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610中国古代文学考研冲刺密押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811487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610中国古代文学考研冲刺密押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610中国古代文学考研冲刺密押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610中国古代文学考研冲刺密押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610中国古代文学考研冲刺密押题一、填空题1 北宋中叶,欧阳修倡导古文运动,“以文为诗”,人们把这场有力推动宋代文学发展,使宋文、宋诗都能够自具面目而独树一帜的文学变革称为“_”。【答案】诗文革新运动【解析】北宋欧阳修不遗余力地褒奖提携王安石、曾巩和三苏,在明确理论指导下积极从事古文创作,确立了古文在散文领域的正宗地位; 古文领域的革新也影响到诗歌创作,作诗也讲“气格”,出现了“以文为诗”的现象。人们把这场有力推动宋代文学发展、使宋文宋诗都能够自具面目而独树一帜的文学变革称为诗文革新运动。 2 报任少卿书作者_。【答案】司马迁【解析】报任少卿书又名报任安书,是司马迁

2、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在文中,司马迁以极其激愤的心情,申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无限痛苦,大胆揭露了汉武帝的喜怒无常,刚愎自用,提出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进步的生死观,并表现出了他为实现可贵的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 3 _,松柏有本性。【答案】岂不罹凝寒【解析】出自刘桢的赠从弟(其二)。刘桢的赠答诗中,最著名的是赠从弟三首。其中第二首最佳,写得豪迈凌厉,颇有“挺立自持”“高风跨俗”的气概。面对动乱的社会,遭遇坎坷的人生,刘祯更多地是表现个人愤慨不平的情感,因此他的作品中总是充盈着慷慨磊落之气。这里用“松柏有本性”,实际上是一种“比德”之说。刘祯以松

3、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号召人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4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自诗经“小雅”中的_。【答案】诗经小雅采薇【解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诗经小雅采薇里著名的句子,它像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离开故乡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今回想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一年的时间,他经历了什么己经尽在不言中了。 5 丛菊两开他日泪,_。【答案】孤舟一系故园心。【解析】出自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全诗云:“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

4、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6 明代在南方的众多地方声腔中,最主要的有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和_“四大声腔”。【答案】昆山腔【解析】中国戏曲四大声腔的概念随历史发展有所变化,如明初时指昆山腔、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地方戏兴起后的中国戏曲四大声腔系统,比较通行的说法是指梆子腔、皮黄腔、昆腔和高腔。 7 _,泪比长生殿上多。【答案】石壕村里夫妻别【解析】题干诗句出自清代诗人袁枚的马嵬。世人多以此来形容寻常百姓的感情,比帝王权贵们的更为真挚。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悲欢离合的故事,不知引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诗情文思。袁枚此诗却能不落俗套,另翻新意,将李、杨爱情悲剧放

5、在民间百姓悲惨遭遇的背景下加以审视,强调广大民众的苦难远非帝妃可比。 8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先秦历史散文_。【答案】战国策【解析】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9 _,忧伤以终老。【答案】同心而离居【解析】题干诗句出自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写了一位漂流异乡的失意者怀念妻子的愁苦之情。“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直接写出了游子与新人“同心”却无法团聚的痛苦心情,彼此相爱却不能相伴一生,只能终生忧伤。 10元结_收录了沈千运、赵微明等七人以悲愤写人生疾苦的诗24首。【答案】箧中集【解析】箧中集,唐代汉族诗歌总集

6、。元结收沈千远、赵微明、孟云卿、张彪、王季友等诗二十四首,命名为箧中集。他们诗中没有盛唐诗中那种慷慨豪雄情调,而以悲愤写人生疾苦,他们是最先感受到哀败景象到来的一群人,从冷眼旁观,走向写实。 二、简答题11举例说明苏轼诗如何体现出“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赵翼瓯北诗话)的特色。【答案】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苏轼作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其诗歌有着鲜明的特点:(1)说理中显趣味,以理趣取胜宋代诗歌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

7、说理,而苏轼却是一说理大家。理趣大体上就是诗中所含之理富于生机与灵气,即宇宙、社会、人生的哲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诗人眺望庐山,看到山岭连绵,峰峦环列,高低巍峨的景象,横看、侧看、远看、近看,视觉不同,看到的情况各不相同。于是作者想到,人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就因为身在庐山之中,只看见庐山的一个局部,或被某种现象所迷惑。这告诉人们:凡是主观片面,各执一端,都不能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 想见到真相,需要走出自身局限,进行全面洞察。全诗融景物、感情、哲理于一体,是一首不朽的哲理诗。苏轼诗的理不是直截了当的说出来,而是通过形象表现

8、出来,让读者通过作品的形象去感受、联想,然后悟出一些新颖而深邃的哲理。又如他的和子由渑池相会:“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骞驴嘶。”这首诗表达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和往事旧迹的深情眷念。前四句比喻生动奇妙,单行入律,一气呵成,后四句再以所闻所见所忆的情景深化“雪泥鸿爪”的感触,使前后两部分紧密相连、虚实相生。全篇带有普遍性的人生体验,蕴涵深邃的人生哲理,故能动人深情又发人深思。(2)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苏轼的诗既具有杜甫诗的现实主义精神,又具有李白诗豪放不羁的浪漫主义风格,其现实主义精神首先表现在

9、他对民间疾苦的关心和对穷奢极欲的统治者的不满。他的李氏园揭露了官僚贵族兼并土地的罪行,他们为了建筑“美园圃”不惜“夺民田”,“破千家”。苏轼的荔支叹揭露了官僚为了“宫中美人一破颜”,不惜造成“惊尘溅血流千载”的丑态与罪行。其次苏轼的现实主义精神表现在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心上。苏轼主张抗击辽和西夏,在他的诗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圣朝若用西凉薄,白羽犹能效一挥。”(祭常山回小猎)“臂弓腰箭何时去,直上阴山去可汗。”(答陈季常惠一揞巾)表现了他愿意效命疆场的豪情壮志。苏轼时常关心边事,因此,每当他得知边境告捷,常常表现出由衷的高兴。如:“汉家将军一丈佛,诏赐天池八尺龙。似闻指挥筑上郡,己觉谈笑无西戎。牧臣不见天颜喜,但惊草木放(一作皆)春容。”(闻姚西捷报)写熙宁五年(1072)洮西大捷。又如元祐二年(1087),擒获吐蕃首领鬼章,苏轼写诗称颂道:“坚垒千兵破,连航一炬烧。擒奸从窟穴,奏捷上烟霄。”但他也清醒地告诫说:“羌情防报复,军胜忌矜骄。慎重关西将,奇功勿再要。”(获鬼章二十韵)苏轼一向认为,山水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他时时想着要做大自然的欣赏者,他一、填空题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