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限时作业历史试题 Word缺答案.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822315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限时作业历史试题 Word缺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限时作业历史试题 Word缺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限时作业历史试题 Word缺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苏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限时作业历史试题 Word缺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苏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限时作业历史试题 Word缺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限时作业历史试题 Word缺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限时作业历史试题 Word缺答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度秋学期第一次限时作业高三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下面书体最早出现在()A商朝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时期2某位学者写道:“随着世俗社会的兴起及城市的发展,西方人终于从迷梦中觉醒,失踪的古典文化终于战胜经院哲学与圣经,雅典终于战胜耶路撒冷。”该学者谈到的历史事件( )A智者运动 B新航路的开辟C文艺复兴 D宗教改革3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

2、我觉悟。”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一法,丙道B甲儒,乙道,丙墨C甲一墨,乙一法,丙道D甲道,乙一墨,丙儒4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5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该言论旨在( )A维护儒学独尊地位 B反对文人参加科举C大力提倡求实学风 D强调加强自身修养6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

3、了西方仍然失败。”对“第二次反思”评述正确的是( )A甲午战争的失利证明其失败 B开始于新文化运动时期 C是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开始 D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 7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进步意义是( )A反对君主专制B反对私有制C倡导民主自由D反对中央集权8朱熹指出:“然以释氏所见,较之吾儒,彼不可谓无所见,但却只是从外面见得个影子,不曾见得里许真实道理,所以见处则尽高明脱洒,而用处七颠八倒,无有是处。”下列选项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佛学有其合理之处,但不能指导实际,因此不如儒家B佛学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理论,不如儒家学说逻辑严谨C佛学有独到

4、见解,但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一无是处D佛学杂乱无章,不可能对儒家学说的新发展有所贡献9右图是一幅世界名画,以下对其解读和评价中不准确的是( )A人物形象典雅、庄重,充满古典美B歌颂了人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展示了人文主义风貌 D展现了理性主义风貌10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 )A对现世生活持悲观态度。B未对基督教文化进行斗争C肯定自然的人性和欲望D以宗教形式表现人文精神11当初,刘邦是一个拿儒生的帽子当撒尿便器的市井之徒,后

5、来却成为第一位尊崇孔子的皇帝。他晚年路过曲阜时,用最隆重的太牢大礼祭拜孔子。这是因为( )A.三纲五常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B.“礼”有助于上下尊卑秩序的确立C.君权神授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 D.儒学信仰体系的重建稳定了统治秩序12郑燮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属于什么绘画的特点( )A.风俗画 B.宫廷画 C. 中国文人画 D. 民间绘画13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都已为世人所认可,在这一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书法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再现了这一历史性的嬗变过程。下列有关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叙述不

6、正确的是 ( ) A丧乱帖作者王羲之草、楷、行各体皆精 B中国书法史上有“秦篆”、“汉隶”之说C柳公权的玄秘塔碑被称为天下行书珍品D张旭、怀素之狂草别具艺术魅力1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A用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B 促进中国古代教育的进一步发展C儒家之士成为中国 文化舞台上的主角 D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15下列哪一观点从根本上否定了“天理”的存在,摇撼了宋明理学的理论基础( )A“更不言一,亦不言理” B“各从所好,各聘所长”C“严以治吏,宽以养民” D“是非决于学校”16彼特拉克认为做学问应当以研究人本身为主,他反对把飞禽走兽当作研究的主要对象

7、。据此可知( )A希腊先哲强调人的价值 B智者学派反对探索自然的奥秘C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 D启蒙思想歌颂理性和科学精神17 2014年3月21日,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访问北京一所中学时尝试了一把中国书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书写了“厚德载物”四个字,随后将其赠送给美国客人。米歇尔练习书写了汉字“永”(见下图)。上述材料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信息有( )中国书法以汉字文义为内容,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德”是孔子及儒家的核心思想,能匡正社会秩序新闻体现的中国传统思想与艺术均成型于春秋时期儒家思想与书法艺术均可包含在中国古代文化之中A BC D18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一

8、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辞里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请问:当时作者所要求的变,基本上针对何者而言( ) A.军事技术 B.社会价值 C.经济组织 D.学校制度 19粱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1902年)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巳。”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表达出的“民族情绪”的影响有 ( )推动维新思想的形成唤起民众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促成戊戌变法的开展激励有识人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AB C D20“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进一步冲破了传统“华夷之辨”的保守观点。下列材料可以体现“中

9、体西用”这一进步思想的是( )A.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B.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C.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D. 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21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由研究科学技术进而转向研究民主政治学说。下列言论能够反映这一转变的是( )A“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B“采西学,制洋器” C“夫自由之义,孔门已先倡之矣”D“敢以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22下列四则史料代表了近代中国的几种社会思潮,按兴起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共和立宪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 “中学有中学之体

10、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 “倾覆现今之恶劣政府,此造端之事业也。是故排满者,为独立计。”A BC D23“上有所措置,不能喻之民,下有所苦患,不能告之君,则有喉舌而无喉舌。”而“去塞求通”的好办法是办报刊,基于这一认识,知识分子创办的是( )A时务报 B民报 C新青年 D新华日报24魏源和梁启超思想主张的共同作用是( )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C.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D.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25.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抗争 B、探索 C、屈辱 D、复兴二、材

11、料题:(45分)26.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是一种理论化的社会意识形态,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随着历史的演进而发生变化,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中国文明具有注重现世的性质,所以中国杰出的思想家都倾向于首先当注重实际的政治家,对争取各国统治者接受他们的观点很感兴趣。这种情形驱使孔子周游于诸朝廷之间,希望寻得一位统治者,能采纳他关于理解政治的见解。但他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的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佛道的流行对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构成了威胁,儒家奋起反击。到了宋代,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佛

12、道的影响也就随之减弱。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三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孔子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这句话的含义?(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儒学代表人物是如何“奋起反击”并推动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分析所带来的影响。(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

13、家思想在明清时期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了当时怎样的时代特征?(6分)27材料一: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须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的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二: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历,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女子,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 “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 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的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