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卫版教材目标检测(有答案)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1067964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PDF 页数:45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卫版教材目标检测(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人卫版教材目标检测(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人卫版教材目标检测(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人卫版教材目标检测(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人卫版教材目标检测(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卫版教材目标检测(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卫版教材目标检测(有答案)(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基础化学 目标检测 第 1 8 章 傅春华等主编 第 2 版 一 单项选择题 116 1 116 第 01 章溶液 1 有三种溶液分别是氯化钠 NaCl 氯化钙 CaCl2 和葡萄糖 C6H12O6 它们的浓度 均为 0 1mol L 按渗透压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 A A CaCl2 NaCl C6H12O6 B C6H12O6 CaCl2 NaCl C NaCl C6H12O6 CaCl2 D C6H12O6 NaCl CaCl2 解释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渗透浓度的大小取决于一个化学式在水溶液中生成的粒子数 渗透 压与渗透浓度成正比 渗 CaCl2 i 3 NaCl i 2 C6H12

2、O6 i 1 CaCl2 Ca2 2Cl 易溶强电解质 NaCl Na Cl 易溶强电解质 C6H12O6 非电解质 2 分散相粒子能透过滤纸而不能透过半透膜的是 B A 粗分散系 B 胶体分散系 C 分子 离子分散系 D 都不是 解释 这里的半透膜指的是一般半透膜 小分子 小离子能够透过 3 胶体分散系中分散相粒子的直径范围是 B A 大于 100nm B 1 100nm C 小于 100nm D 小于 1nm 解释 粗分散系 100nm 胶体分散系 分散相粒子直径 1 100nm 分子离子分散 系 Cl Br I 26 已知某元素原子的价电子层结构为 3s23p5 则该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为

3、 C A 第三周期第 A 族 B 第三周期第 B 族 C 第三周期第 A族 D 第三周期第 B族 解释 三个电子层 p区元素 5 27 已知 BF3分子中 B 以 sp2杂化轨道成键 则该分子的空间构型是 D A 三角锥型 B 四面体 C 直线型 D 平面三角型 解释 sp2杂化 三个杂化轨道呈 120 度夹角 BF3中的 B 缺电子 28 原子结合成分子的作用力是 D A 分子间作用力 B 氢键 C 核力 D 化学键 解释 这里讲的分子为广义的分子 29 下列物质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是 A A NaOH B H2O C CH3Cl D SiO2 解释 钠离子与氢氧根离子之间是离子键 氧原

4、子与氢离子之间是共价键 30 下列元素中 电负性最大的是 A A Cl B K C Na D S 解释 Cl S Na K 第 03 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31 基元反应是 D A 一级反应 B 化合反应 C 二级反应 D 一步能完成的反应 解释 基元反应一步完成 非基元反应多步完成 32 已知 C 石墨 O2 g CO2 g 平衡常数为 K1 则反应 3C 石墨 3O2 g 3CO2 g 平衡常数 K2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B A K2 K1 B K13 K2 C K23 K1 D 无法判断 解释 1 r CO2 r O2 2 r 3 CO2 r 3 O2 33 下列因素对转化率无影响的是

5、 D A 温度 B 浓度 C 压力 对气相反应 D 催化剂 解释 催化剂对已经达到平衡的体系没有影响 34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是 D A 浓度 B 压强 C 温度 D 反应物结构 解释 反应物结构是内因 浓度 压强 温度是外因 35 某一步完成的简单反应 mA nB C 该反应的反应速率表达式为 D A A B B C C D A B 解释 简单反应 基元反应 可以根据反应式写出反应速率表达式 实际上 m n 不 可能高 36 假设温度每升高 10 反应速率就增大到原来的 2 倍 若使反应温度由原来的 20 升 高到 60 则反应速率增加到原来的 C A 4 倍 B 8 倍 C

6、16 倍 D 64 倍 6 解释 指数关系 24 16 37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本质原因是 A A 改变化学反应的历程 B 增大了活化分子百分数 C 增大了反应物浓度 D 增加了反应物分子间的碰撞频率 解释 催化剂参加反应 改变反应历程 38 在同一反应条件下 只能向一个方向进行的单向反应叫做 C A 放热反应 B 吸热反应 C 不可逆反应 D 可逆反应 解释 绝大多数反应都是可逆反应 39 在可逆反应中加催化剂的目的是 D A 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 使原来不能发生的反应得以发生 C 破坏化学平衡状态 D 改变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解释 正催化剂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负催化剂延长达到

7、平衡的时间 40 反应 3H2 N2 2NH3的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正确的是 B A c NH3 N2 H2 B c NH3 2 N2 H2 3 C c N2 H2 NH3 D c N2 H2 3 NH3 2 解释 右上左下 注意指数 41 某温度下 在体积为 1L 的容器中 将浓度为 5mol L 的 SO2和浓度为 2 5mol L 的 O2 混合 达到平衡时 SO3的浓度为 3mol L 反应式为 2SO2 g O2 g 2SO3 g 该反应 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D A 2 10 B 2 15 C 2 20 D 2 25 解释 2SO2 g O2 g 2SO3 g 开始时 5 2 5 0

8、平衡时 5 3 2 5 1 5 0 3 c 0 3 2 5 3 2 2 5 1 5 1 2 25 42 在 mA g nB g pC g qD s 的平衡体系中 若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 则 m n p q 之间的关系是 C A m n p q B m n p q C m n p D m nH2SO4 HCl HNO3 但是 如果改用水做为溶剂 这四种酸给出质子的能力几乎相同 可以测定这四种酸的 总量 不同类型的酸或碱被拉平到相同强度水平的现象称为拉平效应 具有拉平效应的溶剂称为拉平性溶剂 水是上述四种酸的拉平性溶剂 62 25 某酸 HA 的 Ka 10 6 则 A 的 Kb为 D A 10 6

9、 B 10 7 C 10 14 D 10 8 解释 一对共轭酸碱 共轭酸的酸常数与共轭碱的碱常数的乘积等于水的质子自递平 衡常数 即水的离子积常数 HA H2O H3O A a r H3O r A r HA A H2O HA OH b r HA r OH r A a b r H 3O r OH w 10 14 63 在一定温度下 稀释某弱酸溶液 则 A A 增大 Ka不变 B 减小 Ka不变 C 不变 Ka增大 D 不变 Ka减小 解释 一定温度下 平衡常数一定 解离度随溶液浓度的降低而增大 2 温度不变 即 K 不变 c 降低 则 升高 64 已知 0 01mol L 某弱酸 HA 有 1

10、解离 其解离常数为 A 1 10 6 B 1 10 5 C 1 10 4 D 1 10 3 解释 根据 2或 0 0 计算 10 65 向 0 05mol L HAc 溶液中添加溶质 使溶液的总浓度变为 0 1mol L 则 C A 解离常数增大 B 解离常数减小 C 解离度减小 D 解离度增大 解释 一定温度下 平衡常数一定 解离度随溶液浓度的降低而增大 本题为溶液的浓度升高 则解离度降低 66 1L 0 8mmol L HAc 溶液 要使解离度增加 1 倍 若不考虑活度变化 应将原溶液稀释到 多少升 C A 2 B 3 C 4 D 4 5 解释 根据 2 解离度增加 1 倍 溶液浓度为原来

11、的 1 4 体积从 1L 增加到 4L 本题中 HAc 浓度太小 运用近似公式不太合适 67 在 1mol L NH3 H2O 溶液中 加入下列物质能产生同离子效应的是 C A 加水 B 加 HAc C 加 NH4Cl D 加 0 1mol L HCl 解释 NH3与 H2O 进行质子传递生成 NH4 与 OH NH4Cl 中的 NH4 能使平衡向左移动 同离子效应 原题中 选项 B 为 NaOH NaOH 中的 OH 也能产生同离子效应 不合适 68 在水溶液中共轭酸碱对的 Ka和 Kb的关系是 D A Ka Kb B KaKb 1 C Ka Kb Kw D KaKb Kw 解释 以 HA

12、A 为例 a b r H3O r A r HA r OH r HA r A r H 3O r OH w 69 用纯水将下列溶液稀释 10 倍时 其中 pH 变化最小的是 D A 0 1mol L HCl 溶液 B 0 1mol L NH3 H2O 溶液 C 0 1mol L HAc 溶液 D 0 1mol L HAc 溶液 0 1mol L NaAc 溶液 解释 D 为缓冲溶液 缓冲溶液具有抗酸 抗碱 抗稀释的能力 70 欲配制 pH 9 的缓冲溶液 应选用的缓冲对是 A A NH4 NH3 Kb 1 75 10 5 B HAc NaAc Ka 1 75 10 5 C HCOOH HCOONa

13、 Ka 1 8 10 4 D HNO2 NaNO2 Ka 7 1 10 4 解释 根据缓冲溶液酸度计算公式 r H 3O a r 0 HA r 0 A 共轭酸的 Ka与缓冲溶液的 r H 3O 相近 即 pKa与 pH 相近 NH4 的 pKa pKw pKb 14 4 76 9 24 符合要求 71 下列物质中 不可以作为缓冲溶液的是 D A 氨水 氯化铵溶液 B 醋酸 醋酸钠溶液 C 碳酸钠 碳酸氢钠 D 醋酸 氯化钠 解释 醋酸 氯化钠不构成缓冲对 不能作为缓冲溶液 72 某酸碱指示剂的 KHIn 1 10 5 则从理论上推算 其 pH 变色范围是 B A 4 5 B 4 6 C 5 7

14、 D 5 6 11 解释 酸碱指示剂的理论变色范围为 pKHIn 1 73 酸碱滴定达到化学计量点时 溶液呈 D A 中性 B 酸性 C 碱性 D 取决于产物的酸碱性 解释 化学计量点时 酸碱完全反应 其产物可以是中性 酸性或碱性 74 NaOH 滴定液滴定 HAc 至化学计量点时的 OH 浓度计算式是 B A a B w a C a w D a a b 解释 化学计量点时 为 NaAc 溶液 Ac 作为共轭碱 溶液的 r OH b w a 75 用 0 1mol L HCl 溶液滴定同浓度的 NaOH 溶液 滴定的 pH 突跃范围是 D A 6 30 10 70 B 10 70 6 30 C

15、 5 30 8 70 D 9 70 4 30 解释 本题不涉及复杂的计算 首先 强酸滴定强碱 溶液 pH 降低 排除 AC 其次 化学计量点时溶液显中性 表示突跃范围的中点为 7 00 只有 D 符合要求 或者直接记忆教材或课堂讲解结果 76 用 0 1000mol L HCl 滴定 Na2CO3至第一化学计量点 体系的 pH 是 A A 7 B 0 V2 0 NaOH Na2CO3 V1 0 V2 0 V1 V2 Na2CO3 V1 0 V2 0 V1 V2 Na2CO3 NaHCO3 V1 0 V2 0 V10 NaOH 与 NaHCO3可生成 Na2CO3 不能组合 78 某碱样以酚酞作

16、指示剂 用标准 HCl 溶液滴定到终点时耗去 V1 继以甲基橙作指示剂 又耗去 HCl 溶液 V2 若 V1 V2 则该碱样溶液是 B A Na2CO3 B Na2CO3 NaHCO3 C NaHCO3 D NaOH Na2CO3 解释 NaOH V1 0 V2 0 12 NaOH Na2CO3 V1 0 V2 0 V1 V2 Na2CO3 V1 0 V2 0 V1 V2 Na2CO3 NaHCO3 V1 0 V2 0 V10 NaOH 与 NaHCO3可生成 Na2CO3 不能组合 79 标定 NaOH 溶液常用的基准物质是 B A 硼砂 B 邻苯二甲酸氢钾 C 碳酸钙 D 无水碳酸钠 解释 硼砂碱性 碳酸钙不溶于水 无水碳酸钠碱性 邻苯二甲酸氢钾可以给出一个质 子 能用于标定 NaOH 溶液 80 区分 HCl HClO4 H2SO4 HNO3四种酸的强度大小 可采用的溶剂是 B A 水 B 冰醋酸 C 液氨 D 乙二胺 解释 冰醋酸接受质子能力比水弱 能够区分这四种酸 冰醋酸为这四种酸的区分性溶剂 81 在下列何种溶剂中 醋酸 苯甲酸 盐酸和高氯酸的强度都相同 C A 纯水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