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784504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名词解释1 “两种生产”【答案】“两种生产”是指物质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 另一方面是人自身的生产,即种族的繁衍。两种生产共同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制约和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两种生产是社会的物质生活,属于社会的物质关系。 2 假象【答案】假象与事物的本质不一致的现象,一般称为假象。 3 人的全面发展【答案】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最理想的境界。就个人而言,是指德、智、体、美、劳和谐完整的发展,是指个人潜力和智能的最大限度的发挥,是指

2、个人需要的全面丰富和满足,是指人的本质真正的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 4 主要矛盾【答案】主要矛盾是指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存在,每种矛盾所处的地位、对事物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总有主次、重要非重要之分,其中必有一种矛盾与其它诸种矛盾相比较而言,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种矛盾就叫做主要矛盾。 5 内容【答案】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也就是事物的各种内在矛盾,以及由它们所规定的事物的特性、成分、运动过程和发展趋势的总和。 6 感性认识【答案】感性认识是指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对事物的各个片

3、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和形象性,其反映的内容是事物的现象。 7 重点论【答案】重点论是指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抓住它的主要矛盾;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重点论是以承认非重点为前提的,重点论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8 判断【答案】判断是指借助概念对事物之间的关系做肯定或否定的断定,是概念内所包含的矛盾的展开。判断在形式上表现为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而在内容上则是对事物之间联系的反映。判断是展开了的概念,概念是浓缩了的判断。 二、简答题9 在认识论上,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有何区别?【答案】在认识论上唯物

4、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对立的。(1)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是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唯物主义反映论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基本前提出发,坚持认识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 而唯心主义先验论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基本前提出发,坚持认识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2)唯物主义反映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所有的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都坚持反映论。而现代信息科学的发展也进一步证明了唯物主义反映论是正确的。主体认识客体就是主体接受客体的信息,并对其筛选、存贮、加工的过程,这也就是反映的过程; 唯心主义把认识看成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否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就是

5、唯心主义先验论。把认识看成是头脑中固有的,是主观自生的是主观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来源于某种“客观精神”的是客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先验论是错误的,它不符合人的认识的实际过程。 10简述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答案】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涵是指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涵。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1982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第一次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1992年召开的十四大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1)内容在思想路线上,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

6、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力求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创造新经验,既不把书本当教条,也不照搬别国的经验和模式,而是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对国情的估计上,必须从实际出发,以事实为根据,承认中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纠正过去那种脱离实际,超越发展阶段的“左”的错误思想。确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现阶段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而必须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由此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来自改革,其根本目的就在于促进生产

7、力的发展。因此,改革是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的作用。在实行对内改革的司时,还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对外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协调发展。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这样两个方面统一和协调起来,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确立的基本纲领和奋斗目标,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人民民主专政

8、,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分三步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战略上分三步走:第一步,基本上达到温饱水平; 第_步,在本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 第三步,到下世纪中叶,力争我国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程度。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民族人民的团结,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根据“一国两制”的方针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同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密不可分的。(2)评述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

9、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当前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11现实的东西就是现存的东西吗?【答案】(1)现实性现实性(或现实)是指一切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事物和现象的种种联系的综合。(2)现实和现存的东西的区别现实的东西不仅是现存的,而且是合乎必然性的。一个事物,只要它合乎发展的必然性,迟早会变成现实。现实不仅指客观存在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而且包括事物的种种联系。现存的东西未必都是现实的,那种丧失了存在必然性的现存的东西就不是现实的。例如:由于历史的和当代的种种原因,我国仍然存在着一些封建残余的因素。它们虽然是现存的,但早已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依据,因此决不是现实的,而是应当消除的东西。 一、名词解释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