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讲义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21057116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讲义(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讲义平遥县教育局 安修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后,县组织广大教师开展了通识培训。本稿是在语文教师培训会上的讲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同时还指出:课程标准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的,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关于语文素养,有一些重要的立论和命题,如在“课程性质与地位”里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更是明确“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等等。整个语文课标中,语文素

2、养一词前后出现了十多次。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顾云龙先生指出:语文素养是一个开放性的结构,既有不同时代普遍适用的核心内容和要求,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具体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就是确定了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话)、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与传统的”听、说、读、写”相比,加进了“综合性学习”。这表明:语文素养是一种综合性形态要求,它不仅包含听说读与能力,还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可以说,语文素养有着丰富的内涵,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与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融合。语文素养既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

3、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既有语文教育观念、教学评价的因素和教学手段的因素,也教师的素质因素、家庭的教育因素和社会的影响因素等诸多层面、诸多领域的因素。下面,结合中小学语文教学,着重从阅读教学环境、生活实践环境和现代信息网络环境三方面入手,阐述一下中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育问题。一、优化阅读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培养离不开丰富的积累。因为积累是人的文化底蕴的积淀,是语文素养的基石。积累的多少既是衡量语文素养的高低、优劣的显性标准,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而阅读是学生积累、积淀语文底蕴的一条有效途径。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品德修养和思想

4、情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语文教师不能只是满足于把自己的知识传输给学生,最重要的是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和影响,让他们开阔视野,不满足于把眼光盯在有限的课本知识上,而是自觉地进行力所能及的涉猎,在广阔的天地里汲取丰富的语文养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的“养成”思想。可以说,语文教学只有切实置身于大阅读环境中,才能真正高效高能、走向成熟。1、确立大阅读教学观古人说:“文贵自得,书忌耳传”,光靠教材的几篇文章,学生要学会表达是不可能的,其必通的途径是大阅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背诵篇目和

5、课外阅读量,并增加了阅读篇目。当学生积累阅读了上百万文字,必然会对薄薄一本语文教科书轻车熟路。所以,语文教师不但要带学生走进教材,还要带着学生走出教材,扩大他们阅读范围,以积淀学生的阅读底蕴,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这在课堂内外都可以进行。在课内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的培养,加深、加强人文性、情感性的熏陶和感染。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篇课文。要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课文的美。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使学生在作品中直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

6、育和科学方法的启蒙教育,受到美的熏陶。同时,还要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表情朗读,展现课文描写的形象,抓住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即“传神之笔”进行体会,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可以说,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应该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这三个维度所创设的学习氛围下,让学生学会语文”知识”,锻炼语文“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比如游子吟这首古诗,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把学生带进教材,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直接体验母亲对子女的关怀。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下,朗读古诗,学会抓词抓句,体会课文重点,从而懂得要报答父母的思想感情。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去感悟语言,把语言描述的情境

7、,表达的意思既能概括化,又能具体化,要能把语言还原于生活,发表一定的见解。每一节语文课要至少留出3至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次课文有关的材料,或做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实验,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比如,在学习泊船瓜洲这一首古诗后,可以让学生阅读思念家乡这一主题的古诗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也可以引导学生用白话文改写古诗。课堂只是小天地,天地乃为大课堂,在“大语文观”的指引下,以“大阅读”为重要途径,水到渠成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尤为重要。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走出教材,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要培养学

8、生感受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开展书香校园活动,并引导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语言要能大体理解它的意思后摘抄下来,然后,指导他们用自己的话把自己喜欢的片段叙述出来,并注意运用恰当贴切的词语。通过大阅读环境下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研究,使小学生具有积极的课外阅读动机,良好的阅读心理和习惯,在语言文字典范和精华的熏陶下,丰厚学生的人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大阅读”,让学生感受纯净的文学,促进心灵的感悟和思想的净化。总之,阅读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重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在反复的阅读实践与积累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就会不断得以提高

9、。2、突出学生的主体阅读地位学生是阅读活动的主体,教师应以引导者的形象和欣赏者的态度去实施阅读活动,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不能用成人化的思维方式和观点去抑制和束缚学生阅读的多样性,正视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长期性。在实践中,一要引导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客观生活是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学生的思想情感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教师应该在日常教育活动中运用教育机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促进习惯性阅读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以“大语文观”的思想尽可能大地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二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中阅读能力的差异并不仅仅表现为高低之分,还有自身文化知识背景、兴趣、习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不同,同一位学生的不同阅读阶段也会显

10、示其发展变化。我们不能无视这些差异去进行简单划一的教育,这必将损伤相当多的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自信心。应该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指导下,发现其差异性,正视其差异性,引导其差异性,努力使所有学生爱上阅读。尤其小学中年级的阅读已开始存在性别差异,学生最喜欢的首推童话故事书,男学生的阅读喜好更明显,大部分男学生都很喜欢科学、自然、侦探方面的书。所以,教师在挑选为孩子们阅读的书籍时,还要适当考虑性别差异。3、贯穿循序渐进的阅读教学原则首先,要分阶梯,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俗话说,没有比兴趣更好的老师。起始阶段,特别是第一个学期要重在激趣,学生随便可以看什么书,教师不要去阻止学生看一些较为浅显的漫画、连环

11、画(这往往是学生看得最多最普遍的),这阶段意在让学生对书发生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成为日常生活中惯有的、惯做的一件事。然后,下学期逐步开始在阅读内容上,转移部分内容到一些世界名著、寓言、科幻想象文章、神话故事等上面。可以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完必读书目、做好读书笔记,或在阅读时间上做限定,如周一、三、五不读连环画、漫画,另外与课内联系起来,更能使课内课外相映成趣,起推波助澜之功用。其次,要分时间,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大视野、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并且喜爱阅读、坚持阅读。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这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高瞻远瞩、游刃有余

12、地指导学生阅读。在具体实践中,每天设立20分钟的自由阅读课,让学生自由阅读、写采蜜集、读后感、交换读物或者由教师推荐好的读物。要选择那些故事情节性教强的文章,这样读的时候才能引起并保有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不知不觉受吸引,由喜爱故事产生对书籍的热爱。在读完一个完整的故事后,可以开展一个评论会:检验学生思维的航向,由此产生的情感体验,发表自己的感想,促成深层的理解,创造表达的机会。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童话,形象地讲,这是能够吹燃孩子思想和言语火花的清新微风。”尽管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角度、审美观各不相同,但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都是感情强烈、黑白分明,充满着真善美的思索与探求。同时,由于“一千个读者,

13、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语文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与理解,绝不能完全拘泥于“第一文本”。第三,要分层次,提供学生的课外阅读资源。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姬说:“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设立个人家庭图书架、班级图书角、学校图书室,努力构建图书资源网络,为学生提供丰富新鲜的课外阅读书籍资料,真正发挥阅读教学“以事育人,以人育人,以物育人,以景育人,以情育人,以理育人,以文育人,以趣育人”之功效,致力用人类文化的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让阅读成为孩子们“诗意栖居的家园”,语文素养的培育也会不求自得。二、优化生活实

14、践环境,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学习时间不仅仅在课堂,学习的对象也不仅仅是一本静态的读物。语文教学必须以生活为本,以人为本,这是新课标的理念。我们应该让学生走出文本,走出课堂,把语文引入生活,在生活中去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而且也必须遵循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天地,让学生想方设法走近生活,走进生活,从而加强语文素养的培养。1、在生活中积累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我的语文教学走过的路,最为成功的感受就是:语文是育人的。我们教学生做人,就是要帮助学生把生活中的点滴情、点滴意挖掘出

15、来,有意识地让学生去体会,再让学生运用知识积累加以书面的或是口头的表达。”我们不妨巧用这一资源,让学生从中学习各类语文知识。在教学生识字时,可以引导他们关注电视中的广告,大小商店的招牌,食品上的说明,学校的每一块标语,家里、社区等一切有字的地方。这样的认字方法不是抽象的,生硬的,而且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又如假期里,可以让学生收集春联,了解春联的有关知识,然后让大家在课堂上交流,让他们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不但积累了多条春联,又较好地了解了春联这一民俗文化的特点。平时,还可利用学校组织的外出远足的机会,不失时机而又恰到好处地教给学生一些知识。2、在生活中感悟感悟是一个人独特的

16、内心体验,要达到感悟的境界,必须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教学的催化,二是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感悟的可以是人、事、物,或是某个情景。语文课上,学生可以从文本中受到某种感悟,达成心灵的共鸣。但是,当我们把学生感悟的心灵引向生活,内容就更丰富起来了。3、在生活中体验释放学生心灵是语文教师的天职,喜欢自由表达是儿童的天性。学生自由表达既能调动他们的参与欲与表现欲,发展语文能力,又有利于使学生成为一个在个性、才智和内心等方面发展健康的人。特别是习作教学,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这就告诉我们,学生作文能力不仅是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体现,而且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在教学中,假如教师给习作加上过多的附加条件,就会束缚学生的思维,禁锢学生的个性。语文教师应该要努力让学生通过生活体验去自由表达。首先,要有限度地放宽条件,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要的是学生真情的流露,内心的表白。其次,要鼓励学生无拘无束地毫无保留地发表自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