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长春师范大学传媒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699854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长春师范大学传媒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长春师范大学传媒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长春师范大学传媒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长春师范大学传媒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一、简答题1 简述在教学方法方面,杜威教育思想的主要缺陷和合理因素。【答案】(1)在教学方法上面,杜威提出了思维与教学方法的教育思想。他的思维是反省思维,意指对某个经验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思考,其功能在于求得一个新情境,把困难解决、疑虑排除、问题解答。由十思维起于不确定的、有问题的情境,培养思维能力首先要提供合适的情境,他认为经验、活动性的课程恰恰能提供这种情境的条件,由此,他把思维五步法直接运用到教学方法上,形成了教学的五个步骤: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一一要有一个对活动本身感兴

2、趣的连续的活动;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他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对付这个问题;他必须负责有条不紊地展开他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他要有机会和需要通过应用检验他的观念,使这个观念意义明确,并让他自己发现它们是否有效。(2)杜威教育思想的主要缺陷有:知识的地位问题。他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但将知识的获得、发展从属于智慧的培养,从属于探究的过程。而他又讲探究、思维要以知识为基础,对这个知识来源的解释,让他陷入了矛盾之中。同时对于怎样获得系统知识问题,杜威也一直没有解决好。认识的途径问题。认识途径过于单一,只强调科学的方法,并没有证明依靠科学方法可以解决认识方面所有的

3、问题。解决问题与获取知识二者也并不总是一致的。问题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杜威将思维过程、经验改造过程、知识获得过程皆与解决问题相联系,但问题并不是无处不在,并且不一定都能找到答案; 同时,教育的任务有很多,不能只限制在问题的解决上。(3)杜威教育思想的合理因素:他认为科学思维的方法是革除社会弊端、实现社会理想的重要手段,拥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可以逐步减少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批评传统教育的教学方法机械呆板,要求教学方法适应儿童特点,注意创造条件引导儿童主动地探索和思考。 2 简述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答案】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

4、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思想品德的系统影响活动。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包括以下几点:(1)学校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人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也就失去了意义。学校教育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共性和个别差异性,按国家统一规定的教育目的、计划、措施进行的同时,要认真分析和研究每个教育对象,有的放矢地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采取特殊的有效措施,加以个别指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和优势,弥补每个学生的短处和不足。(2)学校教育要充分调动学生个体的能动性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人的主观能动

5、性发挥着筛选、过滤和改造的机制作用。一方面,受教育者根据自己的精神状态、需要、兴趣、目的等倾向性来选择环境和教育对他的影响。当外界环境和教育符合人的需要、兴趣和目的时,人会积极接受这种外来影响,并根据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来决定“同化”或者“顺应”,从而导致原有心理结构的变化,实现教育影响预期的结果。否则,他会采取消极的态度,甚至抵制这种教育影响。另一方面,受教育者的积极主动性能够活化并创造新的教育资源。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的建构能力相匹配,只有当教育要求处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内时,才能引起受教育者的建构活动。教育能否发挥其主导作用的关键是能否激起学生不断建构新知识的欲望。(3)学校教育要和家

6、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协调、配合家庭和学校在儿童教育过程中是天然的合作者,家庭环境及其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直接消长着学校的教育作用。同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整体的社会环境、民族心态、文化传统都可能对学校教育功能的实现产生影响,如开明的政治制度、良好的社会风尚能强化学校教育的正面影响,消解学校教育中的消极影响; 公民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社会文化的氛围等。 3 简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答案】苏霍姆林斯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的作品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

7、人。(1)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提出针对当时苏联学校教育的弊端,提出了和谐教育的思想。(2)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要求和谐教育要求不要以分数取人,不要只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内容。(3)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的内容学校教育的理想和奋斗目标。苏霍姆林斯基明确地提出了普通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是他的学校教育的理想,即:“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全面和谐的发展。意味着劳动与人在各类活动中的丰富精神的统一,意味着人在品行上以及同他人相互关系上的道德纯洁,意味着体魄的完美、审美需求和趣味的丰富及社会和个人兴趣的多样。和谐的教育。苏霍

8、姆林斯基认为,为了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就必须深入地改善整个教育过程,实施和谐的教育。学校要创造一些条件和相应的环境,使学生的天赋才能和业己形成的内在的精神财富得以充分表现,要把学生认识世界的过程,与他参加改造客观世界的表现和自我教育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观点出发进行教育。要实现全面发展,就要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为一个统一的完整过程。(4)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曾被誉为“教育思想泰斗”。他的教育理论对70年代和80年代苏联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例如,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就接受

9、了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教育和教学工作整体性的观点,将全面和谐发展学生的个性作为学校理想的观点。70年代和80年代在苏联出现的一批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教育理论探讨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师,像阿莫纳什维利等人,也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间的良好合作、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反映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强烈影响。 4 简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始末。【答案】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是19世纪末美国出现的教育革新运动,是南北战争后为适应工业革命、城乡变化、开发边疆和大移民的需要而出现的社会改革运动的组成部分。其“实验室”主要是美国的公立学校,相对于欧洲“新教育”来说,进步学校更关心普通民众的教育,更强调教育与社会

10、生活的联系,更重视从做中学,更注重学校的民主化问题。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兴起期(19世纪末1918)、成型期(19181929)、转折期(19291943)、衰落期(19441957).(l )兴起期(19世纪末1918).19世纪末,帕克创造了“昆西教学法”,被杜威称作“进步教育之父”。1896年,杜威创办芝加哥实验学校,在他的影响下许多进步教育实验以各种形式展开,一些人受杜威影响,试图把学习和劳动、抽象的和实用的以及个性的和社会的等因素结合起来。(2)成型期(19181929).1919年,进步教育发展协会建立,1920年该协会提出了进步教育的七项原则。1924年,协会创办进步教育杂志,这一时期,进步教育本身日益专业化,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成为进步教育运动中心。杜威担任协会的名誉主席。(3)转折期(19291943).20世纪20年代末,由于进步教育运动的专业化倾向,使其失去了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与此同时,进步教育内部出现分化。以拉格为代表的教育家强调“儿童中心”的教育,而以康茨为代表的教育家则强调“社会中心”的教育。1929年的大萧条严重影响了-一、简答题-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