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与教育专题问题研究】复习资料整理

上传人:zengy****8888 文档编号:120870315 上传时间:2020-02-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基础与教育专题问题研究】复习资料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育学基础与教育专题问题研究】复习资料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育学基础与教育专题问题研究】复习资料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学基础与教育专题问题研究】复习资料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基础与教育专题问题研究】复习资料整理(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学基础与教育专题问题研究】教育学基础与教育专题问题研究一、 名词解释(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 教育广义: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狭义:特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2、 学制即教育制度,是国家各种教育机构系统的总称。包括教育的施教机构系统和教育的管理机构系统。3、 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等,是指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动机与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4、 教学模式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

2、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5、 最近发展区儿童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水平,或是借助于他人的启发、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因此,教学应当先了解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水平,以确定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教学应当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从而带动儿童的发展。6、 终身教育终身教育强调教育是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及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其主要任务是养成学习的习惯和继续学习所需的各种能力。终身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和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7、 双轨学制双轨学制是以18-19世纪特

3、定历史文化条件下产生的学校系统为基础形成的。一轨自上而下的结构是大学中学;另一轨自下而上的结构是小学职业学校。这两轨既不相通,也不相接,最初甚至也不对应。8、 课程标准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9、 教学评价分为测评与估价两部分。测评是进行数值的测定和计算,取得数据;估价是对这个测评结果作出价值判断。10、 德育广义的德育包括政治、思想、道德、法纪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受教育者身上培养所期望的政治、思想、道德、法纪素质的教育过程,促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即教育者根据

4、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的道德要求和个体的品德心理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受教育者身上培养所期望的道德素质,使他们具有正确的道德观念、丰富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热切的道德信念和较高的道德实践能力,不断提升他们的道德境界的教育过程。11、 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为引导教学过程正确、完善地前进而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学效果采取的评价。12、 定量评价定量评价是采用数学的方法,收集和处理数据资料,对评价对象做出定量结果的价值判断。13、 综合课程综合课程是指与单一的分科课程相对,是学科课程的一种,是将有关学科综合起来编订的课程类型。二、 简答题(4题,每小题10分

5、,共40分)1、 结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简述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影响教育作用发挥的条件因素。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理论依据1) 遗传不能完全决定人的发展,它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和发展可能性;2) 环境对人的发展有其局限性;3)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有其必然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对青少年施加影响,促进他们获得全面发展的活动; 在教育对象中最重要的群体是青少年。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1) 人的可教育性,即人具有接受教育的天赋素质和潜在能力;2) 人对教育的需要性,个体获得生存能力、成为一个社会认可

6、的人都需要教育;人类社会也需要教育以维系它的延续与发展。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四个条件:1) 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 受教育者根据自己的倾向性来选择环境和教育对他的影响; 受教育者的积极主动性能够活化并创造新的教育资源。2) 教育的自身状况:教育的物质条件、教师的素质、管理水平、相关的精神条件;3) 家庭环境的因素:家庭经济条件、父母的文化水平、家庭的人际气氛;4) 社会发展状况:生产力水平、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整体的社会环境、民族心态、文化传统。2、 试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1) 学生是教育的客体。 学生是教师分析研究的对象,是教师教育的对象,不能颠倒两者的位置;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作为管理教

7、育对象,自觉服从教师合理的调度,在教师的指导下,规范地学习是学生的基本任务。2) 学生又是教育的主体。 学生对于教师及教师的教育影响有其主观评价,对教师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 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 学生是不断发展的主体。3、 简述建构教学观的主要内容。1)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心理表征的过程,心理表征包括结构性知识和非结构性的知识或经验;2) 教师和学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世界的理解,其对世界的理解是多元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3) 学习环境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构成,教学策略以学习者为中心。4、 如何理解教育优先发展?1) 社会用于发展教育的

8、投资要适当高于现有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而超前投入;2) 教育发展要优先于社会其他行业或部门而先行发展;3) 教育优先发展的理论基础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5、 简述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对教师群体专业素质的要求1) 专业知能:完善的专门知识、技能体系和评价标准;2) 专业伦理:自我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和伦理标准;3) 专业训练:教师职业素质的养成要经过长期的专门的培养与训练;4) 专业发展:教师职业发展是连续的、终身的,需要不间断地学习和进修;5) 专业自主:教师职业活动享有高度的专业自主权;6) 专业组织:教师职业应形成坚强的、具有权威性的专业团体。对教师个体专业素质的要求1) 职业道德:以

9、身作则;忠于职守;强烈的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2) 专业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修养;丰富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3) 专业技能:开发课程的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的能力。6、 简述20世纪西方主要道德教育思想。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1) 道德价值来源于经验,因而道德价值是相对的,没有客观标准;2) 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儿童道德生长;3) 进行分类教育是不可能和不必要的,道德教育应首先将儿童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进行;4) 认为学校生活、教材、教法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三位一体。柯尔伯格的道德教育思想柯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法”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问题,并提出了道德认知发

10、展阶段:1) 前世俗水平:以惩罚与服从为准则;以行为的功用和相互满足需要为准则;2) 世俗水平:以人际和谐为准则,又称“好孩子”取向;以权威和维持社会现有秩序为准则;3) 后世俗水平:以社会契约和法律为准则;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准则。依据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他认为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必须依据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循序渐进地进行道德教育。除以上流派外,价值澄清理论、体谅关怀理论、品德教育运动等共同构成了西方德育理论的丰富景观。7、 什么是现代教育?它有哪些基本特征?现代教育可表述为:从资本主义大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到共产主义完全实现这一历史时期的、致力于与生产

11、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1)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2) 与生产劳动相结合;3) 科学与人文的统一;4) 教育民主化发展;5) 教育技术更新;6) 教育地位提升;7) 教育不断变革;8) 教育理论自觉性提高;9) 教育科学事业不断发展;10) 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深化;11) 教育终身化。8、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1) 前世俗水平:以惩罚与服从为准则;以行为的功用和相互满足需要为准则;2) 世俗水平:以人际和谐为准则,又称“好孩子”取向;以权威和维持社会现有秩序为准则;3) 后世俗水平:以社会契约和法律为准则;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准则。9、 简述

12、课程目标制定的主要依据。1) 最主要的依据是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学生因素、学科发展及社会要求;2)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制约课程目标的厘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编制的过程。课程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课程目标制定的着眼点是最近发展区。3) 学科发展制约着课程目标的制定,学科发展水平制约课程内容的选择,学科分类也制约着课程分类,学科发展速度影响课程变革速度;4) 社会经济发展、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要求制约着课程目标,经济的地区差异制约课程目标,文化变迁制约课程目标,文化模式制约课程目标,文化多元、文化整合影响课程目标。10、 简述教学评价的类型。1) 按评价的基准:相对

13、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2) 按评价功能: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3) 按参与评价的主体: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4) 按评价的方法: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三、 论述题(2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试评析泰勒、布卢姆的课程目标理论。泰勒的课程目标理论1) 认为课程目标必须指明课程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变化,提出了课程目标的三个来源: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学科专家的建议。2) 还建立了表述目标的工具二维图表,这将课程目标中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明确地对应起来,使得目标的陈述既说明了目标的内容方面,又说明了目标的行为方面。3) 强调目标的外在性、先在性

14、和优先性。4) 认为在课程目标的概括化与具体化之间应找到一个“度”,“目标应该是清楚的,但不一定是具体的”。优点:1) 在课程发展中,关注学习者的因素,注意发展个体适应社会的能力,体现了“生活适应教育”的精神;2) 强调课程发展的计划性、目的性和可控制性;3) 把科学管理原理应用于课程管理,体现了课程发展的科学性和逻辑性;4) 将课程与教学密切联系起来,增强了课程理论的时间性;5) 全面而系统地展示了课程发展过程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循环关系。缺点:1) 受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影响,只重视课程具体方面的改进,强调课程与教学的效率、预测和控制,尤其重视实现目标的手段,忽视对教育教学本质的理解;2)

15、 对课程问题采取了一种实证主义的态度,课程内容大多只叙述“如何”的知识,教学只是将这些知识“有效”地转让给受教育者;3) 把教学过程视为纯粹“技术性”的过程,过分强调其组织性、计划性和目的性,忽视了学习者这一人的因素。布卢姆的教学目标类型1) 认知目标: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2) 情感目标:接受、反映、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价值体系个性化;3) 动作技能目标: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优点:1) 为指导教学实践提供了一套价值观念和保障体系,它以外显行为作为它的统一基点,以行为的复杂程度作为划分教学目标类别的依据;2) 各类教学目标之间有明显的层次性,容易区别,便于教师具体操作,教育工作者有史以来第一次可以系统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特别对于一些可以量化或可以客观加以描述和评价的知识技能比较适用。缺点:分类领域、层次过多、分类细,而教学过程中并非如此刻板、机械,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对一些难以清楚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