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语文教案永生的眼睛7语文S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20908361 上传时间:2020-02-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5.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永生的眼睛7语文S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永生的眼睛7语文S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永生的眼睛7语文S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永生的眼睛7语文S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永生的眼睛7语文S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语文教案永生的眼睛7语文S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目标:1、学会课文生字10个。2、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捐献器官,帮助他人,并为此感到高兴和骄傲的高尚情操。3、对自愿死后捐献器官的高尚行为产生敬佩之情。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体会、理解作者一家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的高尚情操。教学过程:一、活动体验,交流资料。1、请学生都蒙上眼睛,把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进书包。边做边想:假如你的眼睛失去了光明,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学生体验,纷纷说。)2、结合“初显身手”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3、师补充资料:资料1、长期以来,许多中国人具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传统观念。因此对于死后捐献器官,大多数人不能

2、接受。一方面需要移植角膜的患者多,而另一方面损献出来的角膜少,因此患者重见光明的可能性小。资料2、张英瑜幼小的生命来到世界仅仅116天,而她的角膜却给三位受捐者带去长久的光明。资料3、捐肾救母,孝道感天下的孝子田世国,在2004年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资料4、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能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4、交流了资料,你有什么感受?5、揭示课题。从题目中,你能提出一些什么问题?(什么是永生?为什么要说“永生”?谁的眼睛是永生的?)6、默读课文,说一

3、说你有什么感受?(大多数学生根据课前的资料收集、调查和课上的交流、感知,会说爸爸和温迪很高尚。)二、自主学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2、为什么爸爸和温迪很高尚呢?再次默读课文,独立完成课后的表格练习,理清文章的脉络。三、合作交流,深化理解1、4人小组交流自学情况,互相质疑。2、全班交流。3、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语言来品读课文。(1)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2)替每个人物说明他的观点,说一说,为什么这么做?琳达不愿意捐献母亲的角膜,课文哪些地方表现了她的这种心情?学生找出“我惊呆了完整地离去”,指导朗读琳达强烈的痛苦和难以接受的感情。加深情感体验,和后面的自觉捐献形成对比,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琳达转

4、变的过程。琳达一开始极力反对,她的看法改变了吗?简单说一说。(生说,师板书:)(捐献角膜)母亲父亲女儿(“我”的态度)不理解理解主动突出重点,对父亲的话进一步深刻理解。来源:Z.xx.k.Com(3)重点理解爸爸的话;“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那么我们的死也是有意义的。”从爸爸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弄懂父亲很有爱心,他给失明者带来了重见光明的希望,而正是这种爱心、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教育感染了周围的人,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一队伍中来。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来源:学|科|网Z|X|X|K5、课文的最后一段连续用到了“骄傲”这个词,每个“

5、骄傲”都是什么意思?让我们把带有“骄傲”一词的句子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能从作者一家愿意给失明者捐献角膜,并为能够帮助别人而感到自豪,学习他们那富有爱心的高尚品德。6、父亲离去了,他的爱心离去了吗?在哪里得到了体现?7、学生找出有关语句“温迪说,她也要学外公将眼睛角膜捐给失明的人,让他们重见天日。这一刻,妈妈紧紧搂住温迪,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妈妈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8、课文到这里戛然而止,但故事本身并没能结束,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故事原文的结尾,读后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话想说。来源:学科网“那天我紧紧搂着温迪时,没能想到的是,仅仅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

6、。我的可爱的小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萦绕在耳际:你想过如果什么也看不见会多么痛苦吗?温迪去世三周后,我们收到了一封来自奥列根勇敢者角膜银行的一封信。来源:学.科.网Z.X.X.K亲爱的里弗斯先生和太太: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现在,两位昔日的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令爱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终生享她的美丽。如果哪位受捐赠者有机会到我们的家乡游玩,并且爱上了马,坐下描绘它们,我想我知道那慷慨的施主是谁。金发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停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帮助学生体会带爱心是不会停止的,是永生的,进一步理解“永生的眼睛”。9、这是文章真正的结尾,读了以后有什么新的感受?10、将想说的话写下来,用心写!帮助学生体会带爱心是不会停止的,是永生的,从而真正理解“永生的眼睛”。来源:学科网四、回读课文,课外延伸。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学习了这篇文章,有哪些收获?2、师生共议:我们能不能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唤醒人们的捐献意识做些什么?(1)将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或身边的人听。(2)替重见光明的角膜受捐者写一封感谢信。(3)利用收集和调查到的资料,办一份手抄报。(4)写一封捐献器官倡议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