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4高考新课标生态系统解析版

上传人:恋** 文档编号:120711473 上传时间:2020-02-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4高考新课标生态系统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52014高考新课标生态系统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52014高考新课标生态系统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52014高考新课标生态系统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52014高考新课标生态系统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2014高考新课标生态系统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4高考新课标生态系统解析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年新课标)31(12分)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羊羔.第五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的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地数量.第六年,野兔种群暴发了由瘟疫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回答问题:(1)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 ,兔瘟热病毒也野兔的种间关系是 .(2)画出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组成的食物网.(3)人登岛后的第五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的种内竞争强度 (增加、减小、不变).(4)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 (增强、减弱、不变)【命题立意】主要考察对生态系统内种间关系的理解答案:(1)竞争和捕食 寄生 (

2、2)见图 (3)增加 (4)减弱.(12年新课标)6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成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了种群的基本特征以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诸多因素.知识考点主要见于稳态与环境模块第4章第1节.种群最基本的特征是种群密度.种群数量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决定了出生率和死亡率

3、,从而直接影响了种群数量的变化.而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又受各种环境条件(天敌数量的多少、季节更替以及食物质量和数量的变化等)的影响.从题中直方图的分析可知,未成熟个体从2月底到6月逐渐增多,从6月到12月逐渐减少至12月变为0,而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因此该种群出生时间大概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成熟,10月份出生率可能为0.大量诱杀某种动物的雄性个体,会导致性别比例的失调,进而通过出生率的明显降低,影响到种群的密度的减小.答案:D(12年新课标)32(8分)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

4、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 (填“不同”或“同一”)种群.(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一个 (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的项圈,乙组同时抛出2个相同的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1个项圈和1个棍棒.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若丙组平均时间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测试

5、时间要求甲、乙、丙三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 (填“相同”或“不同”).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草原上的 .解析:该题不仅简要地考查了种群、群落等生态学概念,还通过模拟实验的设计,考查了“类比推理”的方法在生态学研究中的运用.知识内容考点主要见于稳态与环境模块第4章第1-2节和遗传与进化模块第2章第2节.(1)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因此,草原上同一种鹿的雌性群体和雄性个体应算是同一种群.(2)草原上的草属于生产者,鹿、兔、狼、狐等属于消费者,土壤中的微生物属于消费者,它们都属于不同的种群.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3)根据“鹿角效应”的假

6、说认为,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由此,在模拟实验中,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的项圈(猎物相同)符合假说,猎物不易被捕食;乙组同时抛出2个相同的棍棒(猎物相同)符合假说,猎物不易被捕食;丙组则同时抛出1个项圈和1个棍棒(猎物不相同)不符合假说,猎物容易被捕食.所以,甲、乙、丙三组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为:丙组平均时间甲组=乙组.遵循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猎物的相同还是不同.而无关变量“距离长短”必须控制,故甲、乙、丙三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应当“相同”.项圈或棍棒在该模拟实验中,相当于草原上的雌鹿或雄鹿.答案:(1)同一(2)群落 (3)小于

7、相同 雌鹿或雄鹿(2013年新课标I卷)5某农场面积约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标记.下更叙述错误的是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的黑线姬鼠种群密度为100只/ 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鹰的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的能量最少答案:C解析:该题涉及种群密度及调查方法,群落的丰富度和食物链.考点主要是考试说明中的“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和“群落

8、的结构特征” ,要求掌握的程度分别是、.知识内容详见人教版教材稳态与环境模块第4章第1节、第2节和第3节.此题要求的能力主要是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能理解种群数量的变化、影响因素及标志重捕法的计算方法.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鹰的迁入率增加,由于捕食会使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减小;采用标志重捕法计算得出黑线姬鼠种群密度为100只/ hm2;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使种群密度减少,但不能使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因为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量的多少;在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所含的能量就越少,在植物鼠鹰的食物链中,鹰的营养级最高所含的能量最少.(2013年新课标I卷)32(6分)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

9、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的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演替阶段群落类型植物种数/种草本植物灌木乔木1草丛34002针叶林521213针阔叶混交林6724174常绿阔叶林1063116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 演替.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繁殖体可能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来的 条件也得到基本保留.(2)在由上述群落构成的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 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 生态系统.(3)与草丛相对,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较为 (填“简单”“复杂”),原因是 .

10、 答案:(1) 次生土壤 (2)草丛,常绿阔叶林 (3)复杂 针叶林中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更为复杂解析;该题主要考查生物群落结构和演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考点是考试说明中的“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演替”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要求掌握的程度分别是、.知识内容详见人教版教材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4章第3节和第4节,第5章第5节. 此题要求的能力主要是理解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从表格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该常绿阔叶林是因曾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后逐步得以恢复的,群落的演替为次生演替.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繁殖体可能得到保留外,原来的土壤条件也得到基本保留.草丛生态

11、系统生物种类最少,恢复力稳定性最强,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类最多,抵抗力稳定性最强.针叶林中的植物有草本植物、灌木、乔木,垂直结构较草丛复杂,动物分层也较草丛复杂.(2013新课标卷)31.(10分)回答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1)草原上鼠的天敌从鼠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于_固定的能量.(2)草原上,某种鼠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外,还受该鼠种群的_、_、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3)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子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_.(4)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和_.答案:(10分)(1)生产者 (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2)出生率

12、死亡率 (每空2分,共4分)(3)随机取样 (2分)(4)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每空1分,共2分)【解析】(1)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所有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2)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此外,种群的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因素也会对其产生影响.(3)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4)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试题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知识,涉及到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群落的

13、空间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能量流动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2014年高考理综新课标全国卷I )6、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睡到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答案】A【解析】 稻田中青蛙以稻飞虱作为食物,两者为捕食关系, A 项正确;水稻和青蛙并不利用共同的资源,两者不是竞争关系,B 项错误;病毒 V 和水稻之间是寄生的关系,C、D项错误.(2014年高考理综新课标全国卷I )30、(11分)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

14、的问题:(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_(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面貌”).【答案】(1)光裸岩石上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从森林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2)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3)变快 未发生改变 【解析】(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而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2)人的作用加速了土壤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