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语文教案莫泊桑拜师苏教版2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20905451 上传时间:2020-02-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莫泊桑拜师苏教版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莫泊桑拜师苏教版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莫泊桑拜师苏教版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莫泊桑拜师苏教版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莫泊桑拜师苏教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语文教案莫泊桑拜师苏教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莫泊桑拜师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朗读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奋练习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合理想象莫泊桑的心理活动,进行创造性复述。二、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1、大家想不想写出一手好文章?为什么?2、你觉得目前自己的习作有哪些不足或写作时有哪些困惑?3、莫泊桑曾经也和大家一样,有过这些困惑,于是他就(引导学生把课题说具体)那么福楼拜给予他怎样的教益呢?我们一起随莫泊桑去求教,聆听大师的教诲,也从而解决我们心中的困惑。(二)研读课文。1、自己用

2、心研读29节,走进莫泊桑三次求教,看看福楼拜大师每一次都针对他的什么不足或困惑,给予了怎样的指导和忠告?画出关键词句也可自己用词概括。(1)同桌交流,告诉同桌你的看法,征求同桌的意见,互相切磋,取长补短。(2)全班交流,指名回答。师相机引导概括并板书:第一次文章不生动勤学苦练第二次没什么好写仔细观察第三次文章没特色善于发现2、在这三次指导中,哪一次最能撞击你的心、恰好解决了你目前写作中的困惑?你就反复读那部分的描写,用心咀嚼大师的话,简要写下你的心得。3、交流预设一(第一次指导)A、交流心得。B、要想通过朗读,再现这一次指导的情景,在读时你有哪些好的建议?交流:抓提示语。“直截了当”什么意思?

3、该怎么读福楼拜的话,“急切地问”又该怎么读?生练读,指名读。指生评价。师友情提示:除了抓提示语体会人物心情、语气外,还应联系人物的品质来读,这样才能把人物读得淋漓尽致。从“福楼拜直截了当地说”可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待人坦诚)根据提示自由练读,指名分角色读,相机指导。预设(二)(第二次指导)A、交流心得。B、大师的话该怎么读?讨论(引导学生从下面两方面考虑把握)“滔滔不绝”的话要求读得连贯,流利,但要注意语速不能太快,给人吸收消化和时间。从这可看出大师是个怎样的人?(耐心、真诚)朗读体现出耐心和真诚练读大师的话。师生分角色读,师当莫泊桑,学生当大师。C、莫泊桑从此仔细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这

4、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有体现。现在我们一起欣赏他在骑马中的一段细节描写(出示骑马片断)赏析。D、指名说说你认为细节描写好的地方。预设(三)(第三次指导)A、交流心得。B、有什么问题吗?预设:什么叫“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指导理解:于是福楼拜对此举了两个例子,你好好读读这两个例子一定会有启发的。交流、引导学生明白: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任何一种事物,哪怕再普通,再平凡,它也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这就是这里所说的特点。出示羊脂球中的片断,让学生阅读,通过“马夫”形象进一步感悟如何写出与众不同的特点。(三)、回顾这三次求教的过程,你认为莫泊桑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讨论,交流。你积累了哪些成语

5、送给他们?交流总结并板书。板书:虚心好学、勤学苦练循循善诱、真诚提携(四)、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人物品质方面、写好文章的方法方面都可以说。)(五)、课中练笔:播放一段马路上的情景实录,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写一段话,展示自己非凡的观察力。(先给自己定个标准,你是属于仔细观察的,还是善于发现的。)三、反思: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首先注意激发学生主动意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针对本文“让学生知道: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习作水平的必由之路。感受并学习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奋练习的精神”这一教学目标,为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首先

6、通过课始谈话,使学生明白写好文章的好处,反省自己习作的不足,交流习作中的困惑,以“莫泊桑也曾和大家一样,有过这些困惑”拉近和著名作家的距离。对“福楼拜给予他怎样的指导和教诲,使他最后成为世界著名作家”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我们也随莫泊桑一起去拜师,听听大师的教诲,从而解决我们心中的困惑”,使学生作为教学的行为主体一开始就主动参与,融入文本。其次,在学生理清三次指导的主要内容后,“在这三次指导中,哪一次最能撞击你的心灵,正好解决了你目前习作中的困惑,你就反复读那部分的描写,用心咀嚼大师的话,简要写下你的心得”,这一环节的设计,将教学训练目标转化为生活主体的学生的内在需求,使学生自主地获取有活力的

7、知识和能力。尊重了学生学习需求和个性差异,打破了传统的程序化的课堂教学,让学生选学对自己有用的部分,而教师根据学生的选择灵活组织教学,教师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凸显了学生的主体,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学生通过研读文本、探究学习知道了“仔细观察”、“发现别人没有发现或没有写过的特点”是写出好文章的要领,但这还只停留在“知”的层面上,对于如何运用于写作中还没有体验。于是我在教学中“第二、三次指导”中分别针对“仔细观察”和“发现别人没有发现或别人没有写过的特点”这两点,出示莫泊桑的作品骑马和羊脂球的片断,让学生阅读赏析,从片断中发现及感悟“仔细观察”后的细节描写及“独到的发现”运用于写作中的效果,增加学生的实践体验,使学生发现“学以致用”的奥妙。另外,在教学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了“观看马路实录,写一段仔细观察后的描述。”学生从文中学会了“仔细观察”,在补充的课外阅读中借鉴了“仔细观察的实践运用”之后再来观察实录完成练笔,已是水到渠成。学生体验了“学以致用”的乐趣,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起到了强化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