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地理学综合复试之经济地理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810645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地理学综合复试之经济地理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地理学综合复试之经济地理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地理学综合复试之经济地理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地理学综合复试之经济地理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简答题1 区域管制有哪些特点?【答案】区域管制具有如下特点:(1)区域管制是要在处理好市场机制与单纯政府上下级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更有效地促进区域发展。(2)区域管制是要通过区域发展中包括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个人在内的各个利益主体通过平等协商的形式,解决区域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协调好区域发展中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关系、近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3)区域管制需要建立一套多中心、分散化、独立与制衡的决策机制和解决争议的机制。2 简述韦伯的运费指向论、劳动费指向论和集聚指向论。【答案】(1)运费指向论运费指向论即不考虑运

2、费以外的一切差异,影响工业区位的因子只有运费一个。由运费指向形成地理空间中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韦伯为了判断工业受运费指向的影响程度,提出了“原料指数”的概念,即产品重量与局地原料重量之比。原料指数大小不同的原料,决定理论上工厂的区位。对于仅一个原料地和一个市场地,在生产过程不可分割,消费地和局地原料地只有一个的前提下,依据最小运费原理的区位为:仅使用遍在原料时,为消费地区位。仅使用纯原料时,为自由区位。仅使用损重原料时,为原料地区位。当原料地有多个时,韦伯使用了范力农构架找出生产地的最佳区位,即对于多原料地和市场的区位多边形而言,求解运费最小点即是求解区位多边形。(2)劳动费指向论劳动费指向论

3、,使基本格局发生第一次偏移,即考察运费与劳动费合计为最小时的区位。工业区位由运费指向转为劳动费指向仅限于节约的劳动。“劳动力成本指数”的概念,即每单位重量产品的平均劳动力成本。如果劳动力成本指数大,那么,从最小运费区位移向廉价劳动力区位的可能性就大; 否则,这种可能性就小。劳动力成本指数只是判断劳动费指向的可能性的大小,而不是决定因素。为此,他又提出了“劳动系数”的概念,即每单位区位重量的劳动费,用它来表示劳动费的吸引力。劳动系数大,表示远离运费最小区位的可能性大,说明劳动费指向性强; 劳动系数小,说明表示运费最小区位的指向强。(3)集聚指向论利用集聚指向论,使基本格局发生第一次偏移的基础上,

4、产生第二次偏移。将集聚与分散因子作为考察对象,考察集聚与分散因子对由运费指向与劳动费指向所决定的工业区位格局的影响,即为韦伯工业区位论中的集聚指向论。韦伯进一步研究了集聚利益对运费指向或劳动费指向区位的影响。他认为,集聚节约额比运费指向带来的生产费用节约额人时,便产生集聚。为了判断集聚的可能性,他提出了加工系数的概念,即单位区位重量的加工价值。加工系数大,则产业集聚的可能性大; 反之,集聚的可能性就小。 3 什么是配第一克拉克定律?【答案】配第一克拉克定律是克拉克在配第关于国民收入与劳动力之间关系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该理论指出,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相应提高,劳动力开始从第一产业向第二

5、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就会向第三次产业转移。结果,社会劳动力在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是,第一产业劳动力减少,第二次和第三次产业的劳动力将增加。劳动力总是倾向于流向高收入的产业。 4 如何评价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答案】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可以把区域产业结构看成是一个资源的“转换器”,区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投入的各种资源和要素经过产业结构的转换,就生产出了所需的产品,实现了价值的增值。即产业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就体现在它对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作用上。总的来讲,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评价区域产业结构与

6、区域的资源结构相对应性,即能否有效地发挥本区域在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应该能够充分利用区域内具有优势的资源和要素,形成区域经济增长的优势,同时,还要尽可能地使区域内的其他资源也得到综合利用。(2)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系统功能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应该能够担负起区域在区际或全国地域分工中的任务。(3)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内部关联程度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应该是内部各个产业之间联系紧密,发展协调。要重点分析主导产业与关联产业、基础性产业之间在数量、规模、时序和空间布局方面的协调程度。(4)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应该具有较强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这样的产业结构能够充

7、分利用区内外的资源和要素,并有效地将其转换为输出,形成强大的扩张和输出能力; 能够在外部环境发生大的变化时,通过内部组织机制的调节,减少和消除外部因素的不利影响; 能够在内部结构保持相对稳定有序的情况下,不断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5)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先进性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的先进性体现在主导产业先进,新旧产业的更替快。主导产业越先进,就越有能力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区域内新旧产业更替快,区域经济组织就会充满活力。这样,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就越有推动力。(6)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结构性效益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必须具有高结构性效益。 二、论述题5 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答案】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

8、发展的特点如下:(1)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20世纪上半叶,经济地理学发展中的最重大事件就是经济活动区位论的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一些经济学家在研究区位论的基础上,开始了对区域经济的整体研究。近20年来,随着经济活动全球化的日益增强,经济地理学家对此的研究也日益升温。 (2)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以单部门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区位论,逐渐暴露出研究的局限性。一些学者根据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地位日益提高的实际,更加侧重于大型跨国公司内部组分空间格局和演变的研究。(3)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20世纪前期的区位论研究,以规范性分析为思维方式。20世纪60年代末,规范区位论和实证区位分析受到行为学派的冲击。行

9、为主义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为的分析。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伴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变、社会矛盾冲突的加剧,结构主义地理学应运而生。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社会科学对文化研究兴趣的增加,一些地理学家开始注重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影响。 6 试述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答案】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1)资源禀赋资源可分为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资源两大类。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风景资源等。经济社会资源主要有劳动力和人口、资金、技术和社会环境。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条件a. 区域内自然资源的禀赋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活动的类别、规模与效益。b. 自然资源的组合状况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区域经济活动产生的现实可能性及增长的潜力。劳动力资源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之一a. 在科学技术水平落后的时代,区域的经济增长与劳动力的数量之间存在一定的正比关系。一、简答题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