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718888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一、简答题1 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 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答案】(1)辛亥革命失败原因:封建主义在军事实力、政治经验及社会基础等方面,都大大超过革命派,这是其失败的客观原因; 资产阶级革命派政治上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具体而言,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从经济基础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导致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近代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的经济方式虽然在中国出现了,但一直未能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成分。经济基础薄弱的民族资产阶级虽然有较强的革命要求,想摆

2、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自由地发展资本主义,谋求国家的富强,但他们与国外帝国主义与国内封建势力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依赖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所以他们有软弱、妥协的一面,这就使得他们不敢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彻底决裂,无法担当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且相互勾结共同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中国封建势力异常强大而且贪婪顽固,作为掌握政权的他们只想凭借手中的权力来掠夺,竭力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为此不惜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出卖国家主权。而帝国主义更是不希望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革命党人没有明确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同盟会反满,反君主政体,却放过了主要敌人一

3、一帝国主义列强,因此在清帝退位后,就失去了前进的目标。他们不敢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正面斗争,幻想以妥协和退让来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同情和支持,结果革命却被外国资本主义所绞杀。他们只关注建立“共和”政权,没有认识到必须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结果让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革命派没有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同盟会,从成立时起,思想上就缺乏统一信仰,组织上也不够巩固,这样的政党,不可能领导革命走向胜利。革命党人没有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以推翻旧政府,保卫新政权。他们依靠的是清军士兵和民间秘密反清会党。武昌起义后,各地建立的民军,大部分是由原来的旧军和会党改编而成,领导权也掌握在立宪派和旧官僚手里。辛亥革命

4、没有触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他们利用会党、新军,却不发动广大农民,在革命的高潮时期,甚至镇压农民的反封建斗争。(2)辛亥革命的失败说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注重上层,而轻视对下层民众,尤其是对广大工人、农民的争取,他们热衷于暗杀和论战,对武装力量的重视不够。另外,他们提出的革命纲领中并没有彻底的解决广大下层人民尤其是农民的土地问题,无法调动他们的革命热情,无法壮大资产阶级革命的力量,最终造成资产阶级革命的失败。辛亥革命的失败,给中国留下了两点最重要的教训:a.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彻底推翻外国列强和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不可能独立领导中国革命取得

5、胜利;b.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能重走西方的老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救国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辛亥革命的失败,也给中国留下了一些启示:在20世纪初的中国,要想革命取得成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a. 必须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b. 必须有坚强正确的革命政党;c. 必须联合广大的农民,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d. 必须建立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2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之命运?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答案】(1)三种建国方案,命运三种政治力量。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

6、力量:a. 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b. 民族资产阶级;c. 下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三种建国方案。在中国共产党产生以后,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a. 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b. 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主张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c. 工人阶级及其进步势力的方案,主张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两种国家命运。从根本上说,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并不具备现实性,可供中国人民选择的方案主要是两个:或者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

7、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2)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主要是因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这是由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所决定的。a. 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他们不能容忍的;b. 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软弱。他们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违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人民的唾弃,他们的反动统治也在根本上被推翻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由于脱离中国实际,也没有得到中国广大

8、群众的拥护,连提出这种方案的多数人最终也承认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方案,逐步的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主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群众的共同选择。总之,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要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并且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这一方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3 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答案】(1)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各民主党派的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

9、对独裁。在抗战中,对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特别是文化侵略,对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与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虽然有些党派后来跟着国民党走,但民盟等大多数民主党派人士是反对国民党一党独裁的,并与共产党一起为和平、民主、自由而斗争。还积极参加和支持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有力地支援第二条战线的斗争。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同意接受共产党领导,参加人民政协,为新中国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各民主党派成立时,大多同中国共产党建立

10、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一争实践中逐步地发展了这种关系。无沦是在举行国共谈判、召开政协会议期间,还是在解放战争的进行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都及时向各民主党派通报情况,认真听取它们的意见,并就一些重大问题同它们进行协商,以便采取一致行动。中共一贯鼓励和支持各民主党派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同时,又十分注意尊重和维护其应有的政治地位和合理的利益。对于它们的某些不妥当的意见,则善意地提出批评,诚恳地帮助其进步。这使得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更加融洽,合作方式不断发展、完善。国民党政府坚持一党独裁,迫害民主党派进步人士,使得民主党派逐步转移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上,特别是1948年1月民盟公开表示与共产党携手合作。1949年1月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表示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也邀请各民主党派“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 , 1949年9月,各民主党派积极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标志着各民主党派正式接受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人民共和国,确认了社会主义的正确性。各民主党派也由在野党变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参政党,中国共产党领-一、简答题-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