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8新闻传播史论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695299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8新闻传播史论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8新闻传播史论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8新闻传播史论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8新闻传播史论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一、名词解释1 黄远生的“四能”【答案】黄远生的“四能”是黄远生的主要新闻思想。黄远生是民国初年出现的名记者中最杰出的代表,被戈公振先生称为“报界之奇才”。他以擅长写新闻通讯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在新闻思想方面,他提出了著名的“四能”说,即“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他说:“调查研究,有种种素养,是谓能想; 交游肆应,能深知各方面势力之所存,以时访接,是谓能奔走; 闻一知十,闻此知彼,由显达隐,由旁得通,是谓能听; 刻画叙述,不溢不漏,尊重彼此之人格,力守绅士之态度,是谓能

2、写。”黄远生本人正是实践这“四能”的模范。 2 史量才之死【答案】史量才是中国近代新闻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新闻事业家。他早年曾任时报主笔。从1912年接办申报后,苦心经营,使申报成为国内著名大报。1927年,史量才买下时事新报,1929年又从美国人福开森手中购进新闻报大部分股权,从而成为上海报业巨擎0“九一八”事变后,史量才的爱国热情不断高涨,政治态度发生很多转变,主持申报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申报的改革及其对国民党政府的公开批评,遭到了国民党的嫉恨。1934年11月13日,蒋介石亲自下令,派特务枪杀了史量才。 3 华盛顿邮报【答案】华盛顿邮报(TheWashingtonPost )由斯蒂尔森哈

3、钦斯于1877年12月6日在华盛顿创刊,是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最大、最老的报纸,具有很高的国际声望。位于美国首都,擅长报道美国国内政治动态,经常发表一些评论和分析性文章,是了解和研究美国内政外交的重要报刊之一。20世纪70年代初通过揭露水门事件和迫使理查德尼克松总统退职,获得国际威望。1880年成为华盛顿特区首家每日出版的报纸。2009年华盛顿邮报的日发行量达58.2万份,是美国第五大受欢迎的日报。近年来,由于网络媒体的兴起,华盛顿邮报受到了巨大的冲击,2009年关闭华盛顿之外的纽约、芝加哥和洛杉矶三个卞要分支机构。2010年8月2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公司与音响器材大亨悉尼哈曼签署协议,以象征性

4、的美元出售旗下连年亏损的杂志新闻周刊。 4 新华通讯社【答案】新华通讯社的前身是1931年创建的红色中华通讯社,1937年1月,红色中华通讯社改名为新华通讯社。抗战爆发后,新华社发稿范围逐渐扩大。在抄收电讯方面,新华社编辑部把收到的国外电讯译成中文,编成油印的每日电讯参考资料,每期发行约400份,供中央领导及各机关参阅。1939年年初,中共中央决定将新华社与新中华报分开,新华通讯社的独立发展,标志着党的新闻通讯事业走向成熟。 5 张园文录外编【答案】强园文录外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本报刊政论文集,收录了王韬的部分政论文章,主要是选自循环日报、近事汇编等报刊上发表的文章,评述时政宣传变法自强,写作上

5、提出了“记事述情、自抒胸臆”的原则,影响广泛。其中的部分文章曾被当时的万国公报转载。王韬的政论反帝爱国、提倡变法,其思想内容不拘泥于形式,对后来时务文体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 二、简答题6 试析不同历史时期,“左”、“中”、“右”三派报刊在香港新闻事业中的变迁。【答案】从“到1997年香港回归,香港报业在曲折中不断向前。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太平洋战争结束到60年代末为第一阶段,70年代到80年代末为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为第三阶段。(1)太平洋战争结束到60年代末的香港报业一一“左夕、“中”、“右”报业格局形成与发展“左”、“中夕、“右”三派报刊的格局形成。这一时期政治的因素极大地影响

6、香港报业格局。政治观点不同,其新闻报道与言论立场也大相径庭,香港人将当时的报纸分为“左”、“中,、“右”由于办报人的三种,“左,即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态度鲜明的大公报、文汇报等; 而台湾民党主办与倾向国民党的报纸,如香港时报属于“右”派报纸; 其余的多为中间报纸,在解放后尤其是60年创刊的报纸大都走中间路线。人民用“两头小中间大”来形容香港的报纸结构。这一时期“左”派报纸与“右”派报纸都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左”派的报纸主要有大公报、文汇报、新晚报、晶报、香港商报5种。“右”派报纸有香港时报、工商日报、华侨日报和星岛日报。70年代之前出版的报纸中,红绿日报、超然报、新闻夜报、天下日报、真报也都是“

7、右”派报纸,销量不少。60年代后期,“左”派报纸销量暴跌。由于港英政府当时的立场是抑“左”护“右,、亲美拥台的,因而“左”派报纸常常与港英当局发生冲突。1967年香港的“反英抗暴”更使“左”派报纸遭受巨大挫折,元气大伤。反英抗暴之前,“左”派报纸的销量合起来约占香港中文报纸销量的一半左右,但此事之后,“左”派报纸的销量暴跌,由过去的十万份跌为一两万份,读者大量流失。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综合性的大报和晚报引人注目。(2)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的香港报业一一“左”、“中”、“右”报业格局被打破进入70年代后,香港经济开始起飞。中间路线的报纸发展迅速,发行量大,较为著名的有东方日报、成报和明报

8、。“右派”的香港时报自70年代后便开始衰退,1991年停刊,其的立场、鲜明的政治性使其无法在香港的商业社会立足,再加上亲台的工商日报、工商晚报的停刊,“左”、“中,、“右”鼎立的报业格局终于被打破。(3)香港回归前后的报业发展1992年调查显示,平均每两个香港居民便有一个人阅报。平均每人阅读一份以上的报纸。在全世界十个最爱阅报的地区中,香港位居第二。1995年,偏右的华侨日报停刊,市场不断整合,1999年在面向香港13份中文日报中,传统的“左”派爱国报纸3份、大众化报纸6份、精英报纸4份。 7 简要叙述1949年以前中国广播业的发展历程。【答案】(1)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办广播中国的广播事业始于外

9、国人在中国境内开办的广播。中国上海出现了第一个广播电台。1922年底,美国记者奥斯邦与一位旅日华侨合作,建立了“中国无线电公司”,1923年1月在上海外滩大来洋行的屋顶上设置了一座广播电台。1923年3月,北洋政府交通部指令江苏省和上海当局制止奥斯邦的活动,勒令其拆除广播设各。继奥斯邦之后,美商新孚洋行又开办了一座广播电台。美商开洛电话材料公司创办1924年5月开始播音的广播电台是外国人创办的第三座广播电台,也是当时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电台。外国人早期在中国办广播主要为了商业利益。从客观上讲,他们把无线电广播引人中国,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传播了无线电知识,揭开了中国)一播事业发展史的第一页

10、,催生了中国人自办)一播事业。(2)日伪广播及其他国家在华广播日本在对中国实施武力侵略的同时,又实施思想文化统治,在沦陷区建立了大小几十座日伪广播电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先后占有了沈阳、哈尔滨两座广播电台。1933年4月,日本关东军在长春建立的“新京放送局”开始播音。据统计,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包括热河省)共设广播电台25座,强制当地居民收听。伪满当局极力推销只能收听到当地日伪广播的廉价收音机,并强制中国居民购买,同时严厉取缔短波收音机,借以限制收听来自重庆和苏联、欧美的广播。(3)北洋政府时期广播北洋政府在公布广播法令允许民间购置收音机时,开始着手筹建官办广播电台。1925年2月,交通部派人在北京、天津等地试验广播收音。在北京,发话机设于电话东局内,初有成效,后因政局迭变而停止。-一、名词解释-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