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首都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827044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首都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年首都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首都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首都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一、名词解释1 矿物【答案】矿物是单个元素或若干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化合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大部分矿物为晶质固体,亦有少数旱液态和气态。自然界中单质矿物为数极少,而化合物构成的矿物则占绝大多数。晶质矿物因化学成分不同,结晶构造及几何形态也不同,但成分相同的物质因形成环境有别也可有不同的结晶构造与外形。矿物是人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之一,是构成地壳岩石的物质基础。 2 潜水【答案】潜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潜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基岩表层裂隙带或灰

2、岩溶洞中,其自由水面称潜水面,地表至潜水面间的距离为潜水埋藏深度,潜水面到隔水底板的距离为潜水含水层的厚度;潜水层以上没有连续的隔水层,不承压或仅局部承压,补给来源主要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及其他地下水,它是重要的供水水源,通常埋藏较浅,分布较广,开采方便,但易受污染。 3 红壤和黄壤【答案】红壤为发育于热带和亚热带雨林、季雨林或常绿阔叶林植被下的土壤。其主要特征是缺乏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而富含铁、铝氧化物,呈酸性红色。红壤在中亚热带湿热气候常绿阔叶林植被条件下,发生脱硅富铝过程和生物富集作用,发育成红色,铁铝聚集,酸性,盐基高度不饱和的铁铝土。红壤、黄壤、砖红壤可统称之为铁铝性土壤。黄壤发育于亚热带

3、湿润山地或高原常绿阔叶林下的土壤。酸性,土层经常保持湿润,心土层含有大量针铁矿而呈黄色,故名。集中分布于南北纬度23.530之间。 4 沃克环流,强烈的下沉气流受冷【答案】位于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侧的南美洲西海岸(90W 附近)海水影响降温后,随偏东信风西流,到达西太平洋赤道(120E )受热上升,转向成为高空西风,以补充东部冷海区的下沉气流。于是在赤道太平洋垂直剖面图上,就出现一种大气低层为偏东风,上层为偏西风的东西向热成闭合环流,称为沃克环流。 5 羊背石和风棱石【答案】风棱石是由戈壁砾石迎风面经长期风蚀被磨光磨平后在瞬时大风中发生滚动,新的迎风面再次被磨光磨平,两个或多个迎风面间形成的典

4、型风蚀地貌。依据棱的数目,风棱石可分别称为单棱石、三棱石、多棱石等。羊背石是由冰蚀作用形成的石质小丘,也叫“羊额石” 6 岩石圈【答案】岩石圈是由地球最外层平均厚度约100千米的带有弹性的坚硬岩石所组成的圈层。它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由花岗质岩、玄武质岩和超基性岩组成。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它们存在的基础是岩石圈三大类岩石一一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的变质转化。岩石圈可分为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一大洋洲板块、南极洲板块6大板块。 7 太阳日【答案】太阳日是指以太阳为标准,地球上同一点连续两次通过地心与日心连线所需时间。但是地球不但自转,还绕太阳

5、公转,公转轨道又呈椭圆形,所以一年中的太阳日并不等长。一个平均太阳日为24h 。 8 黄土地貌【答案】黄土地貌是发育在黄土地层(包括黄土状土)中的地形。黄土是第四纪时期形成的陆相淡黄色粉砂质土状堆积物。典型的黄土地貌的特征有:沟谷众多、地面破碎;侵蚀方式独特,黄土地貌的侵蚀外营力有水力、风力、重力和人为作用,它们作用于黄土地面的方式有面状侵蚀、沟蚀、潜蚀(或称地下侵蚀)、泥流、块体运动和挖掘、运移土体等;沟道流域内一般有三级地形面。地貌类型主要有黄土沟间地、黄土沟谷和独特的黄土潜蚀地貌。 二、简答题9 简述成土母质、气候和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答案】土壤是一种独立的自然体,它是在母质、

6、气候、地形、生物、时间等自然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1)母质的影响,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它向土壤提供矿物质,决定土壤的质地、孔隙、养分和酸度等物质。(2)生物的影响。生物可以吸收太阳能,使岩石圈、水圈、大气圈中营养元素向土壤聚合,并产生腐殖质,促进土壤结构的形成,增加水分和养分的保持能力,推动土壤的形成和演化。(3)气候的影响。通过大气与土壤之间的水分和热量的交换,大气可向土壤输入水分和热量,进而控制母质风化和植物的生长,影响物质的迁移和转化。(4)地形的影响。地形主要是通过影响母质、生物和气候因素,控制物质和能量在不同地形部位的分配,进而间接影响土壤的发育。(

7、5)时间影响。时间主要影响母质、生物、气候和地形因素作用的强度和深度、产生土壤内部层次的分类。(6)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可通过有目的的改变成土因素来间接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一是改变成土条件,二是改变土壤组成和性状来影响成土过程。综上所诉,对土壤的形成来说,各种成土因素具有同等重要性和相互不可替代性,其中生物因素起着主导作用,土壤是在一定气候和地形条件下活的生物有机体作用于成土母质而形成的。10为什么说近地气层大气的热源主要是地面? 近地气层温度有何变化规律?【答案】(1)地面是近地气层大气的主要热源的原因对流层内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但近地气层略有差异。白昼,太阳照射地面,地面升温后,再把

8、热量传递给附近空气,形成近地层空气温度高,上层空气温度低的现象,在太阳辐射最强的中午前后,地面温度可达50以上,而百叶箱内的气温一般只有30左右,则垂直温度梯度很大。夜间,太阳辐射消失,出现近地气层降温快于上层,近地气层内下层温度低于上层温度的逆温现象。(2)近地气层温度变化规律白昼下层温度高,上层温度低,形成空气密度上大下小,在垂直方向容易产生对流运动;夜间相反,很难产生上下对流运动,容易形成风平浪静的局面。 11风成地貌的类型特征。【答案】风成地貌主要有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1)风蚀地貌主要有雅丹地貌、风蚀蘑菇、风蚀柱、风蚀城堡、风蚀洞等。雅丹地貌:雅丹泛指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相间的地貌组合

9、,是发育在第四纪河湖的状堆积物中,以罗布泊沫地西北部的古楼兰附近最为典型。风蚀蘑菇:孤立突起的岩石,尤其是水平裂隙很发育的岩石,受到长期风蚀作用以后,形成上部大、基部小的地形,很像蘑菇,故称风蚀蘑菇。风蚀柱: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在风长期吹蚀下,形成一些孤立的石柱,称为风蚀柱。 风蚀洞:由于风的吹蚀和磨蚀作用,在较陡峭的岩壁上,形成大小不等的凹坑。风蚀城堡:是一种综合的风蚀地貌,也可以理解为风蚀地貌群像古城堡一样,蔚为壮观。 (2)风积地貌常见的是沙丘和沙堆。新月形沙阮是常见的最漂亮的一种,新月形沙氏是我国沙漠地区最常见的、也是形态最简单的一种流动沙丘。它最显著的形态特征是平面图形呈新月形,沙丘的两侧有顺着风向向前仲出的两个兽角(翼)。 12外营力在塑造地貌中有哪些作用?【答案】(1)外营力的概念外营力是指由地球以外所产生的改变地表形态、地壳结构构造和地壳岩矿成分的动力。(2)外营力的类型按作用方式可将外营力作用划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或堆积作用等。 按外营力性质可以将其划分为:流水作用、冰川作用、波浪作用、风沙作用、地下水潜蚀作一、名词解释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