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提高练习21.青花语文S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20903476 上传时间:2020-02-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提高练习21.青花语文S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提高练习21.青花语文S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提高练习21.青花语文S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提高练习21.青花语文S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提高练习21.青花语文S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语文提高练习21.青花语文S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提高练习21.青花语文S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青花一、填上恰当的词语,使句子表达更生动、具体。来源:学科网1( )、( )的青花上的这片残缺,看上去显得特别刺眼。2我( )地翻阅关于青花的书籍,渴望能在艺术的海洋中探访到那片青花。3我的青花像一尾( )在清澈的溪流中歌唱。二、按要求写句子。1父亲说:“你应该去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找到了也就得到我的配方了。”改成转述句: 2我小心地粘合着青花,并满怀期望地交给了父亲。我修复的青花并不能让父亲满意。用关联词语连接: 来源:Zxxk.Com3我的技术够精湛,我的青花够完美。改成反问句: 三、课内阅读。于是,我不再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寻找古人的青花瓷片上,而是开始自己配料,自己制作那片理想中的青花。

2、刚开始,我感到头脑一片空白。失去了古人的花纹,我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还能构思出更美的来。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突然发现以前的日子里所看到所想到的青花,这时竟然如同蝴蝶般向我纷飞而来。终于,我茅塞顿开。在这片绚烂的青花中,我找到了自己的青花!这是我站在古人的肩膀上寻找到的青花,是属于自己的青花!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在残缺的瓷瓶上贴上自己制作的青花瓷片,完全吻合!1解释词语。茅塞顿开: 迫不及待: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自己制作青花,开始时头脑 ,后来发现以前的日子里所看到所想到的青花向“我” ,终于“我” ,这是“我”站在古人的肩膀上寻找到的属于 的青花。来源:学科网ZXXK3从“我”自己制作那片理

3、想中的青花的过程中,体现了“我”怎样的精神? 四、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1文中的父子俩以青花为业,以青花为荣。( )2课文以“我”的心情变化为线索,主要写了“我”的情感变化。( )3课文歌颂了父子俩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 )五、课外阅读。紫砂陶宜兴的紫砂陶器历史源远流长。上溯(s)至春秋战国时期,越国著名大夫范蠡(l)曾在宜兴制陶,人称“陶朱公”。明清时期,宜兴陶业空前繁荣,迎来了宜兴紫砂陶器的“黄金时代”。来源:Zxxk.Com紫砂陶中最受人欢迎的是茶壶。紫砂壶泡出来的荼,清香扑鼻,隔夜不变味,壶内不留污痕。紫砂壶艺始于宋朝而成于明代。紫砂壶的美在

4、于它集壶泥、壶色、壶形、壶款、壶章、题名、绘画、书法、雕塑、篆刻诸艺术于一体。紫砂泥丰富多彩。其中以朱、紫、米黄三色为紫砂器的本色,在此基础上有着几十种颜色的变化。紫砂壶独特的泥料,独特的成型工艺,融合了造型、绘画、诗文、书法、篆刻于一体,这些特点造就紫砂壶成为一种兼具实用和鉴赏双重价值的饮茶器具宜兴紫砂器。明朝有名的紫砂壶有“供春壶”“大彬壶”等,许多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制壶名家有陈仲美、元畅等。陈仲美初为景德镇制瓷匠师,后将制瓷技法融入紫砂器上,所制香炉、镇纸等,无不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到了清代,宜兴紫砂器制作受皇家推崇,有了进一步发展。1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 ( )大 倒 (

5、) (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1)人称“陶朱公”的人物是 。(2)紫砂壶泡出的茶的特点是 、 、 。(3)紫砂陶器以 (地名)最为著名。制壶名家有 、 等。3紫砂壶的美在于什么? 4为什么说宜兴紫砂壶是一种兼具实用和鉴赏双重价值的饮茶器具? 来源:Z+xx+k.Com一、1明净素雅 古色古香 2如饥似渴 3欢快的游鱼二、1父亲说,我应该去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找到了也就得到他的配方了。2虽然我小心地粘合着青花,并满怀期望地交给了父亲,但是我修复的青花并不能让父亲满意。3难道我的技术不够精湛,我的青花不够完美吗?三、1原来心里好像被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急迫得不能再等待。2一片空白纷飞而来茅塞顿开自己3体现了“我”追求完美、不断创新的精神。四、1 2 3五、1d大人 di大夫 do倒下 do倒退2(1)范蠡 (2)清香扑鼻 隔夜不变味 壶内不留污痕 (3)宜兴 陈仲美 元畅3它集壶泥、壶色、壶形、壶款、壶章、题名、绘画、书法、雕塑、篆刻诸艺术于一体。4因为它有独特的泥料,独特的成型工艺,融合了造型、绘画、诗文、书法、篆刻于一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