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春教案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20855143 上传时间:2020-02-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春教案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3.春教案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3.春教案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3.春教案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春教案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春教案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下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六年级语文下同步备课资料包(教案)教科版3.春【教学目标】来源:Zxxk.Com一、知识与技能1训练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学习本文景物描写中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3. 提升学生的赏析能力和仿写能力二、过程与方法来源:学科网1诵读法2讲读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理解作者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之情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2.排比、比喻、拟人等语句的表达作用。【教学难点】1.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教学方法】诵读与讲读【课前准备】搜集整理描写春天的古诗

2、词和名家名段;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欣赏一段美丽的风光,好吗?(播放视频)说到春天,看了这些画面和情景,你还会想起哪些描写春天的名段佳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的散文家朱自清的描写春天的名片春。二、初读感知源:Z&xx&k.Com 1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1)给加点字注音。酝酿( )( ) 稀疏( ) 披着蓑( )赶趟( )( ) 抖擞( ) 薄 烟( )(2)解释下列词语。呼朋引伴:酝酿:杨柳风:花枝招展:2.作者简介: 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朱自清的创作以散文与诗歌为主,其中又以散文成就最高,其散文语言洗练、文笔秀

3、丽。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著名的散文有绿荷塘月色匆匆背影等。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本文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4.教师范读,指导朗读。5.提问朗读,同学们予以评价。6.整体感知:本文描写了春天的草,花,风,雨等景物。 三、 精读感悟1.请同学们按照“盼春绘春赞春”的思路将文章划分段落。(1)盼春:设疑:盼春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个语句可以看出来?明确:急切的心情,从“盼望着,盼望着”这种反复使用的语句可以看出来。谁能给大家读出这种急切的心情?(提问同学试着朗读,注意表达这种急切的心情)(2)绘春: 设疑:这几段文字描绘了春天的几幅画面?如果第一幅画面我们用“春草图”来命名,那么

4、其他的画面分别是是什么?明确: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春草图设疑:在春草图中,表现了草儿哪些特点呢?明确:多,嫩,绿,生命力顽强,给人们带来很多快乐。春花图设疑:春花图中,你看出了春花怎样的特点呢?明确:颜色鲜艳,花朵繁茂,气味芳香。设疑: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现这些特点的?明确:比喻和排比,使表达生动形象设疑:写蜜蜂和蝴蝶表现了什么?明确:侧面烘托了花朵的芳香和艳丽。春风图设疑:春风看不见摸不到,可是我们却分明能感受到它的气息。作者笔下的春风是怎样的?明确:比喻和引用,表现了春风的温柔,轻柔,和悦。设疑:这三个方面分别是从人的哪些感觉来写的?明确:触觉、嗅觉、听觉。三个方

5、面,把无形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美妙感人。 春雨图设疑:春雨有什么特点,哪些语句表现了这些特点?明确: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写出了春雨细密、轻盈的特点。设疑:这段文字在写景顺序上有何特点?明确:由静景到动景,从人物到景物,由近到远。迎春图设疑:春天来了,人们怎样迎接这美好的春天呢?明确:天上地下,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写到了。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无限好的美景。(3)赞春设疑:作者怎样咱们春天的?明确:比喻和排比设疑:这三个比喻句分别赞美了春天哪些美好之处?明确:新,美 ,力,变现了春天的成长和美好。四、课堂小结本文抓住春天的特点,描绘了

6、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把握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五、课堂练习选一处你最喜欢的景物,运用你最喜欢的方法,描写出来,注意表现景物的特点。六、作业布置:课外阅读一篇描写四季景物的诗词或文段。【板书设计】春朱自清盼春急切 春草图报春 春花图争春 春 绘春 春风图唱春 无限美好 春雨图润春 无限热爱 迎春图迎春 娃娃新 赞春 小姑娘美 青年力【教学反思】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本课教学,一是通过反复诵读,咀嚼推敲,来领会它们精彩的写法和表现的情境美。二是加强思维与语言的训练。我先向学生就春草的描绘进行分析,明确写了些什么,从哪些角度描绘的,哪个词或哪些词用得特别精当,描绘时主要运用哪些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