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617自然地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695985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617自然地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617自然地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617自然地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617自然地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一、名词解释1 岩浆岩【答案】岩浆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圆所形成的岩石,又称火成岩。它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或气孔,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5%。岩浆岩主要有侵入和喷出两种产出情况,侵入在地壳一定深度上的岩浆经缓慢冷却而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岩浆喷出或者溢流到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 2 层滞水【答案】上层滞水是指包气带内局部隔水层之上积聚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其性质基本与潜水相同,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通过蒸发或向隔水底板的边缘下渗排泄,受水文因素影响强烈,水质极易受到污染。它由雨水、融雪水等渗入时被局部

2、隔水层阻滞而形成,消耗于蒸发及沿隔水层边缘下渗,常分布于砂层中的粘土夫层之上和石灰岩中溶洞底部有粘性土充填的部位。 3 近日点【答案】近日点是指地球最接近太阳的地方。从地球北极高空看来,地球公转和自转呈反时针方向。大致1月3日,地球最接近太阳,此时的位置称为近日点;根据开普勒定律,在单位时间内,地球与太阳的连线在地球轨道上扫过的面积相等。所以,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最大,在远日点时最小。 4 沃克环流【答案】位于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侧的南美洲西海岸(90W 附近),强烈的下沉气流受冷海水影响降温后,随偏东信风西流,到达西太平洋赤道(120E )受热上升,转向成为高空西风,以补充东部冷海区的下沉气

3、流。于是在赤道太平洋垂直剖面图上,就出现一种大气低层为偏东风,上层为偏西风的东西向热成闭合环流,称为沃克环流。 5 生物圈【答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的综合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是地球的一个外层圈,范围大约为海平面上下垂直约10公里,包括地球上有生命存在和由生命过程变化和转变的空气、陆地、岩石圈和水,主要由生命物质、生物生成性物质和生物惰性物质三部分组成,生命物质又称活质,是生物有机体的总和;生物生成性物质是由生命物质所组成的有机矿物质相互作用的生成物;生物惰性物质是指大气低层的气体、沉积岩、粘土矿物和水。 6 矿物的光泽和透明度【答案】矿物的光泽和透明度是矿物的光学性质的一

4、部分,是矿物的特征,也是鉴别矿物的依据。光泽分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和非金属光泽三类,后者又分金刚光泽、玻璃光泽、油脂光泽与松脂光泽、丝绢光泽、珍珠光泽、土状光泽等。透明度分透明与不透明两类。 7 剥蚀作用【答案】剥蚀作用是各种地质营力,如风化、流水、冰川、风力、波浪等对地表进行破坏,在作用过程中将破坏的产物搬离原地的作用,它使隆起的地表逐渐被夷平。剥蚀作用的速度,与该地气候、地形及地址有关,一般在炎热干旱的低地剥蚀作用最慢,而在寒冷潮湿有冰川的高地剥蚀作用最快。剥蚀作用总的效果是使地表物质不断被移走,地面逐步下降,直至外力作用消失或造成平地为止;接着剥蚀作用而出现的为沉积作用,结果是令地面物质

5、增加。 8 变质作用【答案】固态原岩因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而导致矿物成分、化学结构与构造的变化统称为变质作用。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是控制变质作用的三个主要因素。无论什么岩石,当其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后,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等往往也要随之变化,以便使岩石和环境之间达到新的平衡关系,于是就把其中由内力作用引起的岩石的变化总称为变质作用,基本上是在固态岩石中进行的,因而本质上有别于岩浆作用。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就是变质岩。9 火山【答案】火山是指由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其有关的气体、碎屑从地壳中喷出而形成的,具有特殊形态的地质结构。它是一个由固体碎屑、熔岩流或弯状喷出物围绕其喷出口堆积而

6、成的隆起的丘或山,按活动情况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三种类型。火山喷出口是一条由地球上地幔或岩石圈到地表的管道,大部分物质堆积在火山口附近,有些被大气携带到高处而扩散到几百或几千公里外的地方。火山爆发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暴雨结合形成的泥石流能冲毁道路、桥梁,淹没附近的乡村和城市,但火山地质、火山地形及后火山作用的地热和温泉,肥沃的火山土壤,也会给人们带来诸多益处。 10自然区划【答案】地表自然界受不同尺度的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的作用,分化为不同等级的自然区,以地域分异规律学说为理论依据划分自然区,并力求反映客观实际的方法,就是自然区划。各级自然区之间都存在特征差异性,自然区内部则具有

7、相对一致性。自然区划的原则有发生统一性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空间连续性(区域共扼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等。 二、简答题11什么是地质构造地貌? 它有哪些主要类型?【答案】(1)地质构造地貌地质构造地貌是指由地球内力作用直接造就的和受地质体与地质构造控制的地貌。构造地貌由构造运动形成,同时又受到外营力作用的侵蚀、破坏,但破坏程度差别甚人。有的直接由构造运动形成,很少或轻微受外营力的改造;有的则受到外营力的显著破坏。(2)常见的地质构造地貌类型:有断裂地貌、褶皱地貌、火山和熔岩地貌。断裂构造地貌又称断层地貌,它是地壳岩石受力发生破裂,产生相对位移所形成的地貌,如断层崖、断层谷、断陷盆地和断块

8、山地等。褶皱构造地貌是岩层受力弯曲变形的结果。褶皱的规模大小和岩层弯曲程度等的不同,褶皱地貌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有单斜地貌、背斜和向斜地貌。火山,火山地貌是由火山作用而成的一种地貌形态。其特征是具有火山口和火山锥。火山口是地下岩浆上涌喷发至地面的出口,是岩浆上涌至临近地面时发生爆破喷发而成的。火山锥是由多次火山活动产生的、由火山碎屑物和熔岩流堆积起来的锥体状地貌。熔岩地貌同火山地貌的最大差别在于其形成过程和组成物质。熔岩地貌是呈熔融态的岩浆溢出地表以后在流动过程中冷凝而成的地貌形态。其主要的地貌类型有熔岩丘、熔岩垄岗、熔岩隧道、熔岩堰塞湖等。12简述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答案】土壤学家B.P.

9、 威廉斯把自然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概括为地表物质的地质大循环过程和生物小循环过程矛盾的统一。具体表现在土壤肥力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其中植物有效养分的积累又是这一过程的最大特点。(1)物质的地质大循环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以岩石的风化过程和风化产物的淋溶剥蚀过程最为重要:风化过程对土壤系统来说是主要的一种输入过程:形成次生矿物、释放养分、通透性、吸收保蓄能力;淋溶剥蚀过程是主要的一种输出过程:物质流失,有效养分不能集中于表层。正常使土壤物质更新,促进土壤的正常发育;停滞或加速则使土壤的正常发育发生变化。(2)生物小循环在土壤成土过程中的作用。吸收、归还、分解。对土壤肥力的发生和发展以及腐殖质的形成和积累具有重大意义。 (3)大循环与小循环的关系。风化产物的淋溶过程主要使养分流失与分散;整个生物活动过程则主要造成养分的保存与集中。生物小循环是在地质大循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整个地质大循环中一部分物质的小规模循环。土壤发育的尺度介于大循环与小循环尺度之间。 13举例说明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主要差别。【答案】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一、名词解释-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