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1)

上传人:liz****ppy 文档编号:120896403 上传时间:2020-02-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春富乐中学七年级语文期中检测试题(满分100分,120分钟完卷)卷(共16分)一、(10分,每小题2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他们邀召不到那么隽(jun)逸的嘉宾,每以为自己命运的蹇(jin)劣呢。B、他第一次见到阿尔伯特时,发现这个十二岁的男孩,虽然性格腼腆(din),但一双棕色的眼眼睛却总是闪烁(shu)着异样的光芒。C、他踽踽(j)独行,走了一程又一程,涉过了冷水滩,又趟过了冰凌(lng)湖。D、栖(x)息在树枝上的鸟儿唱着欢乐的曲子,每当这时,嬉(x)戏中的孩子们就会停下来侧耳聆(ln)听鸟儿的鸣唱。2、下列加点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A、但我到了十三岁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同我父亲辨论的有效方法,那就是用他自己的办法,引经剧典地来驳他。B、苍鹰虽然壮勇剽悍,可是寡不抵众,束手无策。C、贝利认为进一千个球虽是他足球生涯中的大事,但这件事却无法与人类第二次登上月球相题并论。D、飞禽走兽们个个跃跃欲试,火烧火燎地要去寻宝,于是寻宝的路上被禽兽们挤得水泄不通。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邻近的鸡也很多,也常蹑手蹑脚地来偷鹅的饭吃。我们不厌其烦,以后便将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免得它走远去,让鸡、狗偷饭吃。B、少年对自然科学,特别是特理学表现出不可遏止的热情。C、当蟋蟀演奏的时候,妈妈情不自禁地陶醉在当年的情景之中,如

3、痴如梦。D、它们一律将长颈伸向前方,双足向后方笔直挺伸,悠然翱翔太空的美姿,实在是无可言喻。4、下列句子没语病的一项是( )A、天气晴和、春光煦煦的雁回山是少见的好天气。B、我父亲决定送我到一家湘潭同他有来往的米店去当学徒。C、当切斯特来到纽约后,受到了塔克、哈里和马里奥的热情接待。D、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5、下列关于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榴的作者郭沫若是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本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歌颂了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敢干斗争、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B、地毯上的尘土作者是美国的莫德林赛。作者成功地刻画了一个诚实、善良、勤劳的小

4、姑娘米妮的形象。C、黔之驴的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人。本文是一篇寓言,课文得出成语有“黔驴技穷”、“庞然大物”等。D、列子二则都属于古代寓言,列子相传是春秋时期时郑国人列御寇所作。二、(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玠大叹服。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

5、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飞曰:“仁、信、智、勇、严、阙一不可。”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雅歌投壶,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6、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问:“天下何时太平?”(有人) B师每休舍(房屋)C立斩以徇(示众) D恂恂如儒生(谦和的样子)7、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卒有疾,亲为调药 每调军食B、飞事亲至孝 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C、年七十四,卒于官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D

6、、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饰名姝遗之8、下列关于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续资治通鉴是一本编年体史书。作者毕沅,清代史学家。B课文从岳飞“至孝至忠”、“治军有方”及“爱民恤士”三个方面赞扬了岳飞的高贵品格。C“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表现了岳飞的“仁”;“善以少击众”表现了岳飞的“勇”;“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表现了岳飞治军的“严”。D文章注意正面、侧面呼应。如“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就是侧面描写。卷(共84分)三(共16分)9、将卷文言语段中加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共4分)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

7、,飞何功之有!” 10、综合性学习(4分)在一次文学采风活动中,你收集了两则歇后语,它们是: , ;你还收集了两则民间故事,它们是: , 。1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答题。(4分)多少人都赞颂他伟大的艺术。但他远不止是音乐中的第一人,他是现代艺术最英勇的一股力量,他是受苦而不屈的人们最伟大、最优秀的朋友。一个穷困潦倒、残废而孤独、生而痛苦、世界从未给予他欢乐的人,却创造了欢乐奉献给全世界!他用自己的苦难锻造欢乐。以上文字出自名著 ,作者是 ,文中的“他”是 ,请列举一部“他”写的作品: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共4分,每小题2分)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

8、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草木深”表现了当时怎样的景象和作者怎样的心情? 结合具体诗句,谈谈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8分)13、用课文原文填空。(每小题1分)海水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 ,偶有微风,只吹起了角声满天秋色里, 。 ,脉脉不得语。此中有真意,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陋室铭中写作者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 。次北固山下中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是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作者借梨花喻飞雪来表现北方大雪纷飞景象的诗句是 ,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20分)(一)(共9分)乌黑的一身羽毛,光滑漂亮,积伶积俐,加上一双剪刀

9、似的尾巴,一对劲俊轻快的翅膀,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一只小燕子。当春间二三月,轻飔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无因的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齐舒了它们的黄绿的眼,红的白的黄的花,绿的草,绿的树叶,皆如赶赴市集者似的奔聚而来,形成了烂熳无比的春天时,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便也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个隽妙无比的春景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的生趣。小燕子带了它的双剪似的尾,在微风细雨中,或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天比的天空之上,唧的一声,已由这里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之下了。再几只却隽逸地在粼粼如縠纹的湖面横掠着,小燕子的剪尾或翼尖,偶沾了水面一下,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的荡漾开去。那边

10、还有飞倦了的几对,闲散憩息于纤细的电线上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间,线上停着几个粗而有致的小黑点,那便是燕子。那是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还有一个个的快乐家庭,他们还特地为我们的小燕子备了一个两个小巢,放在厅梁的最高处,假如这家有了一个匾额,那匾后便是小燕子最好的安巢之所。第一年,小燕子来住了;第二年,我们的小燕子,就是去年的一对,它们还要来住。14、选文是从哪几方面对小燕子进行描写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15、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突出了小燕子怎样的特点?(2分) 16、选文开始介绍了小燕子后,便着力描写春天的美景,这样描写其作用是什么?(3分) (

11、二)(共11分)此情此景深深地感化了巨人的心。“我真是太自私了!”他说,“现在我明白为什么春天不肯到我这儿来了。我要把那可怜的孩子抱上树,然后再把围墙都推倒,让我的花园永远成为孩子们的游戏场所。”他真为自己过去的所做所为感到羞愧。 巨人轻轻地走下楼,悄悄地打开前门,走到花园里。但是孩子们一看巨人,都吓得逃走了,花园再次回到了冬天里。唯有那个小男孩没有跑,因为他的眼里充满了泪水,没有看见走过来的巨人。巨人悄悄来到小孩的身后,双手轻轻托起孩子放在树枝上。树儿立即怒放出朵朵鲜花,鸟儿们也飞回枝头放声欢唱,小男孩伸出双臂搂着巨人的脖子,亲吻巨人的脸。其他孩子看见巨人不再那么凶恶,都纷纷跑了回来,春天也

12、跟着孩子们来了。“孩子们,这是你们的花园了,”巨人说。接着他提起一把大斧头,把围墙统统给砍倒了。中午十二点,人们去赶集的时候,欣喜地看见巨人和孩子们一起在他们所见到的最美丽的花园中游戏玩耍。 他们玩了整整一天,夜幕降临后,孩子们向巨人道晚安。 “可你们的那个小伙伴在哪儿呢?”巨人问,“就是我抱到树上的男孩。”巨人最爱那个男孩,因为男孩吻过他。 “我们不知道啊,”孩子们回答说,“他已经走了。” 巨人又说:“你们一定要告诉他,叫他明天来这里。”但是孩子们告诉巨人他们不知道小男孩家住何处,而且从前没见过他,巨人听后心里很不是个滋味。 每天下午,孩子们一放学就来找巨人一起玩。可是巨人喜爱的那个小男孩再也没有来过。巨人对每一个小孩都非常友善,然而他更想念那个小男孩,还常常提起他。“我多么想见到他啊!”巨人常常感叹道。 许多年过去了,巨人已经年迈体弱。无力再与孩子们一起嬉戏,只能坐在一把巨大的扶手椅上,一边观看孩于们玩游戏,一边欣赏着自己的花园。“我有好多美丽的鲜花,”他说,“但孩子们才是最美的花朵。” 17、第二段中加点字有何表达效果?(2分) 18、请概括文中哪些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