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课后练习为语文教学锦上添花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101534 上传时间:2017-10-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3.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巧用课后练习为语文教学锦上添花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巧用课后练习为语文教学锦上添花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巧用课后练习为语文教学锦上添花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巧用课后练习为语文教学锦上添花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巧用课后练习为语文教学锦上添花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巧用课后练习为语文教学锦上添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巧用课后练习为语文教学锦上添花(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巧用课后,为语文教学锦上添花巧用课后,为语文教学锦上添花 试论改善初中人教版语文教材课后练习不足的探索 摘要:语文教材练习是按照一定的目的、有计划地设计出一套练的方案和题目,是语文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教师而言,课后练习是编者对课文重点或难点的暗示,是编者与教师的特殊对话.它的设置为教师教学指明了方向,能帮助教师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课堂活动,检测和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并为教师修正教学方法提供了依据.对学生来说,课后练习是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语文知识、增强语文学习自信、提高语文能力的一种方式.本文从分析初中人教版语文教材课后练习不足出发,提出课后练习题的设计要富于变化、形式灵活多样

2、;紧密结合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指令恰当、切合学生实际等三方面探索,做到巧用课后,为语文教学锦上添花,凸显课后练习的实效性和适用性. 关键词:初中人教版语文教材 课后练习 实效性和适用性 初中人教版语文教科书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改进了很多,比如开放程度更大,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突出关注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紧密等,整个练习系统有其自身的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本文就以初中人教版语文教科书(7-9)的课后练习为研究对象,分两大部分论述.第一部分讲述习题设置上的不足,如题型单一、设计空泛,脱离学习目标,缺乏灵活性等;第二部分是针对这些不足探索相应的改善:课后练习应设计富含趣

3、味性、指令恰当、紧密联系学习目标等建议.通过此文的探索,希望在往后的语文教与学中,让课后练习为语文的教与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一、课后练习题系统在设置上的不足 便教利学的练习设计与使用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完成,高价值的课后练习题能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形式使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方法和提高语文能力.但练习系统存在的缺点就会降低习题的价值,使其作用不能得到很好地发挥,下文具体来分析课后练习的不足. (一)课后练习题语言生硬、题型单一,缺乏趣味性 著名语文教育家朱绍禹先生认为:一部好的语文教材应该做到价值观与情趣的统一,成为有思想内涵又有情趣魅力的教材.课后练习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题型灵活

4、多样、生动有趣、语言委婉和循循善诱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反之,若每篇课文的课后练习都是单一重复、乏味又含命令性的题目,会使学生对练习题产生厌倦的情绪、逆反的心理.但现行的人教版语文教材就有这种情况的出现,课后练习题题型少而单一,一般只有 2-3 种题型,这几种类型的题目在语文课后练习系统中以生硬的语言、极小的变化重复地出现,现在就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为例子,看看这几种类型的题目在练习系统中出现的频率. 1、第一种类型是整体感知、体会文意的题目: 第 1 课在山的那边第一题:朗读全诗,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第 2 课走一步,再走一步第一题: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说

5、说从中悟出什么生活哲理. 第 5 课童趣第三题:背诵全文. 第 6 课理想第一题:朗读这首诗,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第 24 课散文诗两篇第二题:体会下列语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2、第二种题型是品味、揣摩文章的语言、手法的题: 第 1 课在山的那边第二题:品味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第 3 课短文两篇第二题:体会下列语句的含义. 第 4 课紫藤萝瀑布第二题:揣摩下列语句,体会写景的妙处. 第 20 课山市第一题:读懂这篇文章,完成下列问题. 3、第三种题型,是综合开放题,写短文、仿写句子,搜集资料等: 第 1 课在山的那边第三题:以我终于见到大海为题,写一段话. 第 4 课紫

6、藤萝瀑布第三题:搜集几种花木象征意义的说法. 第 9 课我的信念第三题:搜集一些科学家的资料. 第 12 课济南的冬天第三题:将你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 第 16 课化石吟第三题:写一篇介绍恐龙或其他生物的短文.(以上问题皆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年第 1 版,4-128 页) 这里仅统计了七年级上册前半部分的课后练习,就能看出这三种题型在练习中出现的次数,从中也能推测到其他几册语文课本的练习也无非是以这三类题型为主来设置练习题的.这些单一、少变化题型的重复出现会让学生看到课后练习出题的惯性,他们会觉得语文课后练习无非就是让学生读读课文、品味

7、几个语句、搜集资料写写东西而已,没有其他新鲜、有趣的、可供选择的题型可做,学生会厌烦做这样的题目.加之这些练习题多用严肃的语气,以居高临下的权威、专家口吻来设置问题,期望学生得出对人生的重要启示,这样的命令式语言会使学生反感.不要说在课后练习题的呈现方式上要注重语言的使用,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我们的交际用语并考虑交流者的心理感受,只有亲切委婉的语言才能拉近对话者之间的距离.上面所举的练习题,看似简洁明了,但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的心理接受情况,随便用几个没有感情的字词就让学生去做题,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积极的思考.当然,语文教科书题型单一也与练习题量少有关.数量少,题目的类型、

8、变化就少,这是针对过去题目数量过多而作的改变,但语文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靠相关的练习来提高的,一定质和量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二)设计空泛、指令不明或结论预设性、暗示性强 语文新课程改革后,语文过程与方法这个维度的学习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在课后练习中的设计仍显得很薄弱,指导学生解决语文问题所需要的程序性知识还相当缺乏.现在有些习题内容包含量过大,指令性不明确,加上没有具体的操作步骤,学生就不知道从哪个角度去思考,回答也就没有针对性,自然这种题型的训练就产生不了多大的效果.例如,一些课后练习总写道:这句话蕴含深刻,感情丰富,说说你自己的感受.这类感受性、体验性的题目,看似可以让学生无论从哪个

9、方面谈都可以,但也正是如此,学生把握不住具体的方向,只能泛泛而谈,说不出深刻的体会.问题的策略性知识的缺失,既不能让学生很好地解决本问题,更不能让学生通过问题的解决获得学习语文的方法和形成语文能力.上面所述,有些大而空的习题缺乏操作过程的指导,以致学生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但也有些要求清晰明确的练习题又出现了编者已经为学生预设好了结论,给出了答案明显的暗示,强迫学生按照编者的意愿来回答问题,让学生直接进入预先设计好的标准答案里. 如八年级上册 17 课奇妙的克隆课后练习第一大题第二小题:克隆铆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时间的先后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这类题型的题目,一

10、个好字就给学生预示题目的答案是:课文的说明顺序是最好的,肯定不要以时间顺序来写,至于理由学生可随便说.面对这种题,学生根本就不用思考,更不会用批判的眼光去考察课文本身的说明顺序是否是合理的,可能表面上学生很容易回答此类问题、知识掌握的也不错,但实则是让学生钻进这个好字的空子里,就是编者预设好了的空子让学生往这方面钻.因此,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更谈不上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如八年级上册第 23 课核舟记课后练习第二题:本文的主体部分即中间四段,先写核舟的正面,次写它的背面;写正面则写舟的中间部分,次写船头,最后写船尾,试分析这样安排写作顺序的原因.这个题目表面上看不见一个好字,但也默

11、认了文章中的写作顺序是最合理的,然后才让学生找出这种顺序的理由,其实也是问文章的写作顺序好在哪里.这类型的题目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了学生的思考,既没有让学生思考文章的写作顺序是什么,也没有问文章的这种写作顺序好还是不好,而是直接问这样写的原因.所以,这样的问题设计训练不了学生的能力,是不合理的. (三)不太关注选文、单元的学习目标,设题具有随意性 课后练习对教学有重要的作用,是教材编者对教材的理解和解释的暗示,为教师指明了教学的方向,教师可根据课后练习题进行课前备课,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开展课堂活动,训练学生的能力.而现在的初中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了减少之前过于注重工具性的学习,增设了不少以

12、主题来组成单元的,但也存在不少以文体知识的学习来组元的,如说明文单元、议论文单元等,因为这种单元的组成方式可以让学生更系统、全面的学习掌握各种文体知识的特点.可惜的是,有些文体单元的练习题不是以训练学生掌握文体知识来设置题目的,甚至相差甚远,设题具有随意性.如果习题设计随意,那么练习题就可能使教师教学偏离正确的的教学方向和教学目标,把握不准教学重难点,完成不了学习的最终目的. 如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说明文单元,单元提示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建筑、古迹来学习怎么抓住特征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但第 15 课说屏的课后练习却设计了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查找资料,大致了解文

13、中诗句的意思这几题.诗句的了解、积累虽说可以让学生的知识得到拓展,但对于一个完整的说明文单元,这两题的设置是欠妥的.再如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一个议论文单元,单元提示要掌握观点与材料,议论文论述的语言,议论文的三要素.议论文的语言是要求学习的,但课后练习却很少有相关的练习训练,因而,议论文这种文体特点就不能有效的把握,教师的教学方向也很可能指向了其他方面的学习. 要想达到训练的目的,练习就要有针对性.有针对性的练习才能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和迁移,提高学生的能力,所以教材编者应充分把握选文学习目标的方向性,以免偏离目标,设题随意. (四)习题设置的灵活性不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

14、)实施建议中指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因此,教材练习题也应考虑不同地区、个性差异、不同层次学生,是他们做在教材练习题时有条件、有能力的完成. 但很多课后练习题出现不少从图书馆、网络等查找相关资料,通过查找信息资料的学习方式是完成练习的关键步骤.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学生完成这类练习题肯定是没问题的,但对于农村的中学生却不是易事,农村中学本身的教学设施就比较简陋,学生很难接触到这些网络,通过网络学习知识就更不可能实现.学生完成不了这类练习不是因为他们能力不够,而是条件

15、上的限制. 如八年级上册 13 课苏州园林课后第四题:写一篇介绍你游玩过的一座园林这道题对于有去旅游、参观过园林的学生来说很容易完成,但对于没有去过的学生就很难完成了.笔者也没去参观过园林建筑,要笔者完成恐怕也是有难度的,所以这样的题目只是针对少数学生设计的,适用性比较低.学生认知水平也是不同的,有的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水平较高,有的就较低,因此,教材编者就要考虑到学生完成习题的难易程度设计一些具有层次性、富于变化、富于选择,能满足不同学生,能满足不同地区的需要的练习题,使练习的适用性更广泛,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 (五)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失衡 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语文?平常说的话是口头语言,写到

16、纸上的是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和在一起就是语文.课标也指出:语文课程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也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所以教材的练习设计要从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着手,教材的编者也注意意识到要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比如练习中出现了不少说说、读读、复述、讨论等听说读的口头练习和写下、仿写等书面练习.但纵观整套教材的练习系统,说的练习占绝大多数,读和写次之,听练习是最少的,出现了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极不平衡现象. 以八年级上册的第一、二单元为例,粗略统计听说读写为训练形式的题目数量分布,第一单元以说的训练形式的题目有 9 道,写的有 4 题,读的 3 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