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辽宁大学社会学导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809665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辽宁大学社会学导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辽宁大学社会学导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辽宁大学社会学导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辽宁大学社会学导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名词解释1 社会保险【答案】社会保险是指以劳动者为主要对象,针对其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等生活方面的风险,政府运用政策手段动用自己和社会的力量,聚集一定的经济资源,并运用社会互助机制去应对风险,进而保障人们基本生活的制度安排。 2 城市化【答案】城市化又称都市化,通常是指伴随人口集中,农村地区小断转化为城市地区的过程。这一过程促使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农村人口比重下降是城市化的一个显著标志。城市化亦包含城市文明不断向农村传播的过程。城市化的实质是消灭城乡差别,实现社

2、会转型。推动城市化的原因主要是: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农业生产工业化的趋势必将改变农村社区的固有特点,从而推动农村地区的城市化:城市文明不断向农村地区传播,也是导致农村城市化的重要原因。 3 制度化【答案】制度化是人们活动方式模式化、定型化的过程,即人们在一定情况下承担某种角色时,他们会按照彼此预知的,并被认为是正当的与合法的方式去行动。制度化不但反映在微观的社会互动之中,也反映在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之中。 4 社会调查研究【答案】社会调查研究是运用科学的方法,系统、直接地收集有关社会现象的真实情况,并对所得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科学地阐明社会的状况及其变动规律的认识活动。 5 贫困文化理论【答案】贫困

3、文化理论是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解释贫困现象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在社会中,穷人因为贫困而在居住等方面具有独特性,产生出一种脱离社会主流文化的贫困亚文化。贫困文化塑造着在贫困中长大的人的基本特点和人格,使得他们即使遇到摆脱贫困的机会也难以利用它走出贫困。 6 社会进步与倒退【答案】那些有利于促进人类的福利、平等和发展的变迁被称为社会进步; 阻碍甚至与此相反的变迁被认为是倒 二、简答题7 试述社会政策制定的一般程序。【答案】社会政策的制定涉及从发现问题到政策方案出台的一系列过程,包括确认政策问题、建立政策议程、制定政策方案、政策方案选优、政策方案合法化等各个环节。其一般程序具体表现为:(1)确认政策问

4、题。这是政策制定过程的第一个环节。其必要条件包括:存在一种可以确认的客观情势;出现了强烈的公众诉求;形成了明显的政策需要。(2)建立政策议程。政策议程是将政策问题纳入政治机构的行动计划的过程。研究者将政策议程划分为公共议程(或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或正式议程)两种类型。(3)制定政策方案。又称政策方案的设计,是一种决策过程,是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途径和方法的选择活动,其目的在于提供各种有利于实现政策目标的备选方案。(4)政策方案的选优。即对已设计出来的各种政策方案进行评选,从中找出一个最佳方案的过程。(5)政策方案合法化。即政策方案通过一定程序获得合法地位的过程。社会政策的主体为政府及立法机

5、关等。 8 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是什么?【答案】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有:(1)破坏性。社会问题的破坏性是指它违背了人们所希望的社会状态,不符合人们的价值期望,并对人们所期望的正常生活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社会问题的破坏性主要表现为:a. 打断了人们的正常生活,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b. 给社会带来麻烦,社会必须动用社会资源去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浪费了社会资源;c. 给社会进步带来障碍,不利于社会发展。(2)普遍性。社会问题的普遍性有两重含义:a. 任何国家和社会都存在社会问题;b. 一个国家和社会在其不同时期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社会问题。(3)复杂性。社会问题是复杂的社会现象,表现为:a. 社会问题

6、的成因是复杂的;b. 社会问题的影响是复杂的。(4)时空特征。任何社会问题都有一定的时空特征:a. 时间性是指社会问题所具有的社会进程的阶段性特征,社会运行的规律性使得社会问题的发生也带有时间性特点;b. 空间性是指社会问题的地域空间和社会空间特征,不同空间中的社会问题各有自己的特点,其表现方式、解决为一式可能也各有不同。 9 联系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进程阐述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答案】(1)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进程,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改革开放的起步时期,即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到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召开之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总方针之后:a.

7、农村改革先行一步;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入试点。农村改革的巨大成功,推动了城市的改革试点工作;c. 政治体制改革启动;d. 创办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时期,即从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到1992年1月邓小平南巡谈话之前。 a. 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b. 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 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 文化领域体制改革全面展开;e. 对外开放前沿地带逐步形成,沿海发展战略开始实施,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新时期,即从1992年1月邓小平南巡谈话和10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大至今。就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

8、主义道路,特别是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极为重要的阐述。(2)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由于种种历史条件的制约,中国迈向现代化的步伐大大晚于发达国家。中国的现代化具有自己的特征。曾经是帝国主义半殖民地的历史条件。中国曾经沦为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虽然为中国带来了一定的现代经济和文化因素,但更主要的是人为地破坏了中国的自然历史发展过程,不仅掠夺了大量财富,还给中国带来了无穷的经济、社会、政治、民族灾难。由于长期遭受列强的欺压和本国统治阶级的腐朽统治,中国在取得政治独立迈向现代化时,基本上都处于十分贫穷落后的状态之中。资本主义世界

9、经济体系早已形成,全球性社会也正在逐步形成。因此,中国在历史和现实的国际环境中,始终处于不利地位。不仅在世界经济关系和国际分下中处于不平等地位,而且在保持政治独立和稳定方面,也面临巨大困难。“迟发展效果”。山于中国社会历史传统和历史条件的制约,中国的现代化起步大大晚于那些先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国家。正是由于起步较晚,又面临不同的制约条件,就形成了特殊的发展过程。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格申克龙将这些特殊性称之为“迟发展效果”。这些“迟发展效果”主要表现在:有目的、有计划、赶超型的现代化过程,以及异质文化或外来模式的引入与接受。“二元”社会结构的长期存在。“一元”社会结构,是指在整个社会结构体系里面,明显地同时并存着比较现代化的和相对非现代化的两种社会。在中国,“二元”社会结构不仅存在于经济方面,而且也渗透到社会政治、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一、名词解释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