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冲刺密押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789088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冲刺密押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冲刺密押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冲刺密押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冲刺密押题一、简答题1 简述骑士教育过程的三个阶段。【答案】(1)骑士教育是西欧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产物,也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其主要目的是培养英勇善战、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骑士教育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从出生到七八岁为家庭教育阶段。儿童主要在家庭中接受母亲教育,学习的内容有宗教知识、道德教育以及身体的养护与锻炼。七八岁以后为礼仪教育阶段,低一级的贵族将儿童送到高一级的贵族家庭中充当侍童,主要学习上层社会的礼节和行为准则,同时,也要学习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一阶段,还要进行赛跑、角力、骑马、击剑等内容的训

2、练,以使身体强壮有力。,即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1421岁为侍从教育阶段,重点是学习“骑士七技”奕棋和吟诗; 同时还要侍奉领主和贵妇。年满21岁时,通过授职典礼,正式获得骑士称号。(2)骑士教育的全部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典型的武夫精神,重在灌输服从与效忠的思想观念,训练勇猛作战的诸种本领,养成封建统治阶级的保卫者。中世纪被歌颂的“骑士精神”体现了当时社会所崇尚的人格品质和道德风范:对主人和君长尊崇忠诚,对贵妇斯文典雅,作战时勇猛果敢,与人交往中慷慨豪侠。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具有这些品质的骑士很少。骑士教育对文化知识的传授并不重视,以至于目不识丁的骑士比比皆是。 2 简述杜威的

3、教育目的论。【答案】(1)杜威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 他所说的“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之外没有目的”实质上是对脱离JL 童而由成人决定的、外在的、终极性的教育目的的纠正。(2)杜威认为,儿童的生长就是教育的目的,外在的教育目的是对儿童发展的压制,应尊重儿童的需要和兴趣。(3)杜威认为,教育具有社会性目的,那就是引导新生一代适应民主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3 简述斯宾塞的知识价值论。【答案】斯宾塞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斯宾塞提出,教育的目的,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呼叮教育应从古典主义的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适应生活、生产的需要,应当教授有价值的知识。

4、(1)知识价值论的观点:最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某些知识有无价值,而在于它的比较价值。学科是否重要是与生活、生产和个人的发展相关系。他把人类生活的几种主要活动加以分类,它们可以自然的排列成为:a. 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b. 从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c. 目的在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活动;d. 与维持正常的社会和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e. 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可用于满足爱好和各种感情的活动。根据生活准备说和知识价值论,斯宾塞提出学校应该开设以下五种类型的课程:a. 生理学和解剖学。是指直接保全自己的知识,是合理的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b. 逻辑学、力学、数学、光学等,是指间接保全自己的

5、知识,是使文明生活成为可能的一切过程能够正确进行的基础;c. 生理学、心理学和教育学,是指履行父母责任必需的知识;d. 历史。是指有利于调节人们的行为,维持正常社会关系的知识;e. 文学、艺术等。(2)评价:斯宾塞的知识价值论以科学知识为中心,重视个人和社会生活,是教育思想上的一次变革,对英国中学和大学冲破古典教育传统的禁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影响到欧美其他国家,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教育的发展。但是,他的思想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反映了资产阶级利益,带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的色彩。 4 简述课程的逻辑组织与心理组织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答案】(1)课程的逻辑组织与心理组织的含义课程的逻辑组织是指根

6、据学科本身的体系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课程的心理组织是指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组织课程内容。(2)课程的逻辑组织与心理组织的相互关系“传统教育”派主张根据学科内在的逻辑顺序来组织课程内容,而“现代教育”派强调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特别是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经验背景来组织课程内容。现在人们认为要把课程的逻辑组织和心理组织结合起来。逻辑组织与心理组织的统一实质是在课程观上把学生与课程统一起来,在学生观方面,体现为把学生的“未来生活世界”与“现实生活世界”统一起来以此为基础,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根据学生认识发展的特征和科学知识本身的逻辑特征,编排成既区别于原有科学结构,又有

7、别于学生的完全经验复制式的课程内容体系。 5 简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主张。【答案】建构主义观点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于1966年提出的,他创立的学派被称为,是认知发展领域中最有影响的学派。“皮亚杰派”现代建构主义的直接先驱是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智力发展理论。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的基本主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认为科学知识应当明确被看作是个人和社会建构的。理论被看作是临时性的,不是绝对的。这和在其他教学方法中把科学知识绝对化为客观的、没有疑问、一成不变的观点不同。每一种理论与法则的建立都隐含着科学家们的科学探索精神和科学方法的运用(知识的建构过程)。无论科学知

8、识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精神和科学方法的运用是始终如一的,它们才是科学的本质。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解释,假设,是不断发展的,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主要有以下几点:科学学习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基于原有知识经验背景的建构。建构主义认为,在学习科学课程之前,学生的头脑里并非是一片空白。通过日常生活的各种渠道和自身的实践,学生对客观世界中各种自然现象己经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建构了大量的朴素概念或前科学概念。这些前概念形形色色,共同构成了影响学生学习科学概念的系统。学生的前概念是极为重要的,它是影响科学学习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前概念指导或决定着学生的感知

9、过程,还会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行为和学习过程产生影响。科学学习不是接受现成的知识信息,而是基于原有经验的概念转变。科学学习既是个体建构过程,也是社会建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与物,人与人的互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而不是直接接受现成结论的过程。(3)建构主义的教师观建构主义观点中教师的作用如下:主导作用、导向作用、组织者。教师应当发挥“导向”的重要作用,发挥教学组织者的作用,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进行“问题解决”。发现者。要高度重视对学生错误的诊断与纠正,并抱有正确的态度。中介者。教师是学生与教育方针及知识的桥梁。既要把最新的方法知识提供给学生,还要注意他们的全面素质提高。建构主义强调帮助学生从现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真实情境中,通过操作,对话,协作等进行意义建构。(4)建构主义课程观建构主义课程观认为不是把课程看作基本上由外部环境因素决定的(例如学科结构、社会价,而是考虑到学习者带进学习情境的先前知识他们的目的和观点。什么样的经验值等因素)和概念在促进特定学习结果的产生中是有效的,变成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把课程看成是促进特定学习结果的一系列学习活动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为了确定研究和探索的目标。建构主义强一、简答题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