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20711679 上传时间:2020-02-0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桂林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广西桂林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广西桂林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广西桂林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广西桂林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桂林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桂林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西桂林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随着年轻人越来越习惯于在网上购物,一些受到网购冲击濒临倒闭的实体店开始转变经营思路,也涉足网络交易,以期死灰复燃。在第三届学校春季运动会上,去年夺得一千米长跑冠军的飞人李红亮果然不孚众望,为我们班夺得了本届校运会的第一枚金牌。意识形态领域也存在着一些消极腐朽的社会思潮和唱衰抹黑中国的负面声音,试图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分庭抗礼。自从被任命为部门小组长后,他既要做好以前自己负责的工作,又要协调好本部门各项工作使之顺利开展,日理万机

2、,忙得不可开交。这幅画可分为两部分来看,前半幅为山景,峦岫回旋,树木森郁;后半幅为江景,白练平铺,遥峰隐约,笔墨雄秀苍润,力透纸背。然而,当前有人认为,主旋律文艺作品与其他文艺作品存在泾渭分明的差异,二者所宣扬的价值观不尽相同。A. B. C. D.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纪委监察部网站案例配点评这一通报形式传递了这样的信号:通报本身不是问题的终结,更不是反“四风”的目的,而是通过点评遏制“四风”治本之策。B.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5年来,我们坚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C. 2018年初,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

3、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来自孟加拉湾地区非常强盛的暖湿气流自西南方向进入中国,与北方南下的弱冷空气在多地交汇而形成的。D. 落实联合国发展峰会通过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各国应秉持共享、共建、共商的原则,携手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3.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小明对我说:这点小事不足挂齿,以后如果有什么问题尽管来请教我就是了。B. 这期社刊收录了我们文学社社员大作近160篇,是我们社员一年的最大收获。C. 假期我来到离我家最近的小伟家,“喲,寒舍还挺时尚的啊”,我对小伟说。D. 小王把自己刚出的新书送给他大学上铺同学小李,并在扉页上写“仁兄惠存”二、

4、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老子中的“_,_”告诉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这样有助于明己之长,知己之短。(2)论语。述而中的“_,_”表现了孔子对不符合道义的荣华富贵的态度。(3)杜牧阿房宫赋结尾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_,_。(4)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说明因大自然美景召唤而相聚的句子:_,_。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2小题,共11.0分)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的儒者将孔子看成圣人,把孟子看成亚圣。历代帝王几乎都将孔子视为无可挑剔的圣人,但对孟子,总觉得味道

5、有点儿别致。既然如此_这也许因为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孟子的性善论,一是他的民本思想。这里说孟子主张性善论,_。孟子认为人性本是善的,因了后来的不良教育及社会熏染而变坏了;荀子认为人性本是恶的,但通过教育和觉悟可以走向善。_,其价值取向也都是让人培养和保持善和美,但切入点不同。6. 下面诗句分别描写了一年四季的景物,请在横线上填上描写春夏秋冬景色句子的序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忽见陌头柳杨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寒蝉聒梧桐,日夕长悲鸣。春_夏_秋_冬_。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7.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自溧水道中哭王炎李白王家

6、碧瑶树,一树忽先摧。海内故人泣,天涯吊鹤来。未成霖雨用,先失济川材。一罢广陵散注,鸣琴更不开。【注】广陵散:中国古代著名的古琴曲,嵇康以善弹此曲著称。(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_A诗歌起笔运用起兴手法,写王家都是当世杰出人才,不幸的是王炎却英才早逝。B颔联写王炎去世引起的反响,即各地的故友亲朋都纷纷前来吊唁并为哭泣。C“霖雨”指甘雨,时雨,“济川材”指渡水之木;这里用来指王炎本来可堪大用。D尾联写王炎与嵇康一样,死后广陵散还会有人再弹,那鸣琴也会重新打开。E本诗语言朴素平易、自然而不雕琢,体现了李白诗歌清新,明快的语言风格。(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概括。五、文

7、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9.0分)8.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

8、辇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自是外户不闭。知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知福州。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赇请公行。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以绝左右徼求之弊。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巩曰:“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

9、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拜中书舍人。甫数月,丁母艰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A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B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C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D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

10、(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如“徙明、毫、沧三州”中的“徙”指“调动官职”,“拜中书舍人”中的“拜”指“授予官职”。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A曾巩机敏强识,年少有才。数百字的文章,他读

11、完就能脱口成诵;十二岁试着写成六论,言辞奇伟,由此声名闻于四方。B曾巩治理有方,善抓根本。掌管齐州时,以铲除奸盗作为根本任务,既调动百姓参与,又善待自首的盗贼,于是州内安定。C曾巩爱护百姓,不谋私利。朝廷征伐安南时,他事先做好供应军队的准备,不扰民;做福州知州时,他不许官府与民争利。D曾巩面对灾情,处理得法。遇荒灾时他估计仓储不足救济,劝富人就近卖粮给灾民;江西大疫,他命县镇、驿站备药待需。(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金帛随之,夸徇四境。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3.0分)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儒道

12、互补-国学之根基韩秉方 儒家学说主阳刚,强调入世干政;道家学说主阴柔,强调这世无为,以柔克刚。这两者一阴一阳,一柔一刚,似乎是对立的,其实是互补的,“一阴一阳之谓道”!而且,据记载,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曾西行入周向道家祖师老子请教问礼。两家还都共同尊奉众经之源易经为经典。 儒、道两家主张虽多有不同,各有编重,但在力主“和”与“和潜”这一点上却是完全一致的。儒家讲“和合”、“保合”,“中和”,“太和”、孔子讲“合而不同”。道家也讲“致中和,守静笃”“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则生万物等等, 因此,在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虽多尊奉儒家为“正统”,但在经过大动乱和改朝换代、新王朝奠立以后,其开国之君大

13、都实行体养生息的政策,采纳道家“无为而治”的办法,遵从“治大国若烹小鲜”的道家治国理政之教导。如经过战争动乱后建立起来的西汉王朝,在相长的一段时间里,就一直遵循“黄老之道”,行“南面之术”,与民休息,很快就达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的目的,因而出现了“文景之治”。此后,在隋末战乱后建立起来的唐朝,又遵法李氏祖先老子之道,有了著名的“贞观之治”,开创了盛唐伟业。 儒学、道学不仅是治国平天下之道,更是历代的士人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之源泉。众所周知,中国古代读书人的人生轨迹大都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即:士子们若能“学而优则仕”谋得一官半职,则入仕干政,以儒家“内圣外王”之道,实现其“致君尧舜

14、上”的理想,为天下人谋福祉。一旦仕途失意,或进身无门,则往往到道家那里找安慰,回归自然,即走上所谓的“独善其身”之路。前者典型是痴心于“致君尧舜上”的”诗圣”杜甫,而后者当属“诗成笑傲凌沧洲”的“诗仙”李白。回顾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沧桑历史,到处都可寻觅到这两种类型的影子。 而且,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都是开放性的,不是封闭的思想体系,它们随着历史的前进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汉代,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起初,确曾因我国囿于“夷夏之辨”一度显得孑立。但经过一番与儒、道的碰撞、辩驳、演变、磨合,外来的佛教渐渐中国化,到了隋唐,就逐渐实现了儒、道与佛的融和,三教合一,共问形成了中国恢宏独特的传统文化。这也是世

15、界各国思想历史上未有先例的一大“典型”。之所以能达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儒家学说和道家想想这两个中华原创文化,具有博大的包容性,是坚强的“胃”,能把域外文化,如佛教,消化吸为中国化的佛教。所以,史学大师陈寅格早就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是“道家的真精种,新儒家的旧途径”。故此,我们认为“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而那种把“国学”只看做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一家独踞的认识,是有重大偏颇的。缺了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的补充,儒家难撑国学这台戏,儒、道两家,还要加上佛教三足鼎立才能站稳立牢。(节选自读书),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是_A儒家鼻祖孔子曾向道家祖师老子问礼,都举易经为经典,所以两家学说得以互补。B儒、道两家主张虽然各有偏重,多有不同,但是都讲“合而不同”,都讲和则生万物。C我国古代读书人的人生轨迹多为杜甫般的“独善其身”和李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