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873706 上传时间:2020-03-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一、填空题1 中篇小说鬼恋是_的成名作,鬼恋七年内印行19版,确定了作者的小说基调。【答案】徐讦【解析】鬼恋是徐讦的成名作,创作于1936年,七年内印行19版,确定了他小说的基调:浪漫虚构,大众传奇,表现爱与人性善恶的多重性。 2 孙舞阳是_小说的人物,这部小说和另两部小说_、_合称为_。【答案】动摇; 幻灭; 追求; 蚀【解析】孙舞阳是茅盾小说动摇中的女主人公,该作主要描写了知识分子方罗兰,身处革命与反革命势力的严重冲突中,既不敢打击敌人,又不敢依靠工农,在动摇、妥协之中葬送了革命与自己。动

2、摇与幻灭追求合称为蚀。 3 鲁迅于1919年在国民公报上发表了以_为总题的一组散文诗。【答案】自言自语【解析】自言自语出自鲁迅的集外集拾遗补篇,本篇最初连载于国民公报“新文艺”栏,署名神飞。鲁迅的集外集拾遗补篇共7章。 4 1919年初,林纤连续发表文言短篇_、_对文学革命倡导者进行人身攻击。【答案】荆生; 妖梦【解析】1919年2月,林纤在上海新申报上的暴雯丛谈中发表文言小说荆生影射攻击新青年的几个编辑,以皖人田其美影射陈独秀,以狄莫影射胡适,以浙江人金心异影射钱玄同。林纤在小说里幻想出一个英雄“荆生”,让这个伟丈夫寻衅闹事痛打田、狄、金三人,发泄他维护旧礼教、反对新文化的积怨,从精神上满足

3、了卫道者们的私怨; 3月,他又发表妖梦,写某人梦游阴曹地府,见一所“白话学堂”,校中有三个“鬼中之杰出者”:校长元绪,影射蔡元培; 教务长田恒,影射陈独秀:副教务长秦二世,则指胡适。 5 _在现代4卷1期上发表的又关于本刊中的诗提出要创作表现“现代的情绪”和具有“现代的诗形”的“纯然的现代诗”。【答案】施蛰存【解析】施蛰存在现代4卷1期上发表的又关于本刊中的诗一文,是现代派诗歌的一个宣言。 6 中国新文学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是_,作者是_。【答案】沉沦;郁达夫,【解析】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作者是郁达夫,1921年10月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沉沦集是自叙传抒情小说的潮流之始

4、。小说内容常常取材于作者本人的经历、遭遇和心情。 7 胡适在杂志_上发表白话新诗标志着白话新诗的兴起。【答案】新青年【解析】1917年2月,胡适在新青年2卷6号发表的白话诗词8首,是中国新诗运动中出现的第一批白话新诗,标志着白话新诗的兴起。 8 现代评论是_派作家的重要刊物。【答案】现代评论【解析】现代评论派因1924年创办的现代评论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员有王世杰、陈西澄、高一涵、陈衡哲、陈翰笙、胡道、唐有壬、丁西林、马宗融、凌叔华、杨振声、李四光等,大多曾留学欧美,深受西方现代文化熏陶。其中一些人标榜自由主义,政治上主张改良主义,文艺上否定功利主义,提倡唯美主义艺术。 9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的

5、作者是_。【答案】艾青【解析】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是艾青发表于1937年12月28日的一首诗歌作品。全诗通过描写大雪纷扬下的农夫、少妇、母亲的形象,表现中华民族的苦痛与灾难,展现了旧中国的图景,表现了诗人深沉的忧患意识与赤子之心。 10“七月诗派”的主要诗人有_、_、_等。【答案】绿原; 阿垅; 鲁藜等。【解析】七月诗派是在艾青的影响下,以理论家兼诗人胡风为中心,以七月及以后的希望诗垦地诗创作泥土呼吸等杂志为基本阵地而形成的青年诗人群。代表诗人主要有绿原、阿垅、鲁藜等。 二、简答题11简述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中“问题小说”形成的原因。【答案】“问题小说”是指为提出某种社会问题而创作的小说,旨在探问

6、人生的终极,关顾每个人的人生价值、生存真谛。“问题小说”的形成原因主要有:(1)时代发展的需要作为思想启蒙运动的“五四”本身,闪出思想解放的理性之光,它造就了“思考的一代”在一段时间内,全社会都来探究“人生究竟是什么”这样严肃的问题,读者要求小说能尖锐地提出他们所关注的各类社会问题,也并不企望文学一定给予多么明确的回答。罗家伦的是爱情还是苦痛就写接受了家庭包办婚姻的青年同时接受了人道主义的思想,如果追求一己的幸福则必牺牲一个旧式的弱女子,若不离异又必陷自己一生于不幸。小说人物最后就这样处于两难境地。其他像王统照的沉思,提出作裸体模特儿的女子为何爱人反对、官吏干涉,甚至男性画师也不理解她的动机,

7、使其陷入沉思之中。从提出问题之广来看,问题小说涉及当时青年关怀的家族礼教、婚恋家庭、妇女贞操、劳工、战争、知识者等诸多方面。其时因问题的尖锐性是第一位的,相应便减少了对小说形象化的要求,造成许多“问题小说”比较概念化,存在着文笔空疏、人物成为作者某种“主义”的传声筒等弊病。(2)外部文学潮流的刺激问题小说的出现受到欧洲、俄国表现社会人生为主的作品的直接刺激:1918年新青年的“易上生专号”使这位挪威作家的社会问题剧风行一时,这对“问题小说”是一个推动,理论上的倡导则更早。1918年周作人在题为日本近一十年小说之发达的讲演中,就颇有倾向性地评介了日本近代文学中“问题小说”的地位,并由此肯定“为人

8、生”的文学。次年2月他又写了中国小说里的男女问题,明确提出“问题小说是近代平民文学的出产物”,“问题小说所提倡的必尚未成立,却不可不有的将来的道德”,强调“以小说为闲书”的中国传统中不可能产生“问题小说”。沈雁冰在“五四”时期所写的评论文章文学与人生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里面,更借国外的思潮来提倡“为人生”的“问题小说”。这都对此类小说起到促进作用。 12简述张爱玲小说的特点。【答案】张爱玲小说的魅力来自于传奇的故事以及弥漫其中的梦一般的氛围。她的小说似梦呓,诱你走入一个传奇而虚幻的小说世界。“说不尽的苍凉故事”便成为张爱玲作品的独特题材。在其小说中能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梦魔般的氛围、故事、文化,

9、还有梦魔般的人性,她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去展示人性的深刻变幻,这是张爱玲小说值得推敲的成功经验。(1)在主题思想上,张爱玲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张爱玲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一个个悲凉的传奇,内省、孤傲以及都市人的优越感与孤独感交织起来形成她对时代“荒凉”特色的心理感受。张爱玲在塑造小说人物形象时无意识地迎合了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主人公的美学理论。由于她悲凉的家庭经历和特定的生活环境,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着一个个悲凉的传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奇异的风景线。(2)在选材上,张爱玲的作品以言情为主男女之情是贯穿她全部创作的一条线索。张爱玲认为:男女之情乃人之大欲,作为生命过程的重大现象,负载着深刻的人性内容,揭示着人生的真谛。她的小说着力表现男女之间的感应、摩擦、摸索、闪避,如此种种,均在她的作品中得到了细致入微的刻画; 另一方面,她所着力表现的一、填空题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