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临床“三基”训练试题集§39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21031287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临床“三基”训练试题集§39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医学临床“三基”训练试题集§39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医学临床“三基”训练试题集§39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医学临床“三基”训练试题集§39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医学临床“三基”训练试题集§39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临床“三基”训练试题集§3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临床“三基”训练试题集§39(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中医科试卷 第一节中医科试卷 一 一 选择题 1 能够说明阴阳之间协调平衡关系的是 E A 阴消阳长 B 阴长阳消 C 阴损及阳 D 阳损及阴 E 阴平阳秘 2 下列脏腑哪项属奇恒之腑 D A 心 肺 B 肝 肾 C 膀胱 三焦 D 脑 髓 E 大肠 小肠 3 能将水谷化为精微 并将精微转输至全 身 由何脏所主 C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E 肾 4 为全身阳气之本的是 C A 心阳 B 脾阳 C 肾阳 D 肝阳 E 宗气 5 固摄血液 防止其逸出脉外是通过气的 哪种作用实现的 B A 推动作用 B 固摄作用 C 温煦作用 D 防御作用 E 气化作用 6 具有储藏血液 调节血量功

2、能的脏腑是 E A 心 B 脾 C 肺 D 肾 E 肝 7 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及脏腑功能活动的是 D A 中气 B 营气 C 卫气 D 元气 E 宗气 8 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 A A 易伤阳气 B 耗气伤津 C 善行数变 D 其性重浊 E 其性炎上 9 位于人体前正中线上 脐下3寸的穴位 是 A A 关元 B 中极 C 气海 D 天枢 E 中脘 10 督脉生理功能的正确说法是 A A 总调一身之阳经 D 总调一身之阴经 C 总调奇经八脉 D 调节人体的睡眠 E 为十二经脉之海 11 望诊面部呈黑色对诊断下列病证 最 有意义的是 E A 热证 B 寒证 痛证 淤血和痛风 C 虚证 湿证 D 虚

3、证 脱血 E 肾虚 水饮和淤血 12 脉象轻取不应 重按始得 属 B A 浮脉 B 沉脉 C 数脉 D 迟脉 E 濡脉 13 中医在诊疗疾病中主要注重于 C A 症状 B 体征 C 证候 D 主拆 E 检验 14 虚证的疼痛特点是 A A 隐痛 B 胀痛 C 刺痛 D 钻顶痛 E 剧烈疼痛 15 下列哪项与热证有关 B A 胖嫩舌 B 裂纹舌 C 淡白舌 D 白苔 E 白腻苔 16 表寒证的治疗原则是 A A 解表散寒 B 温中散寒 C 补阳驱寒 D 益气散寒 E 温补肾阳 17 治疗风热犯表证的代表方剂是 E A 桑菊饮 B 麻杏石甘汤 C 麻黄汤 D 桂枝汤 E 银翘散 18 肺气虚咳喘的

4、特点为 D A 咳喘气急 呼多吸少 B 咳喘气粗 鼻翼扇动 C 咳喘骤作 痰黄质稠 D 咳喘气短 动则益甚 E 咳喘少痰 盗汗咽干 19 患者头晕眼花 目干肢麻 视力减退 闭经 面 唇 甲色淡 脉细 证属 B A 心血虚 B 肝血虚证 C 心脾两虚证 D 肾阴虚证 E 肝阴虚证 20 营分热盛可见 C A 舌紫暗 B 舌紫干 C 舌红绛 D 舌淡红 E 舌淡紫 问题21 24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E 肾 21 人体的 先天之本 是指 E 22 人体的 后天之本 是指 C 23 生痰之源 是指 C 24 储痰之器 是指 D 问题25至26 A 宗气 B 营气 C 元气 D 卫气 E

5、中气 25 司腠理开合等功能的气是 D 26 推动呼吸和血行功能的气是指 A 问题27 28 A 头面部 B 手足末端 C 胸腹部位 D 项背部 E 肘膝关节以下 27 十二经脉中 阴经与阴经的交接部位 是 C 28 十二经脉中 阴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 是 B 问题29 30 A 风热袭表证 B 风寒湿阻证 C 湿困脾胃证 D 肝胆湿热证 E 膀胱湿热证属 29 身目发黄 发热口苦 胁助胀痛 纳 呆呕恶 厌食油腻 脉滑数 证属 D 30 小便频数 急迫灼热 涩痛 发热口 渴 舌红苔黄腻 脉滑数 证属 E 问题31 32 A 五脏 B 六腑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否 31 满而不能实 的生理特点

6、是指 A 32 实而不能满 的生理特点是指 B 问题33 35 A 高热 B 汗出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否 33 热邪伤人可见 C 34 燥邪伤人可见 D 35 风邪伤人可见 B 36 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为 ABCD A 气 B 血 C 静 D 津液 E 髓 37 肺主人一身之气主要体现在全身气机 CD A 主呼吸之气 B 肺主宣发 C 参与气的生成 D 调节 E 布散精微和津液到全身 38 瘀血致病的一般特点有 ACD A 刺痛 B 面色无华 C 肌肤甲错 D 肿块部位固定 E 眩晕 39 与脉象形成有关的脏腑是 ABCDE A 心 B 肺 C 脾 D 肝 E 肾 40 里热证中

7、的热盛动风证的主要表现是 ABCD A 高热口渴 B 四肢抽搐 C 角弓反张 D 舌红苔黄 E 脉沉迟 二 填空题 1 十二经别的循行特点根据其先后次序可 以概括为 离 人 出 合 2 浮脉主 表证 亦主 虚证 沉脉 主 里证 迟脉主 寒证 数脉主 热证 3 虚证的治疗原则为 虚者补之 损 者益之 4 六味地黄丸的配伍特点是 补中有泻 以泻为主 5 肌肤按之凹陷 不能即起者为 水肿 举手即起者为 气肿 三 判断题 1 阴邪易伤人体阴液 阳邪易伤人体的阳 气 2 广义之神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 3 脑为髓海 有 中精之府 之称 4 在中医学中 气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 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5

8、 经络系统是由神经和血管组成 6 脾主升发 具有促进卫气和津液输布全 身的作用 7 浮脉主表证 也主里证 8 寒证以恶寒喜热 口不渴 面白 肢冷 溲清便溏 舌淡苔白 脉迟或紧为主要 临床表现 9 因血能生成气 所以大出血时可导致气 脱 10 自汗恶风 易于感冒 舌淡苔白 脉 虚 证属肺气虚 四 名词解释 1 奇恒之腑 脑 髓 骨 脉 胆 女子 胞六者合称 奇恒之腑 奇恒之腑 形多 中空 与腑相近 内藏精气 又类于脏 似脏非脏 似腑非腑 故称 奇恒之腑 2 腧穴 是指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 表的部位 3 六淫 是指风 寒 暑 湿 燥 火6 种外感病邪 4 异病同治 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 程

9、中 出现相同的病机 表现为相同的证 则应采取相同的方法进行治疗 5 心脾两虚 是指由于脾气虚弱 生血不 足 或统摄无权 血溢脉外所致的脾气虚 证和心血虚证共见的证候 临床常表现为 心悸 神疲 食少 腹胀 便溏 舌淡 脉虚弱 五 问答题 1 试述中医症与证的主要区别 答 中医症与证的主要区别为 症状是疾 病的外在表现 是辨证的主要依据 证候 是疾病的本质反映 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 某一阶段出现的各种症状所反映的病理机 制的概括 是辨证所得出的结论 证比症 更全面 更深刻 更确切地反映着疾病的 本质 2 简述腐苔和腻苔的特点及病机 答 腐苔和腻苔的特点及病机如下 颗粒 粗大 苔厚疏松 状如豆腐渣 边

10、中皆厚 易于刮脱者为腐苔 多因实热蒸化脾胃 湿浊所致 颗粒细小 致密而黏 中厚边 薄 揩之不去 刮之不脱者为腻苔 多为 湿浊内蕴 阳气被遏所致 3 简述寒证 热证的鉴别要点 答 寒证 热证的鉴别要点主要在寒热 口渴 面色 四肢 二便 舌脉六个方面 寒证 恶寒喜热 口不渴 面色白 四 肢冷 大便稀溏 小便清长 舌淡苔白腻 脉迟 热证 恶热喜冷 渴喜冷饮 面 红赤 四肢热 大便干结 小便短赤 舌 红苔黄 脉数 4 试述脾不统血证与脾气下陷证有何异同 答 脾不统血证与脾气下陷证的相同点为 两者 均有脾气虚证的表现 即脾失健运和气虚证的表 现 如食少腹胀 纳呆便溏 神疲乏力 少气懒 言 舌淡苔白 脉弱

11、 不同点为 脾不统血证是 指脾气亏虚不能统摄血液 致使血溢脉外所表现 的证候 除脾气虚证的表现外 还应有气不摄血 所导致的各种出血症状 如便血 尿血 崩漏下 血 月经量多等 脾虚气陷证是因脾气虚弱 升 举功能减弱 脾气不升反降所致 因此除脾气虚 证的表现外 还应有脘腹重坠作胀 肛门重坠 甚或脱肛 子宫脱垂等脏器下垂的表现 5 试述痰饮产生的机制及其类型 答 痰饮产生的机制及其类型如下 痰饮 多由外感六淫或饮食 劳倦 七情内伤等 使肺 脾 肾 三焦等脏腑气化功能失 常 水液输布运化障碍 停积于某些部位 而致 广义的痰饮是诸饮的总称 狭义的 痰饮是诸饮中的一个类型 根据水饮停积 的部位不同分为痰饮

12、 悬饮 溢饮 支饮4 类 即饮停胃肠者为痰饮 水流胁下者为 悬饮 饮溢肢体者为溢饮 支撑胸肺者为 支饮 第二节中医科试卷 二 一 选择题 1 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 是指 C A 阴阳对立制约关系正常 B 阴阳互根关系正常 C 阴阳消长平衡关系正常 D 阴阳相互转化关系正常 E 阴阳交感相错关系正常 2 益火补土法中的 火 是指 B A 心火 B 命门之火 C 脾阳 D 肝火 E 肺火 3 脾病影响及肝属于 D A 相乘 B 母病及子 C 子病犯母 D 相侮 E 相克 4 具有主宰人体五赃六腑 神志活动的生 理功能的是 A A 心 B 脑 C 肾 D 肝 E 胆 5 与气的生成关系最密切的脏是 A

13、 A 肺 脾 肾 B 肺 脾 心 C 肺 脾 肝 D 脾 肾 心 E 肝 脾 肾 6 既属六腑 又属奇恒之腑的是 B A 脉 B 胆 C 髓 D 女子胞 E 三焦 7 人体水液代谢与哪一脏腑无关 B A 肾 B 胆 C 膀胱 D 肺 E 肺 8 具有推动呼吸和血行功能的气是指 B A 心气 B 宗气 C 肺气 D 营气 E 中气 9 肺的经脉名称是 C A 足太阴 B 手阳明 C 手太阴 D 手厥阴 E 手少阴 10 在奇经八脉中 具有 十二经脉之海 之称的是 C A 督脉 B 任脉 C 冲脉 D 带脉 E 阳维脉 11 所谓 六淫 是指 D A 风 寒 暑 湿 燥 火 B 六气 C 6种不同

14、的气候变化 D 6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E 6种情感的变化 12 面色青的主要形成原因是 A A 寒凝 B 气虚 C 湿阻 D 痰滞 E 阳虚 13 心火上炎多见 A A 舌尖红亦 B 舌边有斑点 C 舌中苔厚腻 D 舌根部苔剥 E 舌质淡红 14 风热袭表所致表热证的脉象是 B A 浮紧 B 浮数 C 浮缓 D 洪数 E 滑数 15 关于寒证辨证要点的错误说法是 E A 恶寒畏寒 B 溲清便溏 C 舌淡苔白 D 脉迟或紧 E 面红耳赤 16 气分证的代表方剂是 B A 清营汤 B 白虎汤 C 麻杏石甘汤 D 犀角地黄汤 E 桑菊饮 17 胃烷灼痛 喜冷 发热口渴 或口臭 牙龈肿痛 齿衄 便结尿黄

15、 舌红苔黄 脉数 中医辨证为 C A 大肠实热 B 小肠实火 C 胃火炽盛 D 肝胃不调 E 三焦实热 18 血分证的治则是 B A 清营解毒 透热养阴 B 清热解毒 凉血散瘀 C 活血散瘀 D 清热凉血 E 清热止痉 19 患者心悸头晕 失眠多梦 健忘唇淡 面色萎黄 舌淡脉细 中医辨证为 E A 心气虚证 B 心脾两虚证 C 心阳虚证 D 心阴虚证 E 心血虚证 20 与痰证有关的脏腑是 A A 肺脾肾 B 心肝脾 C 心脾肾 D 肺肝脾 E 肺心肾 问题21 22 A 齿 B 爪 C 发 D 髓 E 唇 21 血之余为 C 22 骨之余为 A 问题23至24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16、 E 肾 23 对津液输布起主宰作用的脏是 E 24 血液的运行与哪脏关系不密切 E 问题25至26 A 督脉 B 任脉 C 冲脉 D 带脉 E 阳维脉 25 在奇经八脉中 具有 阳脉之海 之称 的是 A 26 在奇经八脉中 具有 血海 之称的是 C 问题27 28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燥邪 27 最易侵犯人体上部和肌腠的是 A 28 最易侵犯人体下部的是 D 问题29 30 A 气滞血瘀证 B 气虚血瘀证 C 寒凝血瘀证 D 热结血瘀证 E 外伤瘀滞证 29 血府逐瘀汤治疗的主证是 A 30 补阳还五汤治疗的主证是 B 问题31至32 A 肝与肾 B 心与肾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否 31 水火既济 说的是哪两个脏腑的关系 B 32 精血同源 指的是哪两个脏腑的关系 A 问题33 35 A 水牛角 B 生地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否 33 清营汤的组成中有 C 34 犀角地黄汤的组成中有 C 35 清胃散的组成中有 B 36 下列属阳的特征有 ABD A 温热 B 兴奋 C 滋润 D 推动 E 潜藏 37 气的推动作用体现在 ABCDE A 促进津液的生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