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育心理学_简答题、论述题、名词解释_题库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21023244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_简答题、论述题、名词解释_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_简答题、论述题、名词解释_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_简答题、论述题、名词解释_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_简答题、论述题、名词解释_题库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_简答题、论述题、名词解释_题库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_简答题、论述题、名词解释_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教育心理学_简答题、论述题、名词解释_题库(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简述夸美纽斯关于“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 (1)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都有相同的自然性,都应受到同样的教育; (2)强调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规律; (3)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而不是仅强调宗教教育。2、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1)他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所以他很注重后天的德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他大力创办私学,培养了大批人才。 (2)他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并且把“仁”的思想归结到服从周礼上,强调忠孝和仁爱。 (3)他继

2、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于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4)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5)他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他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3、谈谈赫尔巴特教学理论与杜威教学理论的差异。(1)赫尔巴特是传统教学理论的代表,其主要观点是: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教材的重要性,主张学生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主;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及权威地位。赫

3、尔巴特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特点。 (2)杜威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其教学思想与赫尔巴特针锋相对: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从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教给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 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的著名论断,他批判性地讨论了西方以往的教育思想,同时吸取现代哲学、社会学、生物学、

4、心理学上的成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4、试论述教育劳动起源说的主要观点。教育的劳动起源说常常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点。它主要是十月革命后苏联教育家提出的,苏联和我国的教育家大多同意此类说法。其主要观点是:教育从人类生产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延续,就必须把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在劳动中传递给新生一代,教育就是基于生产的需求,基于人类生存而产生的。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的语言产生为条件的。语言和教育同时都是在劳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

5、会生产和生活经验。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5、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的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的区别如下: (1)传统的学校教育是“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网络教育却是“平等的”开放式教育。 (2)传统学校教育的优劣标准所依据的是掌握在他人手中的“筛选制度”,而网络教育所依据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兴趣选择”。 (3)传统学校教育是较严格意义上的“年龄段教育”,而网络教育是“跨年龄段教育”,或者是“无年龄段教育”。 (4)传统学校教育存在着时空限制,而网络教育是跨时空的教育。8、试论述“经济发展,教育要先行”。教育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教育先行是经济发展的客观

6、要求。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教育不能超越经济的发展水平。教育受经济发展的制约并不意味着教育消极地等待经济条件,而应当在现时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经济条件,使教育的发展先走一步,从而为经济发展做好人才的准备。随着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推进,教育对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教育必须超前于经济的发展。 其次,教育先行是当代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现代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使科学知识与人结合,同时实现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在科技知识广泛运用于生产过程的现阶段,教育对于生产、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将更为突出。 再次,教育是为未来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培养人才。人才培养

7、的长期性和教育工作效益的滞后性,决定了教育的发展必须先于经济的发展。不能等经济发展了,再发展教育,而是要使教育的发展在适当程度上优先于经济的发展,这样才能为经济的发展准备好适当的人才。11、在被喻为“帮助少年起飞”的初中阶段,个体发展的任务是什么?少年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初中教育在个体这一发展阶段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初中教育在促进少年身心发展方面的任务,可形象地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给少年独立的要求以尊重、支持和引导,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使其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理想自我。在身体发展方面,初中阶段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让少年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意义;在认知方面,初中阶段教育应重视抽象思维

8、和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情意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在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这一阶段也是培养初中生自我认识能力的起始阶段。12、为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教育应采取怎样的相应策略?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整个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这就要求教育工作应该做到循序渐进,知识的传授、智力的发展、思想品德的培养,都要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低到高的顺序,既不要“拔苗助长”,也不要压抑学生的发展、消极地迁就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个体在不

9、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的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这一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要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特点的教育。同时,还要看到各年龄阶段之间的相互联系,不能人为地截然分开,要做好各阶段之间的“衔接”工作。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规律。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是不均衡的,个体身心各个方面的发展存在关键期,为了有效地促进个体身心的发展,教育工作要及时施教,抓住关键期。 (4)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在个体的身心发展中,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和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存在着个别差异。这一规律要求教育工作应充分重视每个学生的个别差

10、异,做到因材施教。 (5)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存在互补的可能。这一规律要求教育者面对全体学生要树立起坚定的信心,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积极性。13、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理解。(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 (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3)素质教育是促

11、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既充分重视学生共性的发展,对学生的基本方面的发展有统一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又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多样性,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要求、不同的教育模式、不同的评价方案,从而把学生的差别性显示出来并加以发展,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具有高度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人。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14、试论述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12、力。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传统教育是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记忆和再现为基本学习目标的,它强调的是掌握知识的数量和准确性,强调的是对过去知识的记忆。因此,传统教育把掌握知识本身作为教学目的,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积累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也不可能得到重视。 现代社会,知识创造、更新速度的急剧加快,改变着以知识的学习、积累为目的的教育活动。知识的学习成为手段,成为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

13、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培养和发展。17、普通中学在美育方面的要求是什么? (1)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即对自然、社会中存在的现实美,对艺术作品中的艺术美的感受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从根本上说是提高人的整体性的精神素养。 (2)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即具有美学的基础知识,具有分辨美与丑、文与野、优与劣的能力,具有区分美的程度和种类的能力,懂得各种类型美的特性与形态的丰富性,领悟美所表达的意蕴和意境,从而达到“物我同一”的审美境界,并使人格与性情得到陶冶。 (3)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即能把自己独特的美感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能力。创造美

14、的能力既包括艺术美的创造,也包括生活美的创造。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18、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有哪些? (1)人身权。人身权是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由于未成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人身权受到特别的保护.国家除了对未成年学生的人身权进行一般保护外,还对未成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等进行特殊保护。 (2)受教育权。受教育权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我国一系列法律都对此进行了规定,如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1

15、9、联系实际谈谈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职业的条件,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角色,根本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和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丁作的基础性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第二,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包括学科间的相关点、相关性质、逻辑关系等;第三,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第四,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教师职业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还要有教育专业素养。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第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第三,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20、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学校的教师对学生的发展有着特别的意义。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教育工作者作为一个人,作为社会中的一个人,对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有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但这种精神上的、道德上的影响并不是靠说教就能产生的。精神需要精神的感染,道德需要道德的濡化,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人格力量,这会对学生产生终身的影响。 同样,学生不仅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水平做出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