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广西大学考研入学考试《经济学》真题及答案

上传人:lqh1****020 文档编号:120924584 上传时间:2020-02-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广西大学考研入学考试《经济学》真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5年广西大学考研入学考试《经济学》真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5年广西大学考研入学考试《经济学》真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年广西大学考研入学考试《经济学》真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广西大学考研入学考试《经济学》真题及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年广西大学考研入学考试经济学真题(总分:100.00,做题时间:180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4,分数:20.00)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分数:5.00)_正确答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 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这里所说的生产条件, 是指某一生产部门的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等客观条件, 其中主要是劳动工具。这里所说的“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是指中等水平或部门平均水平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2.两大部类(分数:5.00)_正确答案:(社会总产品在物质形态上, 根据其最终用途, 区分为用于生产性消费

2、的生产资料和用于生活消费的消费资料。 相应地, 马克思把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 ) 是由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所构成, 其产品进入生产领域; 第二部类( ) 是由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所构成, 其产品进入生活消费领域。)3.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数:5.00)_正确答案:(国际收支平衡表系统地记录一定时期内各种国际收支项目及其金额的一种统计报表。 该表按照复式簿记的原理编制。 它表明在过去一段时期内以货币表示的对外支出和从国外得到的收入的对比, 表明该国从国外所收款项的用途、 对外支出资金的来源。 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三大部分: 经常项目, 包括商品与劳务项目;资本项目, 包括短期资本与长期资本

3、项目; 平衡项目, 包括官方储备资产与错误及遗漏项目。 国际收支平衡表为研究国际收支状况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它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分析工具, 能帮助了解一国的经济、 金融状况及其发展趋势, 因而对于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国家和其他国家都有积极作用。)4.剩余价值(分数:5.00)_正确答案:(剩余价值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 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按照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剩余价值可分为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通过延长工作

4、时间从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通过压缩必要劳动时间、 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在早期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家大都采用绝对剩余价值方法生产剩余价值,但由于劳动者的生理界限以及劳动者的斗争不断增加,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越来越受到限制。 后来资本家改用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来生产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的比率, 它反应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二、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60.00)5.简述劳动二重性理论及其意义。(分数:15.00)_正确答案:((1) 商品劳动二重性理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属性, 从一方面看它是具体劳动,

5、 不同的具体劳动生产出不同的商品的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同自然物质相结合成为使用价值的源泉;从另一方面看, 生产商品的劳动是抽象的人类劳动, 即撇开了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 或者说同一生产商品的劳动可以从抽象形态和具体形态两个方面进行考察。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矛盾统一的:二者的统一性体现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同一劳动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二者的对立性表现在:a 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有效性来看的劳动, 而抽象劳动是抽去了劳动的有用性的一般人类劳动;b

6、不同的具体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 而生产价值的抽象劳动在性质上没有差别, 只有量的不同;c 创造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 是不以一切社会形式为转移的永恒范畴, 而形成商品价值的抽象劳动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是商品经济下的历史范畴。(2) 劳动二重性的理论意义劳动二重性理论把劳动价值理论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 劳动二重性理论论证了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从而说明了生产各种商品的劳动的具体形式各不相同, 却可以在量上相互比较, 从根本上论证了商品价值的本质。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科学基础。 马克思在劳动二重性理论的基础上, 论证了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 雇佣工人的具体劳动在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时, 转移了生产资料原有的价值, 而抽象劳动却创造出新的价值。 正是在这个新价值中, 包含着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 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从而创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劳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