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语文教案别了我爱的中国浙教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20908196 上传时间:2020-02-1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8.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别了我爱的中国浙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别了我爱的中国浙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别了我爱的中国浙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别了我爱的中国浙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语文教案别了我爱的中国浙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材分析一、背景知识1郑振铎,福建长乐人(18981958),著名的学者、爱国作家。解放前一直从事进步活动。1927年“四一二”大屠杀时,郑振铎北京商务印书馆编辑。他对蒋介石反革命地径极为不满,联系商务印书馆的其他编辑联名给国民党的元老蔡元培、吴稚晖写信,希望他们出来说话,制止蒋介石的屠杀。蔡元培等国民党内进行元老采纳了郑振铎等人的建设,向蒋介石劝谏。但蒋介石反而下令要惩办郑振铎等签名写信者。为了避免反动派的迫害,郑振铎被迫离开祖国去法国巴黎。课文写的就是离开祖国时的情景。1929年初回国,又投身到进步活动中去。解放后任文化部副部长等职,1958年出国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2课文描述了作者离开祖

2、国时所见所闻、所想所感,抒发了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为驱逐帝国主义、创建新中国而献身的决心。课文分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我”离开祖国时,在码头和祖国、亲友依依惜别之情。第二段(第24自然段)写“我”出港时见到的景物,抒发对帝国主义的仇恨和对祖国河山的热爱。第三段(第5自然段至结尾)写“我”出国的目的,表达为建立新中国而战斗的决心。“爱祖国”的全文中心,“别”是全文的线索。课文饱含深情,适宜学生表情朗读和背诵。二、教学目标1正确划出课文的中心句,并凭借三次出现的中心句,领会文章中心思想,感受作者热爱祖国的深情和驱逐帝国主义、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献身的决心。2学会2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

3、12个词。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9自然段。三、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划找中心句,体会课文中心思想。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及背诵课文。教案实例一、 教学准备课文的配乐录音带、句子比较灯片。二、教学时间:3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把握大意,划找中心句。来源:Z+xx+k.Com2结合第一段学习,讨论课后第1题(1)。(二)教学过程1揭题导入,简介背景。“我”是谁?课题中最重要的是哪两个字?(“别”写作线索;“爱”课文中心)我们离开故乡是什么感情?想想郑振铎被迫出国又会是一种什么心情?2初读课文,整本感知。(1)教师放配乐录音,范读课文。听了朗读,你觉得课文贯穿始终的是作者的什么感

4、情?(2)模仿教师,自由读全文。哪个句子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起什么作用?(3)学习提示,划出中心句。来源:学科网ZXXK(4)学生质疑,激发学习兴趣。3学第一段,明惜别情。来源:Zxxk.Com(1)自由读,思考并讨论:写发生在什么地方的事?这时作者心中涌起的是什么感情?哪些看出作者对帝国主义的恨?出示灯片。A那是帝国主义的军舰。B不,那不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那是帝国主义的军舰。这两句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用后者?怎么读才能读出作者对帝国主义的仇恨?(将“不,那不是”“我们”“帝国主义”处理为重音。)自由读指名读全班读。第3自然段为什么要读得亲切些?从哪些词句看出作者对祖国的爱?在码头是和亲人

5、的惜别情,这儿出港处,作者又是什么“别”呢?(痛别。祖国被帝国主义侵略,悲痛万分。)第二处中心句怎么读?集体朗读第二段,注意朗读的对比。(2)学习第三段。3巩固作业。(1)完成作业本第5题。(2)完成作业本第3、6题。(3)有表情朗读课文,准备背诵。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1检查字词,进行句子练习。1 训练朗练,交流背诵方法。2 进一步领会中心句的作用。(二)教学过程1 检查字词。听写下列字,写出笔画数和部首。悬 盈 暂 驱 毁 誓 润 罪 倚2深究体味。(1)体会中心句三次出现的作用。默读填表。地点见闻感情码头水面宽鞭炮声(船离岸)亲友挥手 再见声 (惜)别(叙事)出港友色白色军舰 (痛)别(船离港)黄土 青草 眷恋(写景) 小岛 海水 入海不忍内疚(船离祖国)更不忍 希望(暂别) 誓言(直接抒情)全心爱国出现三次中心句的作用。有利于理清文章结构,有利于突出中心,更好地抒发作者思想感情。三次中心句感情逐次加深,在朗读中有变化。(2)比较下列课题的异同。再见了,我爱的中国 我爱的中国再见别了,我爱的中国(3)学生再次质疑问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