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639汉语言文学综合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核心题库.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701654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639汉语言文学综合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核心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639汉语言文学综合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核心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639汉语言文学综合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核心题库.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639汉语言文学综合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核心题库目录 2018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639汉语言文学综合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核心题库(一) . 22018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639汉语言文学综合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核心题库(二) . 9 2018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639汉语言文学综合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核心题库(三) . 17 2018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639汉语言文学综合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核心题库(四) . 25 2018年同济大学人文学院639汉语言文学综合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核心题库(五) . 33一、名词解释1 新月社【答案】新月社是中国现

2、代文学史上影响较大的一个文学社团,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该社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前期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期创办新月月刊,诗刊周刊。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领域的派别,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特点。 2 中国新文学大系【答案】中国新文学大系是由赵家璧主编的中国最早的大型现代文学选集,19351936年间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全书分为10卷,分别由胡适、郑振铎、茅盾、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等编选,分为理论、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门类,

3、书前由蔡元培撰写总序,各卷编选者还分别就所选内容写了长篇导言。总序和各篇导言,对于新文学的发生、发展,或作历史的回顾,或为理论的阐述。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这些导言的影响甚至比中国新文学大系本身更为深远,并且直接奠定了新文学的经典地位。 3 太阳社【答案】太阳社是由蒋光慈、钱杏郁等于1927年冬在上海发起成立的现代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有林伯修、洪灵菲、殷夫、任钧等,这些主要成员大都是共产党员,相似的斗争经历和共同的思想基础使他们在文学主张和创作上有某些相似之处。太阳社积极倡导革命文学,宣传无产阶级文学理论,创作中努力反映工农群众的生活与斗争,对左翼文学运动有很大影响。先后出版太阳月刊时代文艺海风

4、周报新流月报拓荒者等刊物,编有太阳社丛书。1929年底自动解散。 4 华盖集【答案】华盖集是鲁迅所著杂文集,1926年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收录其1925年112月所作杂文三十一篇,题记一篇、后记一篇。书名借民间关于“华盖运”对于和尚是好运而对俗人则是恶运之说,以见自己“转辗而生活于风沙中”,被“正人君子”们“党同伐异”所得的“癖痕”。其中作品大多针对封建旧文化及其卫道者而发,文风泼辣洛肆,寓意深刻痛切。 二、简答题5 简论民国旧派小说繁荣的原因。【答案】民国旧派小说繁荣的原因主要有:(1)时代的发展需求随着上海等现代都市市民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一部分读者已不完全满足于旧派通俗文学,才在城市里酿

5、成“穆时英风”的读书市场效应。新海派的产生,一方面占去了旧通俗文学的部分领地,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拓宽了大众文学市场。于是,这种由“雅”及“俗”的形势,必然刺激旧派通俗文学。(2)通俗文学自身的发展随着新文学部分地“俗”化,通俗文学在向新文学和外国文学定型的模式学习的过程中,小断提高自身的品位,反过来由“俗”及“雅”。张恨水、刘云若等便是其中的佼佼者。雅俗互动的过程并不平衡:通俗的“雅化”是悄然进行的; 新文学争夺大众的声势在抗战以前“雷声大,雨点小”; 张资平等的“俗化”受到严厉斥责,被认为是新文学的“堕落”; 而当时北方的京派文学却我行我素,不受市场牵制,执著于它的纯文学化的努力。就在这样的形

6、势下,通俗文学进入它的新旧转换的阶段。(3)以张恨水为代表的通俗作家的努力张恨水其时发展成为社会言情小说的集大成者。经过自觉改革,创立了现代性的章回小说体式,他也就成了现代通俗文学的大家。这是由张恨水的独特立场所造成的。一方面,他的文学观念里始终不放弃章回小说的形式和通俗文学的娱乐性; 另一方面他立足章回体而不断拓宽其功能,追求新的潮流,不甘落伍。他让章回小说能容纳不同时代的题材内容,注意章回的回日格式的变化,尝试言情以外的武侠、侦探、历史、讽刺、幻想、荒诞等各种写法,以把章回体调适为一种富于弹性的新旧皆宜的文体,并不仅仅能用来写鸳蝴式的故事。金粉世家便是其最旱走出鸳鸯蝴蝶派章回小说的起始。北

7、派经过赵焕亭的过渡,出现了还珠楼主,南北辉映,成熟的武侠小说大家和长篇巨作带动了整个“武侠热”。武侠小说比较远离现实,它一方面对中国主流政治社会外的亚社会,即民间社会、江湖社会的武术技击世界加以表现,另一方面醉心于创造一个超现实的剑仙神魔世界,而侠义精神始终在传统文化的范畴内运行,这就给武侠小说的新旧过渡带来虽慢半拍,但并非不辉煌的奇特景象。 6 结合作品谈谈你对郭沫若历史剧创作中“诗剧合一”特点的看法。【答案】郭沫若主张“借着古人的皮毛来说自己的话”来进行历史剧的创作,而身为诗人的作家,其历史剧具有独特的“诗剧合一”特点。(1)强调历史剧的主观性与抒情性,表现了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个性郭沫若总

8、是把自己主观的思想、情感、心理,以至生活体验,熔铸到历史人物身上。他所努力的,是“于我所解释的占人心理中”,“寻出”与自己内心的契合点,达到“内部的一致”,剧作家在历史剧中表现占人,同时也表现了自己。屈原里的“雷电颂”完全是郭沫若式的自我倾诉,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郭沫若笔下的屈原就是他自己。主要表现为内在的强烈的抒情性。兼具剧作家与诗人两种气质的郭沫若,在其历史剧创作中,十分注意在大起大落的戏剧冲突中,激化人物的内心情感,逐渐推向高潮,最后以长篇抒情独白的方式喷泻而出,以达到最大限度的戏剧和抒情效果。在戏剧进展过程中,不仅紧张曲折的情节、尖锐的性格冲突吸引着观众,更有一股层层推进的感情激流振荡着

9、观众的心灵:戏剧与诗达到了和谐的统一。(2)以诗化的语言写历史剧郭沫若的历史剧中,往往穿插着大量的民歌和抒情诗,有的根据剧情的发展反复出现,有的则直接由主人公反复吟诵,如屈原中的橘颂和雷电颂,棠棣之花中的北行诗,南冠草中的大哀赋,虎符中的赞颂歌等。这些抒情的诗和歌小仅渲染了氛围,突出了人物性格,强化了剧本主题,而且其本身已经融为整个剧本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如若没有橘颂和雷电颂,屈原一剧将大失光彩。郭沫若还善于在史剧中运用富有韵味的长篇独白以充分揭示人物丰满复杂的内心世界,而剧中人物的对白以及作者的叙述语言也充满了音乐的节奏和诗的激情,这种诗化的语言显示了郭沫若独有的诗剧合一的特色。7

10、 从夏衍戏剧创作看中国现代戏剧的成熟。【答案】夏衍的戏剧创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并标志着中国现代戏剧的成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立足于现实夏衍的剧作一般不依仗离奇的情节、传奇式的人物和剧情发展中的突变,而是依照生活的逻辑平静朴实地再现生活本身,展现形形色色的社会众生相。取材的平凡性、构思的朴素性和内在的深刻性,构成了夏衍剧作的鲜明特色。从上海屋檐下到法西斯细菌,夏衍的剧作不以激烈的戏剧冲突和慷慨激昂的情调取胜,而以发掘富有意味的日常生活细节和含蓄隽永的抒情见长; 生活气息浓郁,语言朴素洗练,在平易亲切中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2)严格按照性格的逻辑在剧中夏衍一切依据人情,不求过分,既不作无益的呐喊,也不将人物随意拔高,出现了一大批性格鲜明、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他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一个”。夏衍在描写人物时,从不静态地写人物心理,而是采用传统文学的表现手法,将人物的心理通过言行动态地表现出来。如上海屋檐下中,匡复坐了十几年牢,好不容易找到了失散的妻女,但妻已与自己的朋友同居,另组了一个家庭。这时他心中真是回肠九曲,但老朋友的忏悔、妻子的倾诉又让他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得已才造成现在的情况,不能怪老朋友,不能怪妻子。匡复、妻子和林志成三个人都在矛盾的心理中抉择。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