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957030 上传时间:2020-03-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初三语文 2014年9月 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迥(jing)然 拾(sh)级而上 B. 吝(ln)啬 玲珑剔(t)透 C古刹(ch) 生意盎(ng)然 D精髓(su) 弛(ch)名中外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因一分之差而错失了晋级的机会,小王无限怅惘地离开了舞台。B. 当洪水终于到达三峡大坝,8个泄洪孔同时开启,只见大坝一侧八大洪流喷薄而出,声震如雷,场面极度震撼。C因人们价值观的改变,一些民间传统技艺传承困难,有的已伴随着老艺人的逝去销声匿迹了。D两位曾经朝夕相处的好朋友终因志趣不同

2、而分道扬镳,令人感慨唏嘘。3.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水皆缥碧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A急湍甚箭 甚:胜过。B. 猛浪若奔 奔:奔流。C互相轩邈 轩邈:这里指比高远。D蝉则千转不穷 转:同“啭”,鸟婉转地叫。这里指蝉鸣。4.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以顺利推进的保证,也是成功的关键。B. 秋风扫过,黄叶随风漫天飞舞,又随着风的消歇纷纷扬扬地洒落在地上

3、。C2014年世界杯,巴西军团被德国战车无情碾压,1:7落败,这一结果大大超出了中国球迷的意料之外。D埃及神庙里的“到此一游”的涂鸦刺伤的不仅是我们的眼睛,还有我们的心。5. 对下面莫言所说的一段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 )莫言在诺贝尔奖晚宴致辞中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文学的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A没有用之中隐含着有用,即可供人们消遣。B. 艺术没有直接的功利性,不会创造财富。C没有用处则为精神的自由解放创造了条件。D无用却又有大用,说明无经世之用,却有生命之用。二、阅读与赏析(共49分)(一)(12分)阎典史传(邵长蘅)崇祯十四年

4、,阎应元迁江阴县典史。始至,有江盗百艘,张帜乘潮阑入内地,将薄城。应元带刀鞬出,跃马大呼于市曰:“好男子,从我杀护家室!”一时从者千人,然苦无械。应元又驰竹行呼曰:“事急矣,人假一竿,值取诸我。”千人者,布列江岸,矛若林立,士若堵墙。应元往来驰射。连毙者三,气慑,扬帆去。豫王大军渡江,弘光帝寻被执。是时城中兵不满千。时大军薄城下者已十万,乃驾大炮击城,城垣裂。应元命用铁叶裹门板,取空棺实以土,障溃处。会城中矢少,应元乘月黑,束藁为人,人竿一灯,兵士伏垣内,击鼓叫噪,若将缒城斫营者。大军惊,矢发如雨。比晓,获矢无算。应元性严毅,号令明肃。轻财,赏赐无所吝。伤者手为裹创,死者厚棺敛,酹而哭之。与壮

5、士语,必称好兄弟,不呼名。贝勒面缚两降将,跪城下说降。应元骂曰:“败军之将,被禽不速死,奚喋喋为!”又遣人谕令:“斩四门首事各一人,即撤围。”应元厉声曰:“宁斩吾头,奈何杀百姓!”叱之去。贝勒既觇知城中无降意,攻愈急。应元慷慨登陴,意气自若。旦日,城俄陷,大军蜂拥而上。应元率死士百人,驰突巷战者八,所当杀伤以千数。应元度不免,踊身投前湖,水不没顶。见贝勒,挺立不屈。一卒持枪刺应元贯胫,胫折踣地。俄而,应元死。注释:豫王大军渡江:预王在顺治2年5月率领清军渡过长江。弘光帝:崇祯皇帝殉国后,1644年5月朱由崧被拥立于南京,建立弘光政权,在位仅一年。藁:一种草。酹,(动)把酒浇在地上6下列句中的“

6、而”与“酹而哭之”中的“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夺而杀尉B. 佣者笑而应曰C而戍死者固十六七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7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阎应元刚任职,江盗猖獗。紧急关头,他挺身而出,号召民众抵抗,从者千人,布列江岸,击退,为民除害。B.清兵过江,十万士兵包围江阴城。城中兵不足,兵械短缺。阎应元巧设妙计,获矢无算。C阎应元为人性格刚毅,号令严明。关心士兵,对士兵赏赐从不吝惜。作战时身先士卒,守城期间,手受伤了都是自己给自己包扎。D城破时,阎应元率领百名敢死队,英勇杀敌,临死毫无畏惧,坚贞不屈,和降将对比更显浩然正气。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

7、词。(4分)弘光帝寻被执 人竿一灯 被禽不速死 应元度不免 9翻译下列句子。(4分)比晓,获矢无算。译: 宁斩吾头,奈何杀百姓!译: (二)(4分)塞外杂咏林则徐 天山万笏耸琼瑶,早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 满头晴雪共难消。【注】此诗作于作者被革职后,西行伊犁途中。笏:封建时代大臣上朝拿的手板,用象牙、玉石或竹片制成,可以在上面记事。琼瑶:本义美玉10阅读上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1)具体分析“天山万笏耸琼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天山什么特点?(2分)答: (2)体会“我与山灵相对笑”中“笑”的含义,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答: (三)(5分)计时手段的变迁古代

8、人用日晷、漏壶等器具来计时。人们发现物体在阳光下能形成阴影。于是,人们根据太阳投射在地上影子的长短情况制成了“日晷”。这种计时的装置,一般是在有刻度的盘的中央装上一根与盘垂直的金属棍儿,随日光照射的高度不同,在刻度盘上留下不同的指示度,以此表示时间。但日晷在阴雨天是无法计时的,而且夜里也不能用。于是,人们又制成了“漏壶”这种计时装置。漏壶用铜制成,分为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分。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以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划有刻度,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度,用以表示时间。漏壶不受天气的影响和昼夜的限制,但也有缺点,即计时不精确。随着时间的流逝,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总结

9、了以往计时工具的优、缺点,研制成了一直沿用至今的计时器时钟。短短的几个世纪,时钟家族成员日益增多。机械钟靠发条提供动力的钟,它的准确性虽比古时的晷、漏准确多了,但还不能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石英钟科学家利用石英晶体的振荡来代替普通钟摆的运动制成了石英钟,它具有很高的精确性和稳定性,每天的误差小于万分之一秒。它的动力是电池,使用起来比机械钟要方便得多,目前已被广泛使用。现在,科学家们正全力以赴研制高精度原子钟。原子钟主要依据原子能够以不受温度和压力影响的固定频率振荡的原理制作成的,是目前人类最精确的时间测量手段。新的超高精度原子钟误差可望达到10亿年不超过1秒。11第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10、有什么作用?(3分)答: 12第自然段中加点的词语“目前”有何表达效果?(2分)答: (四)(4分)给心灵转场在一个草场放牧后,牧人总要换个草场,这叫转场。不同的草场,不同的泉源,就会让马牛羊长得膘肥体壮。人生也是一样。时代的环境不由人掌控,但心境说到底还是自己调适的。甘于落后,马放南山,自卑懒惰不可取。偏执一隅,焦虑成灾,自虐钻尖也是不可为。过于淡定是逃避。面对失败,你怎能心如止水,高枕无忧。适度的焦虑是进步的动力。焦虑是那面包的微黄,焦虑是天空的淡云。有了微黄,才有一声脆响。有了淡云,才显边疆辽阔。美好的生活不是没有一丝忧虑的生活,若什么都无忧,人生没有半点味道。没有焦虑,你就不知道幸福生

11、活的美妙。太淡定是过早的放弃,人生还未拼搏就丢枪弃械,这人有多大出息?过于焦虑是无知。杞人忧天的故事就是说这个人怕天塌下,整天忧心忡忡的,最后的下场,不进精神病院,也要爬上高楼往下跳。你怕什么,天塌下来有那么多人顶着,高个子多着呢,起码由姚明先顶着。还有西方那些身长大个的,他们顶不住了才落到你头上。总之要做到守中和正,情志平衡。其实人的情志有“喜、怒、哀、惧、爱、恶、欲”,它们平时都潜行机体中,只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或不同时刻,让你去切实体验其中一个内容。但无论哪种情感体验,过了头,都是对人的处罚。人生中要有适度的“乐”,也要有适度的“忧”,适度的紧张,适度的放松。若只求其一,就像一个人期冀一生一世活在快乐无忧中一样,是天真幻想。一生无忧,其忧无穷。一时躺在椅子上舒服,是因为劳作后的歇乏;若一生躺在椅子上,是上苍的惩罚。人不能以一个姿态活在世上。所以我们要适应情绪的转场,不能停留在一种情绪中,尤其不能长期滞留在负面情绪中。走出一种情绪,做个心灵转场吧!13.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4第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2分) (五)(14分)故乡的艾菜(曹峰峻)除夕的晚上,我在思乡的情绪中打开家乡捎来的艾菜罐头,一阵麻辣的气味窜进鼻孔,我眼圈开始温暖起来,朦胧中我看到透绿的艾菜叶在我颤动的筷子上闪着忧郁的光,仿佛向我传递故乡的云霓流逸,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