经,c表示神经中枢,d表示传入神经,e表示感受器。表示突触前膜,表示突触后膜。【详解】A、切断d,刺激b(传出神经),信号能到达效应器,所以会引起效应器收缩,但不属于反射过程,A错误;B、兴奋在突触中传递有时间延搁,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即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不相同,B错误;C、为突触后膜,处发生的信号

7、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C错误;D、由于突触结构的存在,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D正确。故选D。6. -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因此,-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 )A. 肌肉松弛、肌肉僵直B. 肌肉僵直、肌肉松弛C. 肌肉松弛、肌肉松弛D. 肌肉僵直、肌肉僵直【答案】A【解析】考查神经元间兴奋传导知识。-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结合,神经递质不能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不能传导,肌肉松弛;有机磷农药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神经递质不能及时分解,突触后膜

8、持续兴奋,肌肉僵直。7. 某人能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自己不会说话,这表明他的大脑受到损伤,受伤的区域是( )A. 大脑皮层的言语区B. 大脑皮层的运动区C. 小脑D. 下丘脑【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大脑皮层言语区包括W、S、H、V,若S区受到损伤时,患者不会说话,故A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脑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8.下图表示人体皮肤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维持体温的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从上图可知,人体在炎热和寒冷条件下均靠体液调节维持体温B. 从甲到乙是机体散热的唯一途径,从丙到丁表示机体产热途径C. 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9、,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D. 甲和丙表示在寒冷环境中,人体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少于乙和丁【答案】C【解析】分析图可知,人体在炎热和寒冷条件下主要靠神经调节维持体温,A错误;从甲到乙和从丙到丁表示皮肤在散热,皮肤是散热的主要器官,B错误;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正确;在寒冷环境中,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进而减少散热量,可用甲和丙表示,此时人体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多于乙和丁,D错误。9. 下面是某人在摄食后及运动过程中血糖平衡的调节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摄食后1小时内,分泌物甲增多可以促进血糖合成糖原B. 分泌物乙中主要含有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

10、素等激素C. 225小时分泌物乙增多,它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葡萄糖大量的氧化分解D. 从图中可看出,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是分泌物甲和分泌物乙协同作用的结果【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摄食后1小时内,由于食物中糖类消化吸收,使得血糖浓度升高,则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多,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使得血糖浓度下降,A正确;分泌物乙是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B错误;225小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的转化,抑制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使得血糖升高,C错误;从图中可看出,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拮抗作用的结

11、果,D错误。【点睛】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具有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和转化为非糖物质的功能;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具有促进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的功能。10. 关于甲状腺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B. 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时,机体耗氧量和产热量都增加C. 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而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多种器官D. 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会引起促甲状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答案】D【解析】【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如果外界条件寒冷,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这种激素作用于垂体后,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

12、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属于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增多后,反过来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激素分泌,使得机体得到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同时又保证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致过多。【详解】A、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到达垂体,调节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继而影响和调节甲状腺的分泌活动,A正确;B、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分泌增多时机体耗氧量和产热量都增加,B正确;C、促甲状腺激素影响和调节甲状腺的分泌活动,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正确;D、下丘脑和垂体对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会引起下丘脑活动增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

13、加,D错误。故选D。11. 吞噬细胞对细菌抗原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B. 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C. 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淋巴细胞D. 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答案】B【解析】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的识别抗原,A选项错;图示细菌进入吞噬细胞后,细胞中的溶酶体对细菌进行了加工处理,并暴露抗原,B选项正确;加工处理后的抗原直呈递给T细胞,而不是B淋巴细胞,C选项错;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同样存在于细胞免疫过程,D选项错。【考点定位】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的作用。学习过程中注意掌握体液免疫和细

14、胞免疫的过程,仔细比较二者的异同点。12.将小鼠B 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 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 细胞凝集成团。T 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 小鼠B 细胞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B. 小鼠T 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C. 小鼠B 细胞和小鼠T 细胞有相同抗原D. 小鼠T 细胞和家兔T 细胞有相同抗原【答案】C【解析】【分析】小鼠B细胞作为抗原被注射到家免体内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使得家免血清中含有针对小鼠B细胞的抗体,此过程属于体液免疫;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含针对小鼠B细胞的抗体,同时不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团,已免疫家兔血清与未

15、免疫家兔血清的区别就是否含有针对小鼠B细胞的抗体。【详解】A、小鼠B细胞没有进入到家兔的细胞内部,不会诱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A错误;B、注射的是小鼠B细胞,所以材料中能得出的是小鼠B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B错误;C、根据分析可知: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C正确;D、小鼠和家兔属于不同的生物,小鼠T细胞和家兔T细胞不具有相同抗原,D错误。故选C。13.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EBV)侵染引起的。下列有关人体对抗EBV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吞噬细胞在对抗EBV的特异性反应和非特异性反应中均起作用B. 抗 EBV 抗体与 EBV 结合,可使 EBV 失去进入宿主细胞的能力C. 细胞免疫产生的效应T细胞可识别并消灭被EBV侵染的细胞D. 被 EBV 感染后,人体只能产生一种抗EBV的特异性抗体【答案】D【解析】【分析】吞噬细胞(巨噬细胞)既参与非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