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习题汇编46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20906307 上传时间:2020-02-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习题汇编46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习题汇编46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习题汇编46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习题汇编46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习题汇编46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习题汇编46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习题汇编46Word版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高考语文全程训练计划习题汇编天天练46新闻、报道阅读专练(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揭秘“中国天眼”选址过程 白皓王景烁2016年9月25日,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省平塘县正式投入使用。这个500米口径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称为“中国天眼”,安放“观天巨眼”的洼地“大窝凼”成为“地球上最美的眼窝”。2002年11月,贵州工业大学教师、地质工程专业博士后宋建波接到大射电望远镜台址第二轮选址科研任务。“如果把每个可以建造望远镜的天然洼地比作一个窝,那我们的研究范围内到底有多少窝?这些窝都在哪里?当时没有现成的资料,可以用的技术手段又非常有限,只能用笨办法一个一个找,一个

2、一个数。”宋建波说。科研团队一头扎进了等身高的地形地质图里。从1500 000的地形地质图看起,岩石的分布特征让他们首先确定了“窝”肯定不会出现的地理位置,排除这些之后,其他区域就可能有适合望远镜“安家”的“窝”。2003年7月,经过多次筛选,一个由743个“窝”组成的备选洼地数据库正式形成。紧接着,科研团队拿着一份“苛刻”的指标,评价每一个“窝”的情况。最终,743个“窝”里筛选出82个成为重点考察对象。当时贵州的交通状况很差,有时调查一个“窝”路上要花一天时间,越野车顺着狭窄的山路前进,一边是大山,一边是悬崖,开到实在没办法前进的地方就停下来,大家徒步走到“窝”里。一些地方官员打听到选址消

3、息后千方百计联系科研团队,希望能把建设地址定在自己的县里,一方面在建设周期带动的投资拉动效益巨大,另一方面大射电望远镜项目对当地经济、科技、社会水平的发展影响深远。整个科研团队当时抱着一个信念:哪个地址最合适要靠科学计算成果得出来,选址结果要对历史负责。两个多月的实地调查后,他们计划开发一套仿真系统,立体呈现每一个重点考察的“窝”和大射电望远镜结合在一起的样子,再对建设中需要考虑的几何、地质、工程等条件进行综合计算。这套系统的学名叫作“洼地三维仿真和台址优选系统”,通俗讲就是用来计算每个洼地最合适建多大口径的望远镜,如果确定要建500米口径的FAST望远镜,那么就计算哪个“窝”建设工程量最小。

4、“这是我们科研团队的首创,以后类似的望远镜选址都能用上,选址难题就能找到解决之道。”宋建波说,这个系统应用起来轻巧,但开发起来比想象中难很多,开发者除了要有地质学的知识外,还需要有扎实的数学、物理、计算机功底,“有时还需要一些灵感”。系统最终给出了团队最想要的答案:挖方模型计算误差仅为0.44%,填方模型计算误差为0.66%,系统使计算效率大大提高;与此同时,系统还能计算出整个望远镜球心的建设位置,这将有利于施工阶段减少误差。计算结果同时显示,“大窝凼”最适宜建设的射电望远镜口径为546米,最符合FAST500米口径的需求。之后,科研团队对“大窝凼”进行了更加细致的研究和计算。2006年,FA

5、ST项目正式决定选址贵州平塘“大窝凼”。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可以建造望远镜的“窝”可能有很多,宋建波科研团队的任务便是从众多的“窝”中选出各方面综合条件最佳的那一个。B宋建波科研团队在实地考察中,得到了当地政府一些地方官员的大力支持,“中国天眼”的选址对当地发展做出了贡献。C“洼地三维仿真和台址优选系统”,涉及复杂的任务和多学科的知识,开发中的困难非常多,最终取得了预期的成功。D“中国天眼”第二轮选址科研任务历时五年才完成,而到最终投入使用,前后达十四年,侧面显示了工程的巨大。答案:B解析:“得到了当地政府一些地方官员的大力支持”“对当地发展做出了贡献”于文无据。希望

6、拉动地方经济促进其发展,只是一些地方官员的主观愿望。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中国天眼”的选址是从地形地质图开始,科研团队使用了排除法,筛去不可能出现的地理位置,确定重点考察对象。B当时贵州的交通状况很差,这给科研团队实地考察备选洼地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有时考察一个“窝”就要花一天时间。C“洼地三维仿真和台址优选系统”是用来计算每个洼地最合适建多大口径的望远镜,这个系统的开发主要得益于灵感。D“洼地三维仿真和台址优选系统”大大地提高了计算效率,减小了计算误差,能够计算出整个望远镜球心的建设位置。EFAST是一个口径500米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称为“中国天眼”。“中国

7、天眼”落户贵州,极大地促进了贵州的发展。答案:AD解析:B.有时考察一个“窝”路上就要花一天时间,而不是考察“窝”花一天时间;C.原文是“有时还需要一些灵感”,这说明系统的建成,灵感没有起到主要作用;E.大射电望远镜项目会对当地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选项将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当成已经发生了。3宋建波和他的团队在为“中国天眼”选址的过程中,展现了哪些可贵的精神?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挑战困难的精神:他们克服了资料缺乏、可用技术手段有限、实地环境艰苦等困难;严谨科学的精神:按照“苛刻”的指标,认真筛选,反复调查,精心计算;开拓创新的精神:自主开发仿真系统,高效准确地计算;团队合作的精神:凝聚多专业、多

8、学科的力量开发仿真系统;坚持原则的精神:拒绝地方政府的说情,对历史负责。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中科院科学家在新疆利用遥感技术探测地下遗迹:追寻湮没的古长城记者喻思娈曾经的新疆长城遗址因为风沙水流侵蚀,在地表上几乎看不到踪影。而在1 000多年前,新疆还有呈点状、片状分布的长城,它们保护着边疆的安定和商路的畅通。不久前,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简称中科院遥感地球所)科研人员利用现代遥感技术,分析了长城在该地区的分布情况,并“复原”出新疆古代长城的样貌。遥感考古,简单地说就是利用电磁波等传感器对地表及地下遗迹进行远距离观察、探测的手段。航空航天的发展,尤其是遥感卫星分辨率的提高,

9、让遥感考古有了更高精度、更高效的平台和载体。遥感技术如何用于考古?中科院遥感地球所研究员聂跃平介绍,地面不同植被、土壤、地貌特征等与遗址产生的电磁波波谱特征不同,这些差异通过肉眼看不出来,但在航天飞机、卫星、无人机等遥感平台上,观测设备可以获取它们的电磁波数据。将这些信息经过计算机处理,研究员们就能了解观测地的植被、土壤、地形等状况,进而提取考古目标信息。目前新疆已经发现了600多处古长城遗址,而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中科院遥感地球所副研究员于丽君介绍,我们根据这些遗址已初步勾勒出一条长城资源分布线,并正通过遥感和三维技术“复原”新疆古长城遗迹的样貌。中科院遥感地球所研究员王心源说,遥感考古就像

10、破案,先发现疑似地点的线索,田野考古再跟进发掘,所以前期案头工作非常关键。他表示在遥感考古过程中,需要使用“组合拳”。比如,在发现米兰古屯田灌溉系统过程中,王心源团队不仅采集、处理了遥感影像,分析了植被指数,还与史记汉书等历史文献比对,确认疑似区域,并在遥感影像的精准导航下,对疑似遗址点实地勘探验证。近年来,随着卫星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可以全天候获得遗址的遥感数据。通过卫星对地面的俯视,从而对一个地区的地貌进行全方位观察,不会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同时,遥感图像成像尺度变化范围大,既可纵览全貌,又能细看局部,有利于人们对所得图片进行研究。曾有人统计,在相同范围内,用遥感技术是传统的踏查方法效率的几

11、十倍甚至上百倍。过去的田野调查主要依靠人力,工作量巨大。如果是大范围普查,就很难看清楚区域的全貌。尤其是遇到沙漠、草原等特殊环境,实地调查已经非常困难,想得到准确调查结果更是难上加难。考古发掘本身就是对文物的一种破坏,但是许多抢救性发掘又势在必行。遥感考古利用遥感图像,可以在尽可能减小文物破坏的前提下,了解遗址和墓葬的构造。在聂跃平看来,目前我国还有大量有待探明的遗址,遥感考古不仅可以高效地探明各种大型古代聚落、古城,而且可以尽可能地对其进行保护和监控。但他同时认为,遥感考古不会代替田野考古,因为它解决不了遗址的年代、出土器物的研究等问题,两者相互补充,才能事半功倍。除了观察地面遗址外,探地雷

12、达等技术将遥感探测的触角延伸到地下。比如水下遗址探测,聂跃平介绍,遥感手段能测量水下地形,反演历史条件下的水下地形信息,确定遗址的位置和范围,进而推测古地理、古气候和古代社会的发展情况。聂跃平介绍,面对古人给我们留下的众多遗址,如果仅仅依靠历史记录或偶然发现来寻找是不够的。此外,即使发现了一些遗址,也大多七零八落,难以从整体上和空间上了解古人的社会生活。正因为如此,过去数十年中,国内外科学家纷纷应用遥感技术开展考古工作。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1 000多年前,新疆的长城呈点状、片状分布,如今地表上已难见踪影。它们曾发挥保护边疆安定和商路畅通的作用。B遥感考古就是

13、利用电磁波等传感器对地表及地下遗迹进行远距离观测的手段,航天航空的发展为其提供平台和载体。C遥感观测设备通过获取考古目标所产生的电磁波波谱数据,然后经过计算机处理数据,就能得到考古目标的准确信息。D遥感考古并不是单纯地使用遥感技术,而是多种考古手段“组合”,既需要比对历史文献,还需要传统考古手段的跟进。答案:C解析:遥感观测设备获得考古目标的电磁波数据,然后经过计算机处理数据,进而提取考古目标信息,而不是“就能得到考古目标的准确信息”。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人们通过科学家根据新疆长城遗址数据初步勾勒出的长城资源分布线,参照样貌复原影像,可以看到部分长城在新疆境内的

14、走向。B如果遥感和三维技术能够成功“复原”新疆古长城遗迹的样貌,人们就能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在网上如临其境“游览”新疆古长城。C遥感考古可以高效探明考古目标的植被、土壤、地形等信息,但解决不了遗址的年代、出土器物的研究等问题,它依附于田野考古。D遥感探测技术在探测地下地形时,在测量水下地形方面更具优势,能够根据水下地形信息精准确定遗址的位置和范围,减少投入。E我国还有大量有待探明的遗址,利用遥感技术探明遗址,从整体上和空间上了解古人的社会生活,正是这则新闻材料的主旨所在。答案:AB解析:C根据文意可知,遥感考古未来将处于主导地位,但需结合田野考古,选项说遥感考古“必须依附田野考古”颠倒文意。D原文说的是遥感探测技术比传统考古技术更具优势,没有说遥感探测技术在测量水下地形方面比测量其他地形更具优势。E这则新闻材料的主旨是说明遥感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和优势。6遥感考古具有哪些优势?请简要概括。答:_答案:可以全天候获得数据,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覆盖范围广,可纵览全貌,亦可细看局部;工作效率高;节约人力,成本低;对遗迹破坏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