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之农村社会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830639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之农村社会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之农村社会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之农村社会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之农村社会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一、简答题1 联系实际比较分析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联系与区别。【答案】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支持、农民群众在自愿的原则下与农村经济组织共同筹集,在医疗上实行互助互济的一种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这种合作医疗制度,以较少经费投入解决了广大农村人口的基本医疗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在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础上提出来的,指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1)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联系

2、两种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都坚持政府支持、农民群众自愿参加的原则;两种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经费都是由政府、个人和集体共同筹集的;两种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医疗上都实行互助互济。(2)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区别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比较有限,参与人数相对较少,能以较少经费投入解决广大农村人口的基本医疗保障;而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广,参与人数相对较多,所以需要政府投入更多的资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针对性强,重点突出,主要以大病统筹为主,重点解决农民因患传染病、地方病等大病而出现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而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缺乏主要的针对点。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将

3、农村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机地联系为一个整体,对无力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贫困农民进行医疗救助;而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没有做到这一点。 2 什么是农村教育?【答案】农村教育是指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和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农村地区举办的、以农村人口为对象的、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旨在最终消除二元结构的各级各类教育形式的总称。农村教育的基本特征包括:(1)农村教育具有过渡性特征。在现代化进程中,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一方面,传统社会教育不能适应农村社会转型,必须重建教育体制;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处于社会转型期,其对教育的需求与现代城市教育存在差异。(2)农村教育对象具有特殊性。

4、农村教育以农村人口为对象,不是面对全民的教育。(3)农村教育目的具有特殊性。农村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农村教育和现代城市教育的融合,促使农村教育消失。 3 农村文化变迁的具体原因有哪些?【答案】农村文化变迁的原因:(1)农村经济发展是农村文化变迁的根本性动力。改革开放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和人民公社的解体,农村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农业经济和农民生活的消费基本上打破了自给自足的封闭状态。(2)非农化特别是乡镇企业的高速发展加速传统农村文化的变革。“非农化”对中国农村发展而言,是一个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必由之路,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也是农村文化变迁的重要途径。(3)传统农村文化在城

5、市文化冲击下发生变迁。城市文化通过大众传媒来影响农村文化,促使农村文化的变革。大众传媒是影响和改变农民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农民通过广播和电视等现代化传播工具,知识结构、社会视野、思想观念、文化心态等发生了显著变化。(4)农村文化变迁中的“民族性”与“世界性”。近代以来,农村文化逐渐处于开放中,随着交通信息的发展,具有民族特性的农村文化走向世界,而其他国家的农村文化和城市文化也为它所吸收。(5)往返于城乡之间的农民工是城市文化的传播者,把城市的现代文化引入农村,促使传统农村文化的变革。 4 文化下乡有什么意义?【答案】文化下乡是指城市有组织地将图书、报刊、戏曲、电影、电视

6、等送下乡,结合农村实际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文化下乡的意义体现为:无论是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还是农民的致富,都离不开文化的哺育和支撑,因此,新农村建设要抓住农村走向现代文明的薄弱环节,深入了解农民的所思所想,把“三下乡”活动同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结合起来,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结合起来,同解决农民生产生活困难、改进生活方式结合起来。“三下乡”活动如今已成为工业反晡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有效形式,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密切党同农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载体。 5 如何看待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关系?【答案】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关系:(1)传统社会中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关系在

7、传统社会里,农村文化为主流的文化中,城市文化的一些特征不突出或者被农村文化的一些特征掩盖着。农村文化是一片又一片覆盖着,彼此连接,在地域上构成强大的文化“板块”。城市文化作为点状分布,在农村文化的包围下,相对孤立地存在,还不具备突破这种包围,使城市文化与城市文化在地域上出现扩大化的趋向。在近代以前,农村文化比城市文化更具有文化吸引力和创造力,中国士绅阶层的文化故乡并不是城市,而是农村,城市只是他们人生中到过的“驿站”。(2)现代社会中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关系在近代中国发生的人口移动,使城市人口达到空前规模,形成近代城市文化,而农村人口的流失导致以农村文化为根基的中国传统文化空洞化。 6 怎样认

8、识农民、农业和农村是三位一体的整体?【答案】(1)农民、农业和农村是一个整体,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农业是人类生存的保障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农民居住在农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农村发展的主导力量。(2)必须把“三农问题”提到战略地位高度来认识,认识到“三农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农业人类为了满足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生活需要,首先必须从事衣食方面的农业生产。因此农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并将有政策和科学来保证这一战略地位的实施。农民和农村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水平仍然很低,农民和农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同样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a. 我国农村地域广阔

9、,农村人口比重大;b. 国家政权的基础是工农联盟,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共同富裕。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富裕;c. 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应对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7 结合实际,谈谈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答案】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全面推进,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强化,农民负担重的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农民负担己得到明显减轻。但当前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农民负担仍然比较重,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1)农民负担的内容已由“税”转化为乡村组织运转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和农村公益事业维持费。当前我国农民负担己不再是农业税、特产税、屠宰税、农业附加税等内容,而是乡村组织运转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和农村公益事业维持费。这些是涉及农村公共利益所需费用,但是也为乡村干部以新农村建设为名,以农村公共利益为名,加重农民负担找到了借口。(2)农民负担的形式主要从“征收”转变为“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当前农民负担的形式不再是征收的方式,而是采用“一事一议”的筹资筹劳力式。(3)乡村债务负担严重,农民负担面临强大的反弹压力。乡村负债严重,不仅旧债无力偿还,而且新债务还在不断地増加,这些不但攀升的乡村债务很容易转化为农民负担。一、简答题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