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周考测试题最新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21023736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周考测试题最新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周考测试题最新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周考测试题最新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周考测试题最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周考测试题最新(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第一、第二单元周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如“古今异俗,新故异备”与“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种斗争 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 属于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斗争体现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是哲学史上最高形式的斗争A B C D2. 斯蒂芬霍金在他的著作大设计一书中提出:“宇宙创造过程中,上帝没有位置没有必要借助上帝来为宇宙按下启动键”。从世界观上看,与该观点一致的有康德:人是万物的尺度 赫拉克拉特:世界是由一团活火组成的泰勒斯:世界由水构成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A B C D3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

2、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们从美食中体味深厚的文化意蕴,表明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总是融合在一起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统一于人的实践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没有固定界限和本质差别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A. B. C. D.4.陶渊明“结庐在人境”,却感到“而无车马喧”。朱自清听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却认为“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出现这些认识现象是因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客观存在 意

3、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选择性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的局限性影响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A. B. C. D. 5.心理学家将一条饥饿的鳄鱼和许多小鱼放在同一个大水箱里,中间用透明的玻璃隔开。最初,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起进攻,但每次都碰壁了。多次进攻无果后,它放弃了努力。后来心理学家取走玻璃挡板,小鱼在鳄鱼身边游来游去,但鳄鱼始终无动于衷,最后饿死了。“鳄鱼试验”进一步佐证了动物心理没有能动性,不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动物心理没有适应性,不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动物心理没有创造性,不能通过行动改变环境以满足生存的需要动物心理没有主观性,不能创造现实世界所

4、没有的幻想的世界A. B. C. D.在上海世博会丹麦馆展出的“美人鱼”雕像,是根据安徒生童话中的“美人鱼”形象创作的。许多孩子都是读着安徒生童话长大的,但因为成长背景、生活习俗等差异,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美人鱼”形象。回答67题。6.材料表明A安徒生的童话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B人们心中的“美人鱼”形象以“美人鱼”雕像为基础C人们对“美人鱼”认识的差异性,源于一定的主客观条件D安徒生心中的“美人鱼”是其主要思维的产物,缺乏客观基础7.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人们对“美人鱼”的认识是对现实存在的美人鱼的反映B童话中的“美人鱼”体现了安徒生主观能动性的随意发挥C“美人鱼”雕像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体现

5、了人的主观能动性D人们心中的“美人鱼”是一个感性形象,它只是感性认识的产物8.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看到月亮一个小孩会形象地把它同日常生活中得某些东西联系起来;而一个远离故土的人会以“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这体现了( )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 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A B C D9.我国于2010年11月1日正式启动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通过普查能掌握准确的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等情况

6、,从而为党和国家科学决策奠定基础。定期开展人口普查体现的哲学道理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造客观规律 运动是绝对的,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做事情要经过调查研究,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A B C D10.19世纪,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20世界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原子核该由质子和种子构成。现在,科学家正在对质子和中子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彻底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C.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D.随着实践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2006年以来全球有数十亿蜂群

7、死亡,严重威胁到农作物的收成。研究发现,导致蜂群大量死亡的原因很多,其中为增产而滥用杀虫剂是主要原因。11使用杀虫剂本来是为了农作物增产,结果却事与愿违。这说明A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真理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B认识具有反复性,是不断推翻已有真理的运动过程C片面认识指导的实践,缺乏直接现实性 D离开正确认识的指导,实践的目的将无法实现12. 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 这表明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认识发

8、展的动力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A. B. C. D.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辨析题:黑夜旷野中的磷火,从科学上讲,那只是自然现象。对这种现象,相信鬼神的人,以为是鬼神在作祟;不相信鬼神的人,以为是鬼神在作祟,而从无神论的角度去解释。究竟有没有鬼神,相信或不相信的人都可能会说这样一句话:“信则有,不信则无。”请给出你对这句话的判断,并根据所学哲学知识说明理由。(10分)14.当今世界正处在发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代中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着新的奋斗目标迈进,文化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国际地位还不相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时代要求与战

9、略全局出发,提出“文化兴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全会强调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全会要求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合理性。(10分)15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山东省委、省政府将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努力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阅读资料,回答问题。为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2010年10月,山东省委组织专家分赴全省17市进行了

10、实地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山东省委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深化了对转方式调结构的认识。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分析山东省委开展调研工作的合理性。(6分)16. 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建设美丽中国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需要政府、公众各尽其责、各尽其能、各尽其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只要我们脚踏实地、不懈努力,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就一定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实现。从

11、“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哲理角度,说明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转变的正确性。(6分)17.习近平同志说:“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关键是要引导全党同志不断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知识回答:(1)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什么要强调求真务实精神?(12分)(2)我们应如何做到还求真务实? (8分)高二第一、第二单元周考试题答案12

12、3456789101112ADCCBCCACCDA13、参考答案(一)这个命题不正确。理由是:“信”或者“不信”都是一种主观判断,属于社会意识,而“有”或者“无”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状态。(5分)这个命题实际上是说主观上的信或不信决定了客观上是否存在的状态。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这种唯心主义观点是迷信的哲学基础。(5分)参考答案(二)这个命题正确。理由是:“信”或者“不信”是指支撑经验的某种信念(理论),“有”或“无”是指有没有关于鬼神存在的感觉经验。(4分)人们总是用自己相信的理论解释某种经验。相信鬼神的人就会把自己不能用常识解释的现象理解为鬼神支配的超自然现象,不相信鬼神的人,则从无神论的角

13、度把这种现象理解为人们尚未认识到的自然现象。(6分) 参考答案(三)这个命题正确与否要看如何定义“信”或“不信”以及“有”或“无”的概念。(2分)理由是:如果把“信”或“不信”看作是主观意识,而把“有”或“无”理解为客观存在的状态,则这个命题属于颠倒了思维和存在关系的唯心主义,因而是不正确的。(4分)如果把“信”或者“不信”看作支撑经验的信念或理论,把“有”或“无”理解为有没有关于禠存在的感觉经验,则是正确的,因为人们问题用自己相信的理论解释经验。(4分)(答出上述任一答案均可)14.【答案】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从当代中国的实际出发,从时代要求与战略全局出发

14、,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4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为我们进行文化建设描绘了宏伟蓝图。(2分)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提出,符合我国的实际,是正确的意识,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进步。(2分)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起调节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使人奋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使全体人民保持高昂的精神面貌,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分)15.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山东省委通过实地调研获得了认识;(2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山东省委通过调研发现新问题,推动了认识的深化;(2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山东省委通过调研获得认识的目的是推进转方式调结构。(2分)16.(1)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中国共产党经过多次的反复才获得了上述正确的理念。(2分)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追求真理是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