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辽宁大学文学院905中外文学理论史之文学理论新编考研仿真模拟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809629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辽宁大学文学院905中外文学理论史之文学理论新编考研仿真模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辽宁大学文学院905中外文学理论史之文学理论新编考研仿真模拟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辽宁大学文学院905中外文学理论史之文学理论新编考研仿真模拟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辽宁大学文学院905中外文学理论史之文学理论新编考研仿真模拟题一、名词解释1 夸示性消费【答案】夸示性消费是指一些文学消费者买来文学书籍后并不打算或并未进入阅读,而只是为了收藏、摆设或炫耀的消费现象。夸示性消费,其目的纯粹是为了炫耀自己的社会地位。尽管他们没有对艺术的内在审美需要,尽管他们从未打算去阅读那些文艺作品,甚至对所收藏的艺术经典名著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但为了装点门面、附庸风雅,显示自己既富且贵,因而喜欢购买和引人注目地摆设一些豪华精美的文学经典名著,以营造一种有教养的文化环境。 2 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化”【答案】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化”,是指主体能动地、审美地反映客体的整

2、个过程。客体“主体化”是主体主动地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的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的意识、情感对象化,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客体又超越客体的审美形象。 3 叙事模式【答案】叙事模式是指在叙事作品中用于创造出一个故事传达者(即叙述者)形象的一套技巧和文字手段。L. 多莱泽尔根据:“第一,故事是由第二人称还是由第一人称叙述,第二,叙述者是否是行动的人物,第三,叙述者的主观态度以及对人对事的评价、评论是表达出来还是含而不露”这三条标准,划分出六种叙事模式。这六种叙事模式分别为第三人称客观叙事模式,第三人称评述叙事模式,第三人称主观叙事模式,第一人称客观叙事模式,第一人称评述叙事模式,第一人称主观叙

3、事模式。 4 创作动机【答案】创作动机是指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创作动机作为文学创造活动的内驱力,它的产生和运动是作家极为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在文学创造过程中的表现。文学创造是一种艰苦的行为活动,因而文学创作动机的产生,和作家相对强烈的内在需要分不开。文学创作动机可以分为远景动机、近景动机; 主导动机、非主导动机:高尚动机、卑下动机; 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等多种类型。 5 S/Z【答案】S/Z是法国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家罗兰。巴尔特的重要著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一定程度上抛弃了他原来所奉行的符号学和结构主义方法,不再把文本看作封闭的静态结构,而视其为能够给读者以再创造的想象的、

4、开放的、动态的意象,这在方法论上开始了后结构主义潮流。巴尔特认为,文学作品是山五种信码构成的:释义信码、寓意信码、象征信码、选择信码、文化信码。这些信码组成一种多义性网络。 6 纯文学【答案】纯文学是近现代西方唯美主义思潮的文学主张。纯文学论者主张艺术至上,认为艺术本身就是目的,他们反对文学中的道德因素和理性因素,否定文学的功利性、社会性,将文学看作个人的消遣。纯文学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康德等人关于审美活动非功利性的论述。1873年,英国佩特在文艺复兴史研究一书中,提出艺术是生活的目的,表现了“为艺术而艺术”的倾向,其后的王尔德、叶芝等人也有类似的主张。 二、填空题7 “文学者,游戏之事业也”见于

5、_的_。【答案】王国维; 文学小言【解析】“文学者,游戏之事业也”出自王国维的文学小言。文学小言是王国维早期的学术随笔,从文学本体论、价值论、分类法等不同层面提纲掣领地勾勒了作者早期文学思想的精华。它不仅奠定了王国维文学研究的理论基础,而且鲜明地体现了古典传统与现代意识的通融,在20世纪学术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8 古典文学理论认为,构成文学作品基本要素的是_。【答案】文学形象。【解析】文学形象是古典文学理论中构成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它在文学作品中表现为具体的感性的、具有艺术概括性的、体现着作家审美理想的、能唤起人的美感的人生图画。文学形象中包含了深刻的社会生活的本质与内涵,能够表达丰富的

6、内在意蕴,同时文学形象的运用也是文学不同于哲学、宗教、科学之处,其塑造得成功与否,是衡量优秀文学作品的重要标志。 三、简答题9 如何看待艺术创作中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关系?【答案】艺术创作中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关系:(1)艺术创作中情感与理智是相互影响的关系理智是指艺术创作中有意识的理性认识和思维; 情感分为情绪和感情。前者是有机体生物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反应,后者是主体对外在事物或现象的态度评价及体验。理智与情感在文学创作中缺一不可,它们相互促进,共同活跃在艺术创作活动中,对同一创作过程起作用。(2)艺术创作中情感与理智是相互制约的关系过度理智遏制了情感的表达; 过多的情感抒发又显

7、得不够理智。情感可以用语言直接表达,而理智隐含在通篇的措辞中。理智让艺术作品有内涵,也使文章无新意; 情感使文章有生命,也使文章落入俗套。偏向情感则像发牢骚,偏向理智则不切实际无个性。既是创作就不必反复强调前人总结过的,既是艺术作品就不可如写评论。将强烈的情感用委婉的表达,是考验对艺术手法的融会贯通,如适当的讽刺既不失情感,也不失理智。理智是条件,情感是血肉,虽遏制却要做到相辅相成。因此,艺术创作中要做到合情合理,才会情理交融,从而创作出最完美的艺术境界。(3)情感与理智关系在艺术创作中的实际应用以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传统绘画的异同为例,其艺术创作中的情感与理智也表现出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关系,这主

8、要表现在:中西绘画的审美特征区别是十分明显的,中国传统绘画重言志抒情,西方传统绘画则重模仿自然; 中国绘画讲究意境美,西方一传统绘画则重视人体美; 中国传统绘画呈现出哲学化的审美倾向,西方传统绘画呈现出科学化的审美倾向。中国绘画的审美基点在于“意味”,西方绘画的基点从属于“再现”,中国绘画追求形象之外的意,线条与超然的色彩更能充分表达主观情感,成为东方美术造型的主要手法。中国绘画的审美本质在于尚意、领悟,对真实的理解是物体对应人情思后“升华了的真实”; 西方的审美本质是尚实的,他们认为造型艺术的认识必须是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而理性认识必须有明确的定义,审美必须有客观依据,有准确的概念,推斥了东

9、方的“领悟性”,重视自然的人的美感及生活体验的功用。总之,艺术创作需要一定的情感投射,但是过分地注重情感投射而孤立理智的参与,艺术创作都是残缺的、不完满的。 10谈谈你对“有意味的形式”这一概念的见解。【答案】将形式的“意味”置于人类的审美经验基础之上,就可以赋予“有意味的形式”这一概念以科学的内涵。“形式”所以“有意味”,是因为他们内蓄着一定的社会历史内容和人类的审美情感。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自然现象和社会事物的形式不断地作用于人们的生活,人们也在不断认识的过程中将它们主观化、情感化、心灵化,久之,这些形式就成为人类情感与意识的较为固定的表现。因此,当它们从现实的具体事物身上分化出来而成为独立的、具有稳定性的审美对象时,尽管它们与自己曾经拥有的社会内容和功能之间呈现出明显的疏离状态,然而他们却由于能与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结构相对应,因而能给人们以“有意味”的审美感受,从而达到情感上的交流。 11怎样理解文学的意识形态属性?【答案】(1)文学从本质上说是意识形态文学作为意识形态,一方面最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也就是说,对于文学的情形归根到底要由经济基础来说明; 另一方面,它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和有距离的,它往往要与上层建筑中政治、法律等中介的环节与经济基础发生联系,而经济基础对于文学的作用一、名词解释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