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20757565 上传时间:2020-02-1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53.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肇庆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广东省肇庆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广东省肇庆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广东省肇庆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广东省肇庆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肇庆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肇庆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考帮帮你实现大学梦想!2016-2017学年广东省肇庆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一、单选题:共30题1“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这种演变说明了A.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B.中国古代相权的削弱C.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D.古代中央机构逐渐完善【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的演变是我国地方行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因此A项说法正确;B、D项说法与题意无关,可以排除;C项说法错在逐渐瓦解,我国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是逐渐加强的,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A。2某中学开展以“古代中国政治”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下列论文题目,其中有明显错误的是A

2、.浅谈秦始皇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B.试论内外朝格局的形成与皇权的加强C.三省六部制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D.简析清代皇权与相权的关系【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A、B、C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可以排除;D项说法错误,丞相制度在明太祖时期已废除,清朝不存在丞相制度,符合题意,本题答案为D。3“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其弊端也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是主观性太强,一切唯选拔者马首是瞻说你行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和这种制度相对应的是A.“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B.“立嫡以长不以贤”C.“食有劳而禄有功,

3、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选官制度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因此可以判断出该制度是察举制,D项说法符合题意;A项说法是科举制,科举制是当时较为公平的选官方式,可以排除;B项是嫡长子继承制,C项说法是李悝变法的内容,与材料信息无关,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D。4中国古代尽管十分注意整顿吏治,加强对官员的监察,但政治腐败黑暗的现象并不少见。下列成语中,哪一条最能贴切地反映宦官专权的主要原因A.鞍前马后B.为虎作伥C.狐假虎威D.爱屋及乌【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当时

4、宦官专权的根本原因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弊端,是因为极端专制缺乏民主制约的机制,所以宦官假借皇权而专权,因此C项说法正确;A、B、D项说法与材料信息无关,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C。5北京条约中有如下条款:“大清大皇帝允于即日降谕各省督抚大吏,以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无论单身或愿携带家眷,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国船只,毫无禁阻。”这反映出列强在侵华方式上的新特点是A.商品输出B.掠夺劳动力C.资本输出D.掠夺财富【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根据材料信息“凡有华民情甘出口”可知涉及的是中国人出国的问题,再结合“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国船只,毫无禁阻”可以看出当时列强允许中国人出国,当然应该

5、是为了满足其工业生产的需要,根据所学应该指华工出国这一条款,因此B项说法正确;A、C、D项说法与材料信息无关,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B。6太平军领导人曾对在华的外国使节说:“尔等如帮助满人,真是大错,但即令助之,亦是无用的。”“平定时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但)害人之物为禁。”这说明太平天国在外交上A.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本质有了正确认识B.主张自由贸易,无论何种商品都不限制C.奉行独立自主、反对侵略的外交政策D.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外交方针【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判断出材料反映出当时太平天国时期的外交政策,体现的是独立自主,因此C项说法正确,D项说法错在“成熟的”

6、,可以排除;A、B项说法材料体现不出,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C。7如图是20世纪初西方报刊上的一幅时局漫画慈禧太后跑路,关于这一时局的正确说法是A.西方列强随后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B.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外国殖民者的气焰C.反映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D.其结果促进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时间信息。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A项发生在甲午战后,B项发生在18511864年,C项发生在1860年,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D项说法正确,当时八国联军侵华,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促使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本题答案为D。8官话报曾经是北京各报中最反对共和支持

7、清廷的报纸,但1912年1月4日该报的社论完全改变了立场,敦促清帝接受必不可免的事情并逊位。这表明A.清末新政失败B.民主共和思想影响扩大C.清朝统治覆灭D.封建思想统治地位动摇【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时间节点。材料大意是由原先的支持清廷变成支持共和,要求清帝退位,辛亥革命推动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1912年1月中华民国建立,进一步扩大了共和思想的影响,因此B项说法正确;1911年“皇族内阁”的骗局被揭露,标志着“预备立宪”破产,A项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1912年2月清帝退位,清朝统治覆灭,C项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较为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其

8、统治地位动摇,D项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本题答案为B。9“青岛问题未及,福州交涉又起。某国恃强凌弱,骄横蔑视公理。一面提倡国货,一面仇物抵制。国民皆用国货,何惧强邻无理。”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戊戌变法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根据材料信息“青岛问题”和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材料反映的是五四爱国运动,D项说法正确;A、B、C项说法与题意不符,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D。10观察如图的政治宣传画,其表达的主题是A.反封建、反侵略B.反专制、求民主C.国共合作抗战D.工农武装割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根据材料信息“张作霖、张宗昌

9、”可以判断出图片信息反映的是北伐战争,北伐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重创了军阀张作霖的军队,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加速了中国革命历史的进程,为以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因此A项说法正确;B、C、D项说法与图片信息无关,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A。11“这种战略为俄国所忽略。这种从农村中建立政党与军队的共产革命方式,是毛泽东自中国独特历史环境所领悟的。”这种“战略”是指A.无产阶级暴力革命B.“工农武装割据”C.城市中心论D.议会斗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根据材料信息“从农村中建立政党与军队的共产革命方式,是毛泽东自中国独特历史环境所领悟的”可以

10、判断出材料反映的是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B项说法正确;A、C、D项说法与材料信息不符,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B。12“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上征途”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第五次反“围剿”失败B.“左”倾错误C.根据地的革命武装不够强大D.王明分裂党中央的结果【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上征途”指的是工农红军长征,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领导,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主力被迫开始战略转移,因此B项说法正确,A项说法属于直接原因,可以排除;C、D项说法错误,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B。13“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

11、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材料中的“新时代”是指A.抗日战争的胜利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解放战争的胜利D.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伟大的抗日战争。根据材料信息“第一次全民族”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抗日战争的胜利,因此A项说法正确;B、C、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A。14下列是某次会议与会各党派代表人数统计表,这次会议召开的背景是A.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B.重庆谈判的结束C.新中国成立D.三大改造的完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由表格的人员组成来看各党派、无党派人士均有,且国民党的代表人数比共产党的代表人数多,说明国

12、民党在当时仍处于执政党的地位,该会议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的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因此B项说法正确,C、D项可以排除;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国民党代表远远多于中国共产党的代表,A项说法错误。本题选择B选项15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我国外交活动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A.“一边倒”政策B.2001年“入世”C.万隆会议D.中国重返联合国【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根据材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可知材料体现了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必须是平等对待对方,双方利益是互惠的,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相符,因此

13、C项正确;A项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是指只和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可以排除;B项属于经济角度的外交,与题意不符,可以排除;D项是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与材料信息不符。本题答案为C。16“百年的耻辱,就在今天洗雪。百年的梦想,就在今天实现。米字旗降落,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五星红旗升起,一个民族的尊严。”这首诗歌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出现的背景是A.“一国两制”的提出B.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C.“九二共识”的确定D.香港顺利回归祖国【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根据材料信息“百年的耻辱,就在今天洗雪米字旗降落五星红旗升起”可知材料信息反映的是香港回归,因此D

14、项说法正确;A项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B项发生在1984年12月,C项发生在1992年10月,与材料信息不符,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D。17关于雅典民主制,有人认为,“就是这种民主政治才是灭亡古希腊的真正的罪魁祸首”。以下对雅典民主制的叙述,能证明上述观点的是A.雅典的民主,仅仅是少数人的民主B.轮番而治等措施,导致权力的滥用与误用C.排斥外邦人导致了民族矛盾激化D.妇女与奴隶被排除在民主之外,激化了社会矛盾【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卓尔不群的雅典。根据材料“就是这种民主政治才是灭亡古希腊的真正的罪魁祸首”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雅典轮番而治与抽签选举,导致权力的滥用与误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过于泛滥的

15、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成为灭亡希腊的因素之一,B项说法正确;A、C、D项的表述均有误,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B。18“十二铜表法中公法与私法、刑法与民法、实体法与程序法、同态复仇与罚金、氏族继承与遗嘱等等相互交错。”这反映了十二铜表法的哪一特点A.注重保护私人财产B.注重诉讼程序C.法律至上D.内容广泛庞杂【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罗马人的法律。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十二铜表法内容繁杂,因此D项说法正确;A、B、C项说法与材料信息无关,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D。19近代史上,英、法、美、德都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其主要的共同点是A.国家元首都拥有行政实权B.内阁成员都由选举产生C.议会都拥有立法权D.政府首脑都对议会负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民主政治的扩展。根据所学知识代议制民主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机关是议会,议会掌握立法权,因此C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