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0712678 上传时间:2020-02-0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西城区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西城区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西城区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西城区西城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人们心中有很多个鲁迅的形象:“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热血青年;为孔乙己和阿Q作传,“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国民性批判家;幽默、犀利、骂人毫不留情的文坛论手;“骨头最硬”“没有丝毫奴颜和媚骨”的民族魂然而,1917年的他还不属于以上任何一种。 1917年,36岁的周树人只是一位蛰居京城的消沉的公务员,处在人生中最苦闷的一个时期。他独自一人住在北京宣武门外绍兴会馆的一排僻静小屋中。每日依然要到教育部例行上班,回来后,便一人在这会馆中抄古碑。今日鲁迅博物馆还保存着鲁迅那时抄碑的墨迹,全部是用极端正

2、的蝇头小楷誊抄,显然费时颇多,这正是鲁迅所谓“用了种种法,来麻醉自己的灵魂”。鲁迅甚至给自己刻了一方石章“竢堂”,取了一个号“俟堂”,意思都一个,即“待死堂”。1917年的鲁迅本是看不到生活的希望的。可蔡元培在这一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一事,最终引发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更重要的是,新青年编辑部来到了北大。因蔡元培改革,陈独秀、胡适、钱玄同等一批新派人物汇聚在了北大。鲁迅与他们的交往,直接促成了他由“沉默”向“呐喊”的转变。最为关键的事件是钱玄同以新青年编辑名义向鲁迅约稿。也正是发表狂人日记时,周树人第一次使用了“鲁迅”的笔名,这是承以前留日时期的“迅行”,加上母亲鲁瑞的姓而

3、来的。“鲁迅”诞生了。 材料二呐喊收入了鲁迅先生1918-1922年所作的15部小说。后来作者抽出去一部历史小说不周山,遂成现在的14部。这些小说反映了五四前后中国社会被压迫者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在呐喊自序中,作者回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 a 。同时也说明了这些小说的由来和起名的原由。作者从学洋务、学医、走科学救国之路,到推崇文艺,把文艺做为改变国民精神的武器, b 。本篇对于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理解本集小说的内涵及意蕴均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在写作上,本篇自序文笔清新老到,周密流畅,震人心魄又引人入胜,读之使人欲罢不能。其语言风格充溢着鲁迅独特的个性,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鲁迅的小说具有自己鲜明

4、的风格和特征,他的创作证明了他是一位成熟的艺术大师,他熟练地驾驭着独特的艺术方法和技巧,来展开生活的描写和形象的创造。 c ,它具有难于摹拟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他的作品不仅属于中国,而且是属于世界的。材料三鲁迅对中国人的启蒙离不开他的国民性批判。他将隐藏于社会表面现象之下的丑陋的国民性揭露给人看,以此来唤醒麻木沉睡中的国人。在“举世皆醉我独醒”的时代里,鲁迅必定是寂寞的。这种寂寞使人犹如身陷荒原;这种寂寞犹如野兽的单独,而不是像牛羊似的结队,是力量的积蓄,而不是软弱者的联合;鲁迅先生的寂寞是充满战斗性和力量的。他的寂寞是对前进道路的探索,也是对众多人的明天的深思。作为一个时代的呼号者,鲁迅先

5、生扛起启蒙的旗帜,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唤醒人们前行的勇气和斗志。他以笔为枪,向着愚昧开战;以己为柴,点燃火焰,驱走噬人的黑暗。他对中国社会弊病的深入认识让更多的人警醒,对国民性的批判超越了时代,至今仍有其存在价值。他的文字与思想让更多的人走出愚昧,追求理想和光明。他选择的是一条韧性的战斗之路,就如野草一般,不惧惮践踏与删刈,直至死亡而朽腐。他愿意将绝望自己饮尽,而给青年灌输希望。他渴望着民族重生,渴望着青年建立起自己未经生活过的生活。这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1. 下列加点字,字音有误的一项是A. 犀利 xB. 蛰居 zhC. 誊抄 junD. 俟堂s2. 结合材料一,分析促成鲁迅由

6、“沉默”走向“呐喊”的原因3. 根据句意,将下列三句话分别放入原文abc三处,正确的一项是表现了他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和求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精神历程鲁迅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达到了相当高度的统一其中反应了作者思想发展的过程和从事文艺活动的目的和态度A. B. C. D4. 根据文意推断,下列对鲁迅小说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 鲁迅小说意蕴深厚,堪称中国社会全景式映照。B. 鲁迅小说个性鲜明,具有极强的风格和感染力。C. 鲁迅小说笔法独到,不仅成熟老练且精准到位。D. 鲁迅小说属于世界,具有中国气派和普世情怀。5.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孺子 孺:幼儿B. 噬人 噬:吞C. 惧惮 惮:惧

7、怕D. 删刈 刈:割6. 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分析“呐喊”有哪些深厚的意蕴【答案】1. C 2. 蔡元培在1917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新青年编辑部来到了北大;因蔡元培改革,陈独秀等一批新派人物汇聚在了北大;钱玄同以新青年编辑名义向鲁迅约稿;鲁迅本有批判国民性以拯救中国的愿望。 3. C 4. A 5. A 6. 以战斗的姿态消解个人的消沉苦闷;借助文艺作品将绝望自己饮尽而给青年灌输希望;通过对中国社会弊病的深入认识让更多人警醒。【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汉字字音的能力。做此类题目要注意平时多积累,还要掌握做题的技巧,常见字注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审清题干,用排除法是

8、较好的方法。C项,读音有误,“誊抄”的“誊”读tng。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最终引发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彻底改变了鲁迅的人生轨迹。新青年编辑部来到了北大,钱玄同以新青年编辑名义向鲁迅约稿;因蔡元培改革,陈独秀、胡适、钱玄同等一批新派人物汇聚在了北大,使得本有批判国民性以拯救中国的愿望的鲁迅与他们的交往,直接促成了他由“沉默”向“呐喊”的转变。【3题详解】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

9、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a处是对呐喊自序基本内容的介绍,填入合适;b处填写要紧扣前一句“把文艺做为改变国民精神的武器”中“精神”一词,填入“精神历程”,最合适;c处从整段内容看,这是评价鲁迅作品的特点和价值,填入合适。分析可知,C项所选语句都恰当。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和推断文中信息的能力。首先应分辨各个选项所对应的原文信息是否正确,再分析由此产生的推断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A项,“全景式映照”不够准确,原文“这些小说反映了五四前后中国社会被压迫者的痛

10、苦生活和悲惨命运”,表明鲁迅作品反映并不是所有的社会阶层,就是针对底层人民,谈不上“全景式”。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理解词语的能力。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歇后语、格言等。理解词语的特点含义,必须在理解词语基本义的基础上,然后根据语境,正确解答。A项,解释错误,从原文“他愿意将绝望自己饮尽,而给青年灌输希望。他渴望着民族重生,渴望着青年建立起自己未经生活过的生活”看,鲁迅先生的启蒙,是唤醒人们(主要是青年人)前行的勇气和斗志。孺:青年。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中重要词语的丰富意蕴的能力。解答该题要注意联系上下文的内容,遵循由近及远的原则,先在本句中找,然后在本段中找,再从上

11、一段乃至全文找。从材料一看,从最初消沉的公务员,到幽默、犀利、骂人毫不留情的文坛论手,“呐喊”是鲁迅处在人生中苦闷时期找到的最好人生轨迹;从材料二看,“呐喊”是鲁迅为“五四前后中国社会被压迫者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鸣不平;从材料三看,“呐喊”的目的是展示自己“对中国社会弊病的深入认识”,从而“让更多的人警醒”“将绝望自己饮尽,而给青年灌输希望”“唤醒麻木沉睡中的国人”。【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础,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并整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获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这里所说的信息,在不同的实用文体中

12、有不同的表现。在新闻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消息;在人物传记中,信息主要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在访谈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被访谈人物提及的知识、观点和人生理念;在调查报告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相关的学科知识和调查获得的事实或结论。把握这些信息,是解读文本的关键。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开现实主义先河;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大多是民间歌谣。B. 我国古代史书通常分为编年、国别、纪传三类。编年体史书代表作有史记和汉书,国别体史书代表作有资治通鉴和左传。C. 词出现于唐代,唐代的著名诗人如温庭筠等人

13、都有优秀的作品传世。到了宋代词飞速发展,分为婉约、豪放两派,前者的代表人物有李清照。D. 苏轼字子瞻,四川眉州人,北宋时代著名文学家。擅长写散文,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在词作方面,开创了豪放派,对后世产生了广泛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这种题型主要靠学生平时的积累。平时学习和阅读时要了解和准确掌握在文学史上有名的作家的名字、称号、籍贯、时代、经历、作品及主要成就等。B项, “编年体史书代表作有史记和汉书,国别体史书代表作有资治通鉴和左传” 表述错误,史记和汉书都是纪传体史书;资治通鉴和左传都是编年体史书。故选B。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14、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和,跟B.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知:管理C. 能谤讥于市朝 市朝:公共场所D. 请息交以绝游 游:交往【答案】A【解析】【详解】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A项,解释错误,“与嬴而不助五国也”意思是:这是因为它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五国啊。与,结交。故选A。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与所给例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孟尝君客我A. 侣鱼虾而友麋鹿B. 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C.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 奚

15、以之九万里而南【答案】A【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词类活用的理解能力。可根据对课内词语活用的积累,根据常见的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词类活用类型,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孟尝君客我”意思是:孟尝君待我为上等宾客。客,以为客。名词的意动用法。A项,“侣鱼虾而友麋鹿”意思是:以鱼虾为伴侣,和麋鹿交朋友。侣,以为伴。名词的意动用法。B项,“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意思是:打扫干净他们的居所,给他们华美的衣服,给他们准备丰盛的食物。洁,使清洁。形容词的使动用法。C项,“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意思是: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反省自己。日,每日,名词作状语。D项,“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意思是:哪用高飞九万里往南去呢?南,名词作动词,向南飞。故选A。10.对下列句中画线部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也 国家中游学的年轻人B.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这不是曹操被周郎困住的地方么?C.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