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重庆师范大学化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699573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重庆师范大学化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重庆师范大学化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重庆师范大学化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重庆师范大学化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一、简答题1 简述中世纪教育的总体特征和历史地位。【答案】(1)中世纪的教育在西方教育史上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时期,可以说是教育开始从神学向世俗转化的一个过渡关键,归纳起来,这一时期的教育大致有以下几种特征:最为重要、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它的宗教化、神学化。中世纪的学校为教会所控制,教学内容与神学直接相关、为神学服务,且思想家的思考方式也神学化。由于其始终处于教会的控制之中,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因此不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在办学形式上,都带有严格的保守性,学校的发展也非常缓慢。教育讨论的范围与古希腊、罗马差异大,希腊、罗马

2、始终是探讨少数人的教育、统治者的教育,中世纪无等级区别,更具开放性、普遍性。中世纪时期对教育的认识是未分化的,也就是说教育家对教育的认识往往是与宗教神学、哲学相联系的。(2)中世纪的教育在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为后来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从整体上看,中世纪的教育为西方文明的发展留下了大量遗产,为此后西方各国的文化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从教育实践看,中世纪的教育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一个学校系统,其中包括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堂区学校、中世纪大学等多种类型的教育机构,且形成较严格的教育制度。从教育思想看,中世纪的教育出于培养信仰考虑,极其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并就德育提出大量见解;

3、中世纪教育家们所提出的关于教学问题的见解包含了一些合理因素; 中世纪教育家所推崇的经院哲学的方法虽有种种弊端,但同时也有积极的意义,一方面它有训练思维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经院哲学虽然力图调和信仰和理性的矛盾,但却从此为理性的发展和运用打通了道路。 2 简述杜威的教育目的论。【答案】(1)杜威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 他所说的“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之外没有目的”实质上是对脱离JL 童而由成人决定的、外在的、终极性的教育目的的纠正。(2)杜威认为,儿童的生长就是教育的目的,外在的教育目的是对儿童发展的压制,应尊重儿童的需要和兴趣。(3)杜威认为,教育具有社会性目的,那就是引导新生一代适

4、应民主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3 简述骑士教育过程的三个阶段。【答案】(1)骑士教育是西欧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产物,也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其主要目的是培养英勇善战、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骑士教育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从出生到七八岁为家庭教育阶段。儿童主要在家庭中接受母亲教育,学习的内容有宗教知识、道德教育以及身体的养护与锻炼。七八岁以后为礼仪教育阶段,低一级的贵族将儿童送到高一级的贵族家庭中充当侍童,主要学习上层社会的礼节和行为准则,同时,也要学习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一阶段,还要进行赛跑、角力、骑马、击剑等内容的训练,以使身体强壮有力。1421岁为侍从教育阶段,重点是学

5、习“骑士七技”,即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奕棋和吟诗; 同时还要侍奉领主和贵妇。年满21岁时,通过授职典礼,正式获得骑士称号。(2)骑士教育的全部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典型的武夫精神,重在灌输服从与效忠的思想观念,训练勇猛作战的诸种本领,养成封建统治阶级的保卫者。中世纪被歌颂的“骑士精神”体现了当时社会所崇尚的人格品质和道德风范:对主人和君长尊崇忠诚,对贵妇斯文典雅,作战时勇猛果敢,与人交往中慷慨豪侠。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具有这些品质的骑士很少。骑士教育对文化知识的传授并不重视,以至于目不识丁的骑士比比皆是。 4 简述路德的教育思想及影响。【答案】宗教改革运动始于德国,发起者是马

6、丁路德,他的教育思想有:(1)把教会置于国家权力之下办教育。路德认为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宗教性的,在于使人虔信上帝,使人灵魂得救,办学校不仅益于教会,也益于国家。具体表现为:国家应重视教育,掌握教育权;国家应推行普及义务的教育;重视各类教育的发展;重视学校教育和教学的管理,这样就强调了教育为国家服务的宗旨。(2)影响:改变了上帝主宰一切、教皇按照上帝的规定主管人间一切事物的思想;导致了一种新的思想的产生,即由历来以管理国家是世俗君主的责任,劝慰人们的精神世界是教会的责任,进而发展为上帝给世俗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力,每个国家的教会都应附属于君主。这个思想为近代教育由教会控制过渡到国家控制奠定了基础。 5

7、 简述菲茨与波斯纳提出的操作技能形成阶段及其特点。【答案】菲茨和波斯纳提出了三阶段模型,将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分为认知阶段、联系阶段和自动化阶段三个阶段。其各自含义与具体特点如下:(1)认知阶段及其特点练习者要将组成某种动作技能的活动方式反映到头脑中而形成动作映象,并对自己的任务水平进行估计,明确自己能够做得如何。在该阶段:对示范动作,或者参考书、参考图示进行观察,需要了解所要学习的动作技能的动作结构和特点,以及各组成动作之间的联系,从而在头脑中形成动作映象。(2)联系阶段及其特点在这个阶段,学习者的注意力己从认知转向动作,逐渐从个别动作转向动作的协调与组织。开始把个别动作结合起来,以形成比较连

8、贯的动作。但是他们常常忘记动作之间的联系,在动作转换和交替之际,往往出现短暂的停顿现象。(3)自动化阶段及其特点这是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所学习的动作技能的各个动作在时间和空间上己联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巩固下来,各个动作的像话协调以达到自动化。 6 简述亚里士多德的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答案】亚里士多德是古代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提出的体、德、智、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亚里士多德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主要内容在儿童的教育中,“必须首先训练其身体”,体育训练的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但他要求对学生的体育训练一定要适度,否则会损害儿

9、童的体格和妨碍他们的生长;为了把城邦治理好,必须注意公民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际活动和反复练习,逐渐养成具有“中庸”、“适度”、“公正”、“节制”和“勇敢”的美好德行;在智育方面,亚里十多德确定阅读、书写、乃至绘画的目的都是为了将来的实际效用; 音乐教育是亚里士多德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在亚里士多德看来,音乐不仅是实施美育的最有效的手段,而且它还担负着智育的部分职能,并且又是实施道德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与智育不同,他认为,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生活的需要,而是为了在闲暇时供理智的享受。(2)亚里士多德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的启示亚里十多德的中庸之道和和谐发展教育思想不仅是对

10、古希腊传统思想“和谐”观念的继承和发展,更是他对其所处时代的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种极端现象的批判。现在我国致力于和谐社会的建构,亚里士多德的“中庸”、“适度、“公正”、“节制”的中道观以及和谐教育思想对如何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7 简述美国国家在危急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内容。【答案】(1)背景进入到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又掀起了战后第三次教育改革运动。这次改革运动是以1983年4月国家教育优异委员会发表的著名报告国家在危急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为开端的。(2)该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旨在提高教育质量的建议和实施意见,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几点: 加强中学五门“新基础课”的教学,即要求中学加强英语、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一、简答题-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