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5课装满昆虫的衣袋苏教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21031015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5课装满昆虫的衣袋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5课装满昆虫的衣袋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5课装满昆虫的衣袋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5课装满昆虫的衣袋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5课装满昆虫的衣袋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5课装满昆虫的衣袋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5课装满昆虫的衣袋苏教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5课装满昆虫的衣袋1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装满昆虫的衣袋单元第二单元学科语文年级五年级学习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源:学科网2. 在阅读中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领悟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3. 学习描写昆虫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与周围世界的兴趣。重点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源:学科网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谜语导入课件出示两个谜语,让同学们猜。小飞贼,水里生,干坏事,狠又凶,偷偷摸摸吸人血,还要嗡嗡叫几声。(打一昆虫)蚊子。头戴红缨帽,身穿绿罗

2、袍, 背上生双翅,爱脏腿长毛。(打一昆虫)苍蝇。师小结:蚊子和苍蝇都属于昆虫,你还知道哪些昆虫呢?生举手回答。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昆虫的小动画,看看你能从中找出哪些昆虫呢?课件播放视频。举手回答。师小结:今天我们要学的这课就和昆虫有关。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猜谜语。举手回答问题。带着问题观看视频。 调动学生学习本文的积极性。检查同学们对昆虫的了解,为学习本文打基础。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讲授新课一、学习生字、生词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出示生词:昆虫 纺织 观察 责骂 中毒 垃圾 殿堂 痴迷 裤兜课件出示多音字:载。学生认读。课件出示痴迷、鼓鼓囊囊

3、、兴致勃勃、怒气冲天等词,先让学生自己发表对生词的理解,引导学生要联系上下文,然后再课件出示词语解释。二、认识法布尔课件出示法布尔的图片和简介。师小结:这个小男孩就是法布尔,他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文学界的“维吉尔”。作品中篇幅最长、地位最重要、最为世人所知的是昆虫记。师问:请仔细观察法布尔的衣着,你发现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引导学生发现法布尔的衣袋。指生回答。师小结:对,法布尔的衣袋高高地鼓起,那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引导学生理解课题装满昆虫的衣袋。师小结:原来法布尔的衣袋里装的全是昆虫。三、学习课文1.思考问题:师问: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举手回答。课

4、件出示:他为什么要把昆虫放在衣袋里?课文为什么要以“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好,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问题快速朗读课文吧。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课件出示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指生回答。师小结:主要叙述了昆虫学家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充满好奇的两件事,表现出法布尔对昆虫由着迷到痴迷的过程。师问:那根据你对课文的初步了解,本文可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讲了什么?同桌讨论交流,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师小结: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1):交代了法布尔从小对小虫子非常着迷。第二部分(2-10):通过写捉“纺织娘”和捉“小甲虫”,表现法布尔对小虫子的喜爱。第三部分(11):写因为对昆虫的痴迷

5、,让法布尔走进了科学的殿堂。下面我们就来具体来分析课文。3.自由读课文(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2)指生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认真记。(3)学生点评。(4)同桌互相检测。指生回答。课件出示。师小结:从第一句话,我们可以知道事情发生的时间是1823年12月22日。从第二句话,我们可以知道事情发生在法国南部一个名叫圣莱昂的小村子。我们还知道主人公是法布尔。师问:那从第1自然段中,你知道法布尔有什么特点吗?生齐答: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师小结:那法布尔到底是怎样对小虫子着迷的?我们继续分析课文。5.学习第2到第10自然段指生朗读第2、3自然段。课件出示句子:现在

6、,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这句话中哪个词能看出法布尔对虫子的着迷?生举手回答。师小结:对,就是“终于”,法布尔在三天前就开始寻找了,结果终于被他找到了,他心中会多么的高兴,兴奋啊。所以“终于”表示了任务的完成。师问:你能找出这段中的一句话,来表示他的心情吗?引导学生从高兴的心情可以从语言中表现入手考虑。生举手回答。师小结:在爸爸妈妈边呼喊边找儿子时,法布尔说“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可以感受到法布尔的开心和兴奋。指生朗读第4自然段。课件出示问题: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句子。生举手回答。师小结:他把鸭子赶进池塘以后,就去水边逮蝴蝶,捉甲虫,或是蹲下来

7、静静地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就不管了,就去寻找自己喜欢的昆虫,可见他对昆虫的入迷。指生朗读第5自然段。课件出示问题:第5自然段写了什么?哪些词体现了他对昆虫的喜爱?引导学生概括出捉甲虫。生举手回答。师小结:第3段写捉纺织娘,这段写捉小甲虫,可见法布尔对昆虫的入迷。师问:法布尔是怎样对待小甲虫的?师小结: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师问:这句话中哪些词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呢?小组讨论,举手回答。师小结:法布尔把小甲虫叫成“小宝贝”,只有非常喜爱的东西才会这样叫;他还给小甲虫“包上”树叶,这样就不会饿到它;他还打算回家后再“好

8、好欣赏”,可见他对小甲虫不是一般的喜爱。课件出示句子: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师问:告诉我们什么?有没有具体写呢?是怎么写的?引导学生理解这是与前面写捉小甲虫的过程形成对比,从而让他们明白这里是略写。师小结:告诉我们法布尔的天真,以及他对一些漂亮的贝壳和石子的喜爱。生齐读第6段。课件出示句子:夕阳西下,法布尔赶着鸭子,满载而归,心里甜滋滋的。圈出“满载而归”。先让学生自己发言,回答自己对“满载而归”的理解。师解释:“满载而归”的意思是装得满满地回来,比喻收获很大。师问:“满载而归”在课中指的是什么?师小结:课文里指两个衣袋里塞得鼓鼓囊囊的,都是一些昆虫

9、、石子、贝壳等。师问:他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怎样?生齐答:甜滋滋的。师小结:说明法布尔很开心。师问:法布尔高兴地回到家,可是结果怎样?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第7、8、9段,并找出相应的句子。指生回答。师小结:父亲是怒气冲冲地责骂。“你这可恶的小傻瓜!”“我叫你去放鸭子,你倒好,只顾自己玩,捡这些没用的玩意儿!快给我扔了!”从“怒气冲冲”可以看出父亲很生气。那母亲有没有帮着法布尔说话?没有。母亲也在一旁厉声地责备:“捡石子干什么?撑破了裤兜!老是捉小虫子,不叫你的小手中毒才怪呢!”从“厉声地责备”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母亲也生气了。师问:那面对父亲、母亲的生气,法布尔是怎样做的?师问:课文是怎样写

10、法布尔扔他衣袋里东西时的情景的?引导学生从句子中勾画出描写法布尔扔时的状态的词。指生回答。师问:这些描写充分表现了法布尔的什么心情?生齐答:对昆虫的喜爱师小结:是呀,法布尔这样喜爱昆虫,可是父亲和母亲不让带回家,让扔掉,如果你也有心爱的东西,爸爸妈妈不让要,你会怎样?小组讨论。师问:面对父母的责骂,法布尔是不是放弃了对昆虫的喜爱呢?指生朗读第9段。生齐答:没有。课件出示: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以后每次放鸭,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捡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躲起来偷偷地玩。师问:你能从中找出体现法布尔并没有因为父母的反对而放弃昆虫的词语和句子吗?指生回答。

11、课件出示红线标出的内容。师小结:这些词都能让我们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从开始的着迷到现在的迷恋。师引导学生去总结并找出书中体现法布尔对昆虫喜爱程度的词。课件出示:着迷迷恋?引导学生去回答应该用补上什么词。课件出示:痴迷。师小结: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后人为了纪念法布尔,在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好像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昆虫。课件出示红线标记的句子。师问:这句话你觉得和课题有什么关系呢?师小结:呼应课题,从而让我们更加地体会到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四、巩固提升课件出示问题:学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引导学生从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这件事去考虑。小组讨论

12、,指生回答。师小结: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喜爱,以至于从开始的着迷到后来的迷恋,甚至到最后的痴迷,父母的反对也没有阻止他对昆虫的研究,正因为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法布尔最终成了一名著名的昆虫学家。所以我们要想取得成功,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男女生比读;同桌互读。学生认读。联系上下文解释生词。认识主人公。仔细观察图片,回答自己的发现。根据课题思考问题。快速浏览课文举手回答问题。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分层次。同桌讨论。朗读第1自然段,回答问题。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生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回答问题。从文中找到能回答问题的词句。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来源:Z#xx#k.Com读课文,按要求找句子。朗读第

13、5段。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找出能回答问题的重点词语生观察图片,理解词语含义。理解句子,回答问题。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品读第6自然段。根据课文前后意思理解“满载而归”。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找出相应的句子。理解句子,感受父亲和母亲的生气。学生有感情地读。学生思考问题。从句子中勾画重点词语。小组讨论。带着问题朗读第9段。勾画出能回答问题的词语和句子。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学生敢于思考问题,大胆回答问题。小组讨论。学生大胆想象和发言。扫除生字、词障碍。引导学生掌握多音字“载”的读音,并会组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释词的能力。通过认识主人公,初步感受法布尔和昆虫的关系。锻炼学生认真观察的能力,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锻炼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总结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锻炼学生分段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引导学生先理解记叙文的几要素,然后从课文中找到对应的内容。检查学生们对记叙文要素的掌握。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Z,X,X,K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回答问题。引导学生掌握语言描写可以体现一个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