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五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21052807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五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8-2019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五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8-2019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五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8-2019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五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8-2019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五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五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五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Word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五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卷历史 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思想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的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政在得民”“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人伦者,天理也”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人伦者,天理也”均有神化统治的思想,当今是必须批判的,是没有现实意义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政在得民”却是进步的,到今天仍有

2、现实意义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儒家文化的现实意义2.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年后刘彻强行罢黜了“黄老百家之言”,这种政策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A.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B. 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调整C. 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D. 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汉初,社会经济破坏严重,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了道家的“黄老之术”,即“无为而治”的思想。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的经济实力恢复和增强,国力日盛,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

3、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所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儒家思想地位的变迁。点评:关于西汉时期董仲舒创立的新儒学,着重会考查其学说如何适应了时代的需要。董仲舒为了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了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为了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3.1901年张之洞、张謇等人在江楚会奏变法三折中指出:“今日中国讲富国之术,若欲以商务敌欧美各国,此我所不能者也;若欲以工艺敌各国,此我所必能者也。”这反映出当时中国部分封建官员A. 主张与外国展开商

4、战收回利权B. 仍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念C. 认识到工业富国强国的重要性D. 已找到当时中国贫弱的根本原因【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若欲以工艺敌各国,此我所必能者也”可以看出,当时中国部分封建官员认识到工业富国强国的重要性。故答案为C项。依据材料“若欲以商务敌欧美各国,此我所不能者也”,说明清政府官员并不主张与外国展开商战收回利权,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中体西用”主张,排除B项;中国贫弱的原因是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4.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在探究“宇宙”之义时,曾经提笔写下:“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下列言论,与该

5、思想家思想一致的是A.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B. 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C. 无其器则无其道非器则道无所寓D. 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即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心学核心观点。心学认为天理就在人心之中,反省内心即可明理,A项符合题意。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王心学5.论语学而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并由此断定“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由此可见孔子A. 依赖外在礼

6、仪谋求社会协调有序B. 通过推己及人实现人际关系和谐C. 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政治思想体系D. 借助人伦情感维系家国社会秩序【答案】D【解析】据材料“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孔子借助孝悌等人伦情感维系家国社会秩序,故D正确。依赖外在礼仪,没有突出人伦情感,故A排除。材料无法体现推己及人实现人际关系和谐,故B排除。孔子时期没有形成完整的政治思想体系,故C排除。点睛: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人伦观。材料意为孝悌之道是仁善的根本。一个遵守孝悌之道的人,触犯的长辈和上级是很少见的,因此也不会喜好造反

7、作乱。君子应致力于根本,仁善之道,做人立世的原则自然就会产生。这是儒家思想中的人伦观,从孝悌之道到不好犯上作乱,体现出孔子以人伦情感维系家国社会的秩序。6.“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的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江南一带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的萌芽,是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出现的新的历史条件,、项正确。也属于明清进步思潮产生的

8、历史条件,但不属于“新的历史条件”的范畴,故错误。王朝统治的腐败历朝历代皆有,故不能称之为“新的历史条件”,项错误。综上所述,ABD错误,C项正确。7. 浅析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与交融一文指出;“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完全取决于中国文化的魅力和西方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文化在暴力冲撞下被迫吸收西方近代文化,不得不进行痛苦的转型与嬗变。”这说明( )A. 中国的近代文明对西方具有吸引力B. 文化的自身魅力决定其传播的程度C. 文明的交融和汲取具有明显的差异D. 中西文化交融和汲取的过程较相似【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完全取决于中国文化的魅力和西方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9、可知,西方对中国文化的吸收是自然地和以需要为基础的,但是中国对西方文化的吸收是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转型与嬗变”,故排除D,选C。材料中“中国文化的魅力”不是“中国的近代文明”,所以排除A;B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8. “在中国文化史上,小说、戏曲等内部隐藏着反叛理性的思想意识与文化诉求,因而往往游离于主体意识形态之外。”这是因为小说和戏曲A. 以反对宋明理学为宗旨B. 都蕴含了反封建的精神C. 反映了市民阶层的要求D. 体现了民主意识的觉醒【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小说、戏曲等内部隐藏着反叛理性的思想意识与文化诉求,因而往往游离于主 体意识形态之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小说和戏曲是

10、市民阶层的要求的产物,不是统治阶级主体意识形态的反映,故C正确。古代小说和戏曲不都是以反对宋明理学为宗旨,故A错误。古代小说和戏曲也不都蕴含反封建的精神,故B错误。古代小说和戏曲没有体现民主意识的觉醒,故D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辉煌灿烂的文学市民文学9.1920年8月在上海出版的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堪称“红色中华第一书”,初版的千余册立即销售一空,又应读者要求于同年9月重版。至1926年5月,此书已相继印行17版。这表明当时A. 中国人由此开始接触社会主义B.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C. 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成为时代主题D. 中国知识界普遍接受马克思主义【答案】B【解析】题干信

11、息反映的是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销量很大,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故B项正确;A项中开始的说法错误,C项在材料中无法得出,D项普遍的说法过于绝对化,不符合史实,故ACD项错误。10. 下列中国近代思想主张出现最晚的是()A. “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工商器械、工艺也”B. “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C. “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故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D. “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思想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工商器械、工艺也”属于洋

12、务思想,B“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属于维新思想,D“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属于民主共和思想,C“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故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属于新文化运动,出现最晚,因此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相关知识。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旧称“德先生”与“赛先生”)。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

13、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11.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指出,救治病人时要心境平和,对病人要心怀慈悲,无论病人贫穷贵贱,都要一视同仁。这一言论A. 以法律形式明确医师职责B. 有助于培养医师的责任心C. 表明唐代的医学发展迅速D. 体现了孙思邈高超的医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备急千金要方是医书而非法律文件,排除A;材料主要是揭示从医者的职业道德规范,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孙思邈的医术,排除D;由材料“心境平和”、“心怀慈悲”、“一视同仁”,这是要求医生抛开功利,一心救死扶伤,故选B。考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

14、术与文学艺术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中医12. 民国初年,孙中山说:“中国十年以后,必至有十万人以上之大资本家,此时杜渐防微,惟有提倡国家社会主义,此则兄弟提倡国家社会主义之微意也已。兄弟欲办铁路,每主张铁路国有,是国家社会主义,为民国富强之基。”其主张的意图是A. 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B. 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 铁路交通为富强的根本D. 联合苏联推动社会革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国十年以后,必至有十万人以上之大资本家,此时杜渐防微,惟有提倡国家社会主义,此则兄弟提倡国家社会主义之微意也已。兄弟欲办铁路,每主张铁路国有,是国家社会主义,为民

15、国富强之基”表明孙中山的意图是消除资本主义两级分化所造成的贫富悬殊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矛盾,防止将来再次革命,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故A项正确;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罗斯福新政开创的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材料“兄弟欲办铁路,每主张铁路国有,是国家社会主义,为民国富强之基”与铁路交通为富强的根本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国十年以后,必至有十万人以上之大资本家”表明私人垄断资本的产生,因此不是防止私人垄断资本,而是防止私人垄断资本的膨胀,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A。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生主义1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A. 中国社会的大变革B. 文化专制统治日益加强C. 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D. 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思想领域从多元走向单一,反映出政治领域的变化,思想的统一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