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北大学经济学院810西方经济学(理论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830438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河北大学经济学院810西方经济学(理论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河北大学经济学院810西方经济学(理论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河北大学经济学院810西方经济学(理论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河北大学经济学院810西方经济学(理论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一、名词解释1 均衡价格【答案】均衡价格是指商品的市场需求量与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均衡价格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自发形成的。需求的变化会引起均衡价格同方向的变化,供给变化会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化。在市场上,由于供给和需求力量的相互作用,市场价格趋向于均衡价格。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那么,供给数量大于需求数量,一部分生产者就会因商品卖小出去而被迫降价,从而市场价格下降; 反之,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那么需求数量大于供给数量,一部分消费者因购买不到所需求的商品而愿意出高价,结果市场价

2、格提高。因此,市场竞争的结果是市场稳定于均衡价格。 2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答案】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即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边际替代率递减是消费者偏好所普遍具有的一个特征。这是因为,当人们对某一种商品的拥有量增加后,人们就越来越不愿意减少其他商品来进一步增加这种商品。事实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暗含了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表明,随着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其边际效用越来越小。而在这里,当商品1的消费量不断增加时,其边际效用不断减少,从而使它的替代能力不断降低; 当商品2的消

3、费量不断减少时,其边际效用不断增加,从而使它能够交换到的其他商品的数量不断增加,因此,在这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表现为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3 市场失灵【答案】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完全竞争市场以及其他一系列理想化假定条件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导致现实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以及不完全信息都是导致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和主要表现。西方经济学者认为,在现实社会中,种种原因将导致市场失灵,即市场机制的运转无法使社会资源达到最优配置,无法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等社会目标。因此,市场机制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必须通过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来加以克服。

4、 4 三级价格歧视【答案】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完全垄断厂商对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市场收取不同的价格。三级价格歧视意味着垄断厂商对小同的人按小同的价格出售产品,但是,对于既定的团体,每单位商品都按相同的价格出售。当完全垄断厂商按三级价格歧视定价时,两个市场的边际收益相等,即:,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如果e 1=e2,则产品的价格较,把有关参数代入,可得; 如果e 1e2,则。 。 。如果e 1e2,则在三级价格歧视下,需求价格弹性较大的市场,产品的价格较低:需求价格弹性较小的市场,二、简答题5 为什么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利润最大化原则可以表示为MC=P?【答案】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是MC=MR。在完全竞争条件下

5、,按照市场决定的价格,每个厂商能卖出愿意出卖的任何数量的产品,所以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因此,边际收益MR (每增加一单位商品的销售量所带来的总收益增加量)恒等于固定小变的出售价格P ,即MR=P,从而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可以表示为MC=MR=P。这一点也可以用数学公式说明:设厂商的利润函数为: 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解得MC=P。所以,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利润最大化原则可表示为MC=P。 6 什么是商品价格变动所产生的替代应和收入效应? 画图说明微观经济学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对“吉芬难题”的解释。【答案】(1)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含义由于一种商品价格变动而引起的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

6、变动,从而导致消费者在保持效用不变的条件下,对商品需求量的改变,称为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由于一种商品价格变动而引起的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动,从而导致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的改变,称为价格变动的收入效应。(2)利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对“吉芬难题”进行解释19世纪,英国统计学家罗伯特吉芬发现一个现象,1845年爱尔兰发生灾荒,导致十豆价格上升,但居民对土豆的需求量却反而增加了,而这无法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进行解释,故此现象称为“吉,并将这种随着物品价格上升(下降),需求量反而增加(减少)的物品称之为“吉芬物芬难题”品”。 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图中的横轴OX 1和纵轴OX 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

7、的数量,其中,商品1是吉芬物品。商品1的价格P 1下降前后的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分别为a 点和b 点,相应的商品1的需求量的减少量为X 1X 1,这就是总效应。通过补偿预算线FG 可得:应。而且,负的收入效应的总效应X 1X 1为负值。吉芬物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作为低档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则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吉芬物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得总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形状的原因。 7 请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解释利率的改变与储蓄量的关系。【答案】利

8、率变动通过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途径影响储蓄。利率变动的替代效应:利率变动通过影响消费的成本来影响储蓄。例如,利率上升意味着居民消费的成本上升,消费成本的上升导致居民减少既定收入中的消费,换句话说,增加既定收入中的储蓄。利率变动的收入效应:利率变动首先影响既定储蓄的实际价值,通过影响储蓄的实际价值再影响既定收入中的消费比率,最后通过影响消费比率来影响储蓄。例如,利率上升首先导致既定储蓄的实际价值上升,储蓄的实际价值上升再导致居民增加既定收入中的消费比率,消费比率的上升最后导致储蓄的减少。可见,当利率上升时,收入效应使人们倾向于减少储蓄,而替代效应使人们倾向于增加储蓄,最终储蓄增加还是减少则取决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大小。当消费带来的边际效用和储蓄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时,即达到了均衡,消费者既不想增加储蓄,也不想减少储蓄。按照分析,储蓄量原则上可能会受到利率的影响。但是,证据多半表明,利率对储蓄的影响很小。 为替代效应; 是收入效,的绝对值大于正的替代效应的绝对值,所以,最后形成一、名词解释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