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616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题库.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810832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616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616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616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题库.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616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题库一、名词解释1 现象【答案】现象是指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本质的外在表现。现象可区分为真象和假象。 2 意识【答案】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它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它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由生物的感觉和动物心理发展而来,与高级神经系统密不可分,是在劳动基础上同语言一起产生的; 它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并对客观世界产生能动的反作用。意识来源于物质,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物质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物质发展。在阶级社会里,反映社会现象的意识一般具有阶级性 3 阶级【答案】阶级是在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的

2、地位的人群的集团,其中一个集团由于占有生产资料因而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阶级是一个历史现象,它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剩余产品的出现是阶级产生的物质基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确立则是其直接原因。4 本质【答案】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指组成事物的各个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是由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特殊矛盾决定的。 5 或然率(概率,几率)【答案】或然率(概率、几率)是对可能性大小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或然率是所要测定的偶然事件的数目与全部可能发生的偶然事件总数之间的比率。 6 生产力系统【答案】生产力系统是生产力要素或成分,按一定比例和形式结合起来形成生产力的整体功能。生产力系统

3、由独立的实体性因素(指现实的物质生产力)、运筹性的综合因素(指分工协作、预测决策、经济管理)、渗透性因素(指自然科学)和准备性因素(指教育的作用)四类要素构成。7 群众史观与英雄史观【答案】群众史观和英雄史观是围绕着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始终存在着的两种根本对立观点。群众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立场出发去考察和说明历史的主体及其活动,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作为社会生产的直接承担着,始终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英雄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观点出发去考察和说明历史的主体及其活动,片面夸大少数历史人物的意志和思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把历史看作

4、是由英雄创造出来的。英雄史观主要有两种形式:主观唯心主义的唯意志论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历史宿命论。 8 哲学的基本问题【答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指贯穿于全部哲学问题之中并统帅和制约其他一切问题的根本问题,也是各种哲学学派、思潮争论的根本问题。(1)内容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关于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谁是第一性、谁产生谁的问题。这是哲学中的唯物论与唯心论之争,又称“本体论”问题。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第一性的,是本原; 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关于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这是哲学中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之分,又称“

5、认识论”问题。哲学史上绝大多数哲学家对这个问题都作了肯定的回答。此外,还有一些哲学家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2)评述由于人的全部活动中都存在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因此,能否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的本体论,能否坚持意识反映存在的唯物主义的可知论,能否坚持实践基础上的能动的反映论,就成为能否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键。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根本要求和生动体现。 9 经济基础【答案】经济基础,即社会核心生产力为基础的的经济结构总和,是指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

6、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分配方式三个方面的总和。生产力决定了经济基础,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什么程度,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经济基础。 10形而上学【答案】“形而上学”作为一个哲学范畴,在哲学史上通常有两种含义:是指研究超感觉的、经验之外对象的哲学。由于传统哲学通常是以这种方式寻求“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因此人们往往把传统哲学称作“形而上学”; 是指与辩证法相对立的思维方式,即指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简答题11革命要具备怎样的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才会发生?【答案】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变革的决定性环节,当旧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旧的上层建筑又极力维

7、护旧的生产关系时,就必须通过社会革命调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区摧毁社会发展的障碍。因此,革命需要具备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才会发生。(1)革命产生的客观形势列宁在讲到革命的客观形势时说:“统治阶级己经不可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统治; 上层的这种或那种危机,统治阶级在政治上的危机,给被压迫阶级不满和愤慨的迸发造成突破日。要使革命到来,单是下层不愿照旧生活下去通常是不够的,还需要上层不能照旧生活下去。被压迫阶级的贫困和苦难超乎寻常地加剧。由于上述原因,群众积极性大大提高,这些群众在和平时期忍气吞声地受人掠夺,而在风暴时期,促使他们投身于独立的历史性行动。”没有革命的客观形势,就不可能爆发革命。(2

8、)革命产生的主观条件不是任何革命的客观形势都会引起革命。有了革命的客观形势,再具备革命的主观条件,才能引起革命。革命阶级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大大提高,形成足以推翻反动政权的强大的革命力量,就是革命的主观条件。对于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来说,促使革命主观条件成熟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用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党。综上所述,革命是一系列主观和客观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 12为什么“自我异化和自我异化的扬弃走的是同一条道路”【答案】“自我异化和自我异化的扬弃走的是同一条道路”这句话出自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是马克思考察共产主义的出发点。(1)含义异化的过程是一个辩证

9、的过程。异化使人丧失主体性和主体意识,约束人的自由,控制人的发展; 在异化的过程中,具有能动性的主体通过调控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克服异化,扬弃异化。异化为异化的扬弃准备了物质条件、思想条件、组织条件。异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人们通过异化劳动不断为克服异化、扬弃异化准备物质条件,积累财富的过程,同时也是人们认识异化的产生和扬弃的过程,还是无产阶级不断壮人,不断开展斗争的过程。(2)具体分析这句话实质上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对异化进行了剖析,即:异化是人类社会矛盾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活动,是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异化本身束缚了人的发展,但对异化的克服和扬弃又为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可见,异化虽然与自由对立,但其最终是朝向自由的。可以说,异化和异化的扬弃作为同一事物对立统一的双方,其统一性表现为两者相辅相成,同时产生并同时消亡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其对立性表现在两者产生至消亡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进行着“异化一一调整实践活动,克服异化一一异化”的矛盾运动过程。人作为活动主体在这一历史过程中通过异化与异化扬弃的矛盾而不断实现自身的发展。一、名词解释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