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教育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695916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教育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教育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教育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浙江理工大学理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教育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一、简答题1 如何利用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相互制约关系来培养新的学习需要? 【答案】学习动机作为引起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和完成的重要条件,学习学习动机不仅可以影响学习效果,而学习效果也反作用于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学习动机影响学习效果是因为它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而学习积极性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到学习效果。学习效果反作用于学习动机:如果学习效果好,主体在学习中所付出的努力与所取得的收获成正比例,主体的学习动机就会得到强化,从而巩固了新的学习需要,使主体以

2、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去从事今后的学习活动,使学习更有成效。反之,则削弱学习需要,降低学习积极性,导致更差的学习效果,最终形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即个体获得了一种非适应性的学习动机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需要:a. 教师要善十利用评分机会,使每个学生在每一次学习中都获得主观上的成功感。学习效果虽然是客观的,对它的评定要遵循一定的客观标准,但是,学生对它的感觉却有主观性。因此,教师应掌握评分的艺术,使学生保持学习上的成功感。为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成败感与他们的自我标准有关,教师应注意这种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课题难度要适当,经过努力要可以完成。

3、否则,总不能正确完成,就会丧失信心,产生失败感; 课题应由易到难呈现,以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 在某一课题失败时,可先完成有关基础课题,使学生下次在原来失败的课题上获得成功感。b. 加强对学习的指导,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验到真正的成功感。成功体验的获得,最终必须依赖于学习上的真正成功,即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大多数成绩不良的实质问题,是在知识技能的掌握或应用上存在障碍。由于新旧学习内容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先前学习中的问题必然会影响到今后的学习。因此,找出学习上的关键问题,填补知识技能掌握方面的空缺,是取得好的学习效果,使恶性循环变成良险循环的关键,也是获得真正成功感的先决条件。

4、 2 社会规范学习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在教育系统中,社会规范学习指的是个体接受社会规范,内化社会价值,将规范所确定的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从而建构主体内部的社会行为调节机制的过程,即社会规范的内化过程。其实质是:(1)规范行为的发生依据行为的发生学原理,任何行为包括规范行为在内,其发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情境作用条件。行为的生物学机能就在于主体对情境的适应。规范行为作为一种个人的社会行为,其产生情境是一种直接或间接的人际交往情境,它是对这种交往情境的适应性反应。没有人际交往情境,就不可能产生规范行为。人对环境的适应有生物适应与社会适应。个体的行为也分为生物性适应的本能行为

5、与社会情境中的社会性适应行为。规范行为是主体对直接或间接的人际交往情境所产生的一种社会行为,是主体对社会情境作用所发生的一种社会性适应。人的行为具有社会性的鲜明特征。主体内部存在一种实现行为的价值取向选择的机制。这种行为的价值取向选择就是品德这种心理结构的机能。品德是人的社会行为取向的抉择机构。社会情境的作用,是规范行为发生的外因。品德结构及其对行为的价值取向的选择,是规范行为产生的内因。依据心理结构的构建主义观点(人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观点),这种内在机制及品德结构,不是先于人类个体的经验而存在,而是在社会规范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学习主体的构建作用而确立的。(2)品德结构的构成要素品德又称为品

6、性或德性,是思想品质与道德品质的总称。它是在人类个体的生活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而不断构建起来的一种心理结构。品德结构是一种对社会规范遵从的经验结构,是通过个体对社会规范的认知学习、情感学习与行为方式的学习,完成知、情、行的整合而构建的。从动态的角度,品德结构是山规范行为的驱动心理因素、定向心理因素与执行心理因素这三种要素构成。(3)品德结构的构建与社会规范遵从态度的确立品德结构是在人类个体的生活及学习过程中,通过外在于主体的规范的影响而构建起来的一种心理结构。品德结构的构建,是以对规范的遵从经验的获得为前提的。规范的遵从经验,即与社会规范的要求相符合或一致的认识、体验与行为方式。品德结构的构

7、建,是以这种对规范的遵从经验的获得及整合而实现的。品德结构的构建,是通过不断的学习而实现的。这需要经历由简单到复杂、由片面到全面、由表层到深层的一系列的阶段变化。 3 如何理解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教育与个体身心发展的关系是辩证的。一方面个体的身心发展的水平与特点是教育的起点与依据,是教育的前提; 另一方面,个体的身心发展又依赖于教育,是教育的产物和结果。适宜的教育促进个体的心理发展:适宜的教育可以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提高儿童身心发展的质量,是发展的一种助力。若儿童己具备相应的身心发展水平,但剥夺或延迟他接受教育的机会,那么他的身心就难以得到正常的发展。同样,若教育不得法,违背

8、了个体心理发展的规律,则有可能延缓其心理发展,对心理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是发展的阻力。维果斯基针对教育与个体的发展,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的观点。认为教学要着眼于、落实于最近发展区,强调儿童的发展潜力。着眼于最近发展区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取更多的新知识,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心智能力的提高。发展性教学是依据教育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来最大限度地促进个体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 4 迁移的种类 【答案】(1)正迁移与负迁移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而划分。学习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介于正、负迁移两者之间的

9、一种迁移状态可称为零迁移。(2)水平迁移与垂壹迁移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而划分。学习迁移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具体讲,是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的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下而上的迁移,二是自上而下的迁移。(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而划分。学习迁移分为普遍迁移和具体迁移。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具体迁移也称为特殊

10、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4)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而划分。学习迁移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和重组性迁移。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原有认知结构在迁移过程中不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只是得到某种充实。平时我们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都属于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十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在重组过程中,基本经验成分不变,但各成分间的结合关系发生-一、简答题-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