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0776507 上传时间:2020-02-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西省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西省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西省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西省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春秋战国时,社会上出现特殊群体游侠、游士,他们是游离于社会主流之外的士阶层,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形成尚武重义轻死的侠义之风。促成这群体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周王室衰微,宗法制度被破坏 B争霸战争导致尚武精神的兴盛C儒家的重义传统观念得到弘扬 D兼爱思想促进侠义品格的形成2春秋时期我国思想文化中心偏于邹、鲁。战国时期儒、墨以鲁国为中心,而儒家传播于鲁、齐、卫,墨家则向楚、秦发展。道家起源于楚、陈、宋,后来流入齐国。这反映出战国时期()A涌现出众多文化中心 B文化相互影响与

2、融合加强 C呈现出社会转型特征 D中原文学与艺术异常繁荣3西周分封制下等级森严,秩序井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相对稳固。春秋战国时期战乱、兼并等事件频繁发生,促使老子“小国寡民”,孔子“克己复礼”思想产生。先秦诸子的这种复古情绪主要反映了()A社会变革符合历史潮流 B先秦诸子的思想落伍C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D社会进步与付出代价之间的矛盾4汉武帝之前,人们对祖先神的关注较少,汉武帝后,人神崇拜与人祖纪念逐渐成为民间信仰的核心。这一变化主要基于()A宗法制度的不断完善 B儒学正统地位逐渐确立C选官制注重考察孝廉 D民间祭祖成为社会风尚5佛说盂兰盆经讲述了目连救母的故事。东晋以后,汉传佛寺中出现了讲

3、诵盂兰盆经的斋会,并逐渐形成盂兰盆斋节。之后,这一节日进入宫廷,传布民间,近千年而不衰。这一衍变表明()A故事主题契合传统伦理 B佛教在民间流传更为广泛C外来文化冲击主流观念 D世俗节日与佛教节日趋同6魏晋时期经学有南北之分,“南学简约,得其精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唐初,太宗诏令文士撰成五经正义并颁行全国,该书考订异说而定于一尊,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依据。此举意在()A构建统一的政治文化 B促进南北学术的交流C确保选官取士的公正 D打破士族的政治垄断7自元代起直至清末废科举,“四书”始终与“五经”并列,而且被视为“六经之阶梯”,为初学者所必读,而其实际地位和影响则是凌驾于“五经”之上的。“四

4、书”地位的提升()A巩固了孔孟在儒学中的地位 B冲击了孔子在儒学中的影响C源于程朱理学地位的官方化 D削弱了“五经”在科考中的地位8孟子地位在唐宋时期被提升,孟子被朱熹列入“四书”,成为儒家经典。对此解释合理的是,孟子()A继承了孔子的思想 B构建了完整的学体系C具有较强的思辨性 D有利于与佛教斗争9黄宗羲在原法篇中说到“后之君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未然而为之法;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本质上表明他()A反对宋明理学的束缚 B认识到帝王之法的弊端C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反对满族统治汉族10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

5、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赞同11顾炎武认为“今之所谓理学,禅学也”,“古之所谓理学,经学也”,他重申宋人黄震的见解,认为“理具于吾心而验于物”,要破除理学“空谈心性”的弊端,必须回归经学。顾炎武()A意在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B大力倡导经世致用之学C促进了乾嘉考据的兴起 D具有近代启蒙思想意识12下表所示为中国古代有关理学的记述。据此能得出的结论是()人物言论朱子“理学最难”陆九渊“唯本朝理学,远过汉唐”黄震(南宋末)“自本朝讲明理学,脱出训诂”黄宗羲“有明文章事功皆不及前代,独于理学,前代之所不

6、及也”A理学之名兴起于南宋 B理学备受统治者推崇C关注理学的视角因人而异 D宋明理学发展较曲折13智者运动是古希腊史上颇具影响的一股思潮,马克斯韦伯认为智者运动是“哲学的突破”。这里的“哲学的突破”表现在()A对物质世界的探索 B对道德观念的重视C对人类自身的探索 D对人权应用的创新14有人指出,他们(智者)并不构成一个固定的学派,其政治主张不尽相同,也没有统一的学说,但是在思想倾向上有共同之处。这里的“共同之处”是指()A探索自然奥秘 B强调人的价值C注重人性研究 D关注道德知识15苏格拉底从来不向听他讲学的人索取金钱报酬,他接待了许多希望听他讲学的人,其中有本国公众,也有外国人。苏格拉底认

7、为,获取报酬无异于迫使自己当奴隶。这反映了他()A提倡有教无类 B推崇“知识即美德”C崇尚意志自由 D反对狭隘民主16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罪恶都来源于人的愚昧无知,即使像勇敢、节制之类的优良品性,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理性的心灵来指导,也不能使人为善。这一看法()A揭示了人性本恶 B揭露了商业社会的弊端C强调了道德标准 D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17马丁路德认为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其意义在于()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C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

8、的势力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18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把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而把宗教改革称为“黎明之曙光以后继起的光照万物的太阳”。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这场改革()A创造了许多新的宗教派别B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C提出了许多新的宗教观点D使社会各阶层破除了对宗教的迷信19在思维水平上运用概念是指运用概念对事物进行判断、推理或将概念进行重新改组,以满足解决问题的需要。以下概念“人类自我意识”“人文精神”“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可以推导出的历史概念是()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20“在古希腊民主政治确立以前,古希腊人认为自己的一切都

9、是既定的,神授的,也是最好的,以服从法律为最高职责。他们只知道服从命令,而不问命令从何而来,命令是否正当。在智者学派以前,无一人曾想到过检验一下法律,问一问法律自称的合法权力究竟基于什么。”这说明智者学派所起到的社会作用是()A完善了古希腊的道德建设B促使古希腊个人意识的觉醒C阻碍了古希腊的民主发展D弘扬了理性主义的思想精神21普罗泰格拉认为,所有的制度都是凭借人类的习惯或律法创建的,而非通过自然,其说教引起人们恐慌,因此他被驱逐出雅典。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A自然法理念深入人心B重视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C民主思想受到遏制D传统价值观占据主导地位22“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

10、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下列选项属于材料中“他”主张的是()A人的感觉是万物尺度 B教育使人认识美德C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D人非达到目的的工具23柏拉图说:“所有这一切总起来使得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这表明他()A排斥人文主义 B注意到人文主义的局限C宗教意识浓厚 D对雅典民主政治的不满24古罗马修建的格罗塞姆竞技场运用希腊古典柱式的实践使他们领悟到层层柱式建筑立面的妙处:建

11、筑经分割而显得秀巧,它可使人在庞然大物的建筑面前感到亲切而悠然自得。材料中古罗马的建筑()A反映了罗马帝国的广阔和等级森严B彰显了古罗马的人文主义精神C体现了罗马继承希腊遗产的虔诚D说明了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残忍25中世纪时代,西欧人对现实生活的态度是悲观绝望的,也是消极处世的;但14世纪以后,西欧人对生活充满了创新进取、冒险求胜、追求幸福的精神。出现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变 B人性解放意识的觉醒C禁欲主义思潮的转变 D罗马教廷权威的打破26“玛利亚的形象是那样朴实、端庄、温厚,她头上没有光圈,身上没有华丽的衣饰,只是披着一身朴素的衣服,光着脚,眼睛里发出智慧的光芒。”西斯廷圣

12、母(右图)的这一特征反映了()A作者对人性的肯定与赞扬B女性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C人们打破宗教神权束缚D作者主张“因信称义”27但丁曾说:“人的高贵,就其许许多多的成果而言,超过了天使的高贵。”彼特拉克则公开蔑视神灵。但与此同时,神曲仍然重复的是神学思想的故事,“行动中的彼特拉克也是一位恪守传统的基督徒”。据此可知,当时()A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B新旧过渡的时代特征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D人文主义者缺乏创新28意大利艺术史家瓦萨里在1550年出版的人物传记中,记述了1316世纪意大利许多杰出的建筑师、画家和雕刻家。欧洲北部城市的一位读者在写给瓦萨里的信中说:虽然我未到过意大利,但感谢上帝,我

13、已经能阅读您的大作了。这表明()A浪漫主义艺术在欧洲各地盛行B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觉醒C人文主义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D理性原则获得了普遍认同291416世纪,罗马经历了40余位教皇,教皇们不仅雇佣人文主义者进行艺术创作,给教堂进行华丽的包装,还借助人文主义者的才能对教会进行统治。这些措施()A侧面反映了宗教世俗化的倾向B说明人文思想和教会冲突激烈C是对人文主义精神的公开挑战D表明人文主义发展归功于教会30宗教改革后,新教牧师主要是受过教育的市民,来自于城市贵族、商人和手工工匠家庭。据历史学家伯那特弗格勒研究:16世纪斯特拉斯堡的第二代新教教士主要是牧师和手工工匠的儿子,贵族和商人退出了竞争教职的行

14、列。这种现象()A说明了新教教士必须服从世俗政府的管辖B导致了新教教会和神职人员需要缴纳赋税C强化了新教进一步简化了宗教仪式和教规D主要由于新教所倡导最高的权威是圣经二、非选择题( 共 3 题 , 第31小题15分,第32小题13分,第33题12分,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材料一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材料二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