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单元回顾拓展一人教新课标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20854445 上传时间:2020-02-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0.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单元回顾拓展一人教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单元回顾拓展一人教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单元回顾拓展一人教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单元回顾拓展一人教新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单元回顾拓展一人教新课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单元回顾拓展一人教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单元回顾拓展一人教新课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回顾拓展一本次“回顾拓展”中安排了“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栏目。“交流平台”紧紧围绕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进行设计,即体会作者怎样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懂得:在阅读时,要体悟文章表达的特点,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日积月累”安排的内容是积累有关描写大自然的诗句。目的是使学生积累优美诗句,感受清新而有情致的大自然,了解诗人借大自然表达的思想感情。单元安排的“趣味语文”内容是妙答“一”字诗。这是一个流传民间的故事,读起来饶有趣味。理解的重点是体会“一”字诗的妙处。1.畅谈本单元的学习收获,领会课文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表达的方法。2.让学生在朗读、理解、联想、背诵的过程中,体

2、会古诗的意境,积累古诗中的名句,懂得积累的重要性。3.阅读趣味故事,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人物的才思敏捷。【重点】体会古诗的意境,积累古诗中的名句。【难点】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1.教学“交流平台”板块时,首先让学生认真阅读“交流平台”的对话,然后回顾本组的四篇课文,说一说山中访友山雨和以前学过的桂林山水观潮等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接着联系小东的话,以草虫的村落为例,进行再次阅读,让学生体悟作者是怎样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的。可以说说作者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他是怎么联想的,同时结合朗读感受深刻的语句,在充分说和读的基础上,重点交流作者为什么这样表达以及这样

3、表达的好处,从而体会这种表达方法的优点。学生围绕本组课文各抒己见后,再进行拓展交流:介绍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看到的类似的文章,先说说文章的题目、内容,再重点介绍自己阅读后的体会和感悟。教师要在本次“交流平台”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并鼓励学生在平时的习作中能恰当运用这样的表达方法,不断提高习作能力。2.教学“日积月累”板块时,可让学生反复朗读诗句,想想这些诗句的特点,说说自己从哪里体会出特点的。如,从“落红”“春气暖”“满天云”这些词,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也能感受到诗人在借景抒发自己的情感。在读懂诗句的意思后,可把诗句背诵下来。学生如果对诗句感兴趣,可以鼓励他们搜集原诗读读背背。3.教学“趣味语文”

4、板块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让学生自读故事,读准、读通。(2)同桌交流: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一”字诗的妙处?(3)全班交流。(4)补充自己了解或搜集到的趣味语文材料。【教师准备】自制PPT课件。1课时一、交流平台。1.谈话引入:同学们,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中,我们一起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了大自然的风姿,倾听了大自然的声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本单元学习的收获吧!设计意图联系课文,创设语境,给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诱发学生的内心体验,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2.大家回顾一下本组学习的四篇课文,说一说山中访友山雨和以前学过的桂林山水观潮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学生浏览课文山中访友山雨,回忆桂

5、林山水观潮的写法,小组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班上汇报,教师点拨:本组课文里,作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在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3.联系草虫的村落,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体会联想和想象的魅力。4.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介绍相关的课外阅读文章及书籍。二、日积月累。思路一1.激情导入:在许多描写景物、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作中,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大胆想象,抒发情感,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几句。设计意图用充满激情的话语,引领学生走进诗歌的殿堂,激发学生积累学习的欲

6、望和兴趣。2.PPT课件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PPT出示: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1)学生自由朗读诗句。(2)小组里说说诗句的大致意思。(3)交流汇报:说说自己喜欢哪一句,并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联想与想象。交流预设(PPT课件相机出示)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花并非无情无义之物,化成春泥使后来的花更红。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诗人比喻自己不做官并非丧失报

7、国志,而是走另一条路为国效力。月夜(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夜半更深,在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时,响起了清脆、欢快的虫鸣声。初春的虫声,可能比较稀疏,也许刚开始时还显得很微弱,但诗人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信息。在静静的月夜中,虫声显得分外引人注意。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襄邑道中(陈与义)飞花两岸照船红,

8、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两岸飞花,满堤榆树,一片轻帆,顺风百里,诗人这次远行,非常轻松畅快,心旷神怡。躺在船上看那满天云彩,一动不动,船行百里,竟没有觉察到云彩和乘船人都在向东。写出了诗人在河南行舟襄邑道中的真实感受。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在百花之中差不多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没有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的花,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较深的道理,回答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谢的坚贞

9、品格的赞美。3.积累这些诗句。有兴趣的同学读读背背原诗。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进行交流,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思路二1.古诗是我们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是我国古代文人才华、智慧和情感的结晶。本单元的“日积月累”里安排的就是一些古诗中的名句。同学们阅读过吗?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来源:学.科.网2.学生自由读,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不认识的字查字典。3.师: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不知你们读了这些诗句后,有什么疑惑。如果有,请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4.学生质疑问难,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可以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理解,可以解词析句理解,可以联系全

10、诗和背景资料进行理解。设计意图在读中质疑,在交流中解疑,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学得更加主动积极。三、趣味语文。1.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出现了许许多多启迪智慧的人文趣事。读了这样的故事,我们可以受到启发,获得智慧。今天,我们就来阅读一篇趣味语文故事。设计意图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将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2.学生自主阅读故事。3.小组交流自己对故事的理解。4.全班交流,体会“一”字诗的妙处。5.你还读过哪些类似的趣味语文故事呢?快讲给大家听一听吧。(小组互讲故事,派代表登台讲故事。)在这节课里,我们回顾、交流了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进一步学

11、习并掌握了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理解并积累了一些古诗句,阅读了趣味语文故事,并展示了自己搜集到的趣味语文材料,培养了我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我们学习语文的能力。来源:学_科_网Z_X_X_K1.默写“日积月累”里的诗句。2.把“趣味语文”里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本次“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栏目,安排了引导学生交流对课文表达特点的认识,积累诗句,阅读与语文有关的有趣的故事等内容。教学设计时,我制定了三大教学目标:畅谈本单元的学习收获,领会课文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表达的方法;让学生在朗读、理解、联想、背诵的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境,积累古诗中的名句,懂

12、得积累的重要性;阅读趣味故事,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人物的才思敏捷。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体会古诗的意境,积累古诗中的名句上;把教学的难点定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上。在教学中,我力图从整体上把握本组教材的特点,充分利用PPT课件,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来源:学科网ZXXK回忆这堂课的教学,学习“交流平台”这个环节功夫下得不够深,学生的交流没有深度,过于肤浅。如果再教这次习作课,一定要弥补这个环节上的缺陷。在交流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从课内到课外,从学文到习作,拓宽交流的广度和深度。比如联系教材上小东的话,以草虫的村落为例,引导学生进行再次阅读课文

13、,体悟作者是怎样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的。让学生说说作者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他是怎么联想的,同时结合朗读感受深刻的语句,在充分的“说”和“读”的基础上,重点交流作者为什么这样表达以及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从而体会这种表达方法的优点。围绕课文交流之后,再进行拓展交流:介绍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看到的类似的文章,先说说文章的题目、内容,再重点介绍自己阅读后的体会和感悟。最后在本次“交流平台”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并鼓励学生在平时的习作中能恰当运用这样的表达方法,不断提高写作的能力。1.关于“日积月累”中的名句。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月夜来源:学科网刘

14、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襄邑道中陈与义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菊花来源:Zxxk.Com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2.关于趣味语文故事。(一)一字千金传说,唐朝文学家王勃到南昌,赶上都督阎伯舆的宴会,一气呵成滕王阁序。最后写了序诗: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自流。最后一句空了一个字不写,将序文呈上就上马走了。在座的人看到这里,有人猜是“水”字,有人猜是“独”字,阎伯舆都觉得不对,派人去追回王勃,请他补上。派去的人赶到驿馆,王勃的随从对来人说:“我家主人吩咐了,一字千金,不能再随便写了。”阎伯舆知道后,说道:“人才难得。”便包好千两银子,亲自率领文人们到驿馆来见王勃。王勃接过银子,故作惊讶地问:“我不是把字都写全了吗?”大家都说:“那里是个空(kng)字呀!”王勃说:“对呀!是空(kng)字,槛外长江空自流嘛!”大家听了都连称:“绝妙!奇才!”(二)数字诗数字是抽象的,诗歌是要用形象思维的,然而这两者结合,同样有佳作产生:可以是豪放的,“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可以是细腻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