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北农业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土地资源学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1).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830682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河北农业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土地资源学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年河北农业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土地资源学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河北农业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土地资源学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1).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河北农业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土地资源学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1)一、概念题1 土地【答案】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土地的内涵包括以下几点:土地是自然综合体。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土地是一种历史综合体。土地与国土不是同一概念。 二、简答题2 什么是土地复垦? 决定土地复垦的标准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 根据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土地复垦一般有哪三类标准?【答案】(1)土地复垦,是指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

2、,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2)决定土地复垦的标准主要取决于四个方面的因素:待复垦土地被破坏的类型及其程度;待复垦土地在被破坏前的自然适宜性和生产潜力;复垦土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应用机械的可能性;社会环境条件和经济因素。(3)根据上述四个因素的综合影响,一般有3类不同的复垦标准:接近破坏前的自然适宜性和土地生产力水平通过复垦改造为具有新适宜性的另一种土地资源恢复植被,保持其环境功能 3 面对21世纪愈演愈烈的人地矛盾,土地资源学的作用将日益重大,请简要阐述土地资源学今后的发展前景和方向。【答案】土地资源学正处于形成发展阶段,今后需要不断的完善。随着21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口益加剧,土地

3、资源学的作用将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其发展前景和方向主要取决于如下几个方面:(1)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求土地资源调查和监测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土地资源(资产)优化配置的基础性研究;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研究;生态脆弱地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开发。除此以外,山地资源开发己成为我国资源开发的重点,一些条件较好的山区将成为我国大农业发展的战略后备基地。为此,应尽快摸清山区土地资源家底,着重研究土地资源分布规律和组合特征,为合理配置农林牧产业结构,实现山区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另外,还应加强对一些特殊土地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如滩涂、湿地、沙化土地等。(2)提高对土地资源学科的认识

4、水平加强土地资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应重点开展我国土地资源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的研究;学科规范化问题,即规范一个学科的范畴。 4 耕地质量管理包括哪此内容?【答案】耕地质量是决定土地生产力的物质基础,它包括耕地地力状况和耕地环境状况,即“耕地总体质量一耕地地力水平+耕地环境质量”。我国耕地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1)耕地地力分等定级耕地地力是指耕地用于农作物栽培使用时,在一定时期内单位面积耕地的物质生产能力。影响耕地物质生产能力的因素很多,如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地学条件、人为影响因素等。耕地地力分等定级的评价方法主要是:全国土壤肥料总站试行的地力分等定级;国土资源部于2000年开始试行的农地分

5、等定级方法。(2)耕地地力监测与退化防治耕地地力监测是指对影响耕地物质生产能力的因素以及农作物的物质生产量进行定时定点的测定; 耕地水土流失、耕地次生盐碱化和耕地沙化的防治与一般土地上的退化防治方法基本相似,即一方面从自然条件着手人为改造土地条件,二是从人类活动自身着手采取有利于保护土地的开发利用技术和方法。耕地贫瘩化则是指耕地土壤中的养分总量及有效性不断降低的过程,主要防治措施就是增加化肥和有机肥料的投入量,并实行配方施肥,实现地力平衡。(3)耕地环境质量监测与保护管理耕地环境质量监测的任务就是,将对各个对象的监测结果与国家颁布的有关耕地环境标准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判断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环境

6、是否被污染以及污染的类别、程度和范围,定期提交耕地环境监测评价报告。耕地环境质量保护具休应做到:设置环境保护管理机构、耕地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耕地环境污染事故查处制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核制度、耕地环境保护检查制度,以及耕地环境保护行政首长负责制度等。 5 土壤因素对影响土地资源的质量特征和类型分布的意义。【答案】(1)土壤是重要的农业资源,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要素,它的类型及其分布、理化性质及生产能力均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土地资源的特性、开发利用方向及其生产力的高低。因此,对土壤因素的评价往往是土地资源评价的核心,特别是对于平原地区来讲更是如此。(2)土壤剖面、土壤厚度、土壤有机质

7、、土壤质地等土壤中的基本环境都会影响土壤的质量,进而对土地的质量产生影响,土壤的肥力、土壤的水分、土壤的适宜性等形成的综合性状构成土壤的地带分布,即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研究土壤的分布规律,对土地进行适宜植物生长的相关分类,对于土地的有效以及持续利用都有着很深远的影响。 6 土地资源调查报告应有哪些内容?【答案】土地资源调查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1)调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状况。(2)调查所采用的方法和工作过程主要包括调查人员组成、机构设置、调查工作的组织,调查的步骤和采用的技术方法。(3)调查成果分析调查区内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与分布,包括土地类型的位置、分布规律

8、、面积、形态结构和自然特征等,还包括土地类型的质量评价、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各类土地面积的统计,分布状况图件等等。(4)问题与建议分析土地资源在利用、管理、保护中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7 什么是区域土地类型分布结构? 试述研究区域土地类型分布结构的意义。【答案】(1)区域土地类型分布结构区域土地类型分布结构,是指土地类型分布不仅表现出地带性分布规律,而且在一个区域内也显示一定的分布特点,表现为一定的区域土地类型结构。土地类型结构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各种土地类型的对比关系,以及它们组合而形成的一定格局,包括空间结构和数量结构。(2)研究区域土地类型分布结构的意义:对土地类型结构

9、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土地类型研究的理论水平和对区域土地类型及其分布规律的认识,又可促进土地类型分类工作的深入,也能为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生产布局提供较为直接的参考依据。土地类型结构的研究对大农业生产布局有重要意义。 8 阐述中国土地类型的分类系统、原则和命名方法。【答案】(1)中国土地类型的分类系统在20世纪5060年代,我国基本沿用前苏联景观学派的做法。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我国的大、中比例尺土地类型制图中的土地分级逐渐趋向于采用前苏联景观学派和英澳学派相结合的三级分类系统。目前,我国关于土地类型的分类系统还没有一致意见。中国1:100万土地类型图编辑委员会曾拟订了一个“全国1:100万土地类型分类系统”,己被广泛应用。该系统采用土地纲、土地类和土地型三级分类制。一、概念题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