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教育学基础考研核心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教育学基础考研核心题库.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教育学基础考研核心题库一、名词解释1 义务教育【答案】义务教育是指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实施的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学校教育。这种教育要求社会、学校和家庭予以保证,对儿童既是应享受的权利,又是应尽的义务。义务教育产生于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实行义务教育是现代社会生产和现代社会生活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其特点包括:义务教育具有免费性,是指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除其全部或大部分的费用,这是世界各国实施义务教育的共同点; 义务教育具有平等性,是指所有适龄儿童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义务教育具有强
2、制性,是指接受义务教育是对国家应尽的义务。我国实行的义务教育分初等教育(小学)和初级中等教育(初中)两个阶段,义务教育的学制主要有“六三”制、“五四”制和“九年一贯制”等。2 遗传决定论【答案】遗传决定论是一种单一因素决定论,亦称“生物因素决定论”。该观点认为人的机体构造、形态、神经系统机制以及能力和性格的发展及差异的形成都是由遗传决定的。英国人类学家高尔顿在1869年发表的遗传的天才一书中,首先提出“天才是遗传”的观点。他认为儿童的智力和品质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己决定,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只能影响这些由遗传决定的能力和品质,使之或迟或早的实现,而不能加以改变。奥地利心理学家比勒持同样观点,认为儿
3、童心理发展是儿童内部素质向自己的目的有节奏地运动的过程。遗传决定论最大的局限是贬低了环境和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3 非正式群体【答案】非正式群体,是指学生自发形成或组织起来的群体。它包括因兴趣爱好相同,感情融治,或是邻居、亲友、同学关系而形成的学生群体。其类型多种多样。非正式群体也有其特点:大都自愿组合,三五成群,人数不等,一般偏小; 成员性情相近,志趣相投,有共同的需要; 由较有威信与能力者领头; 活动由大家商量确定或由领头人根据大家需要而定,易调动成员的积极性,交往与活动频繁,有活力。但它一般没有正式的组织机构和长远的活动计划,其成员也不稳定,易受外部条件和内部人际关系变化的影响,特别
4、是其主要成员的变化(如退出或有新的参与)会严重影响它的活动开展,导致群体解体与重组。 4 德育【答案】德育是指旨在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在社会主义中国,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 在西方,德育一般指伦理道德教育以及有关价值观的教育。德育是历来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巩固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制度,形成统一的社会规范,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具重要作用。在学校教育中,德育与智育、美育、体育有密切的联系,对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具导向和促进作用。 5 德育的发展原则【答案】德育的发展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
5、、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进展的原则。学生的品德是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长期教育影响下发展的,这些影响纷繁复杂,不仅相互之间存在着矛盾与对立,而且往往前后并不连贯。如果不加以组织则必将削弱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尤其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学生活动和交往的范围扩大,通过书刊、影视接受的信息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要有效地教育学生,必须加强学校对各力一面教育影响的控制和调节。贯彻发展性原则的要求是:组建教师集体,使校内教育影响一致; 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互相配合:做好衔接工作,使对学生的教育前后连贯和一致。 6 发展性教学
6、【答案】发展性教学是指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以赞科夫为代表。他认为一般发展的概念是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的完整的人的深刻全面发展,是既包括智力因素,也包括非智力因素的整个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发展性教育的核心是建立能促进儿童一般发展要求的教学。这种“发展”具有六个显著的特征:一是具有全面性,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并使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二是具有个体性,教师应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 三是具有创造性,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四是具有可持续性,学校教育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五是具有动态性,既关注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过程,注重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7、:六是具有双向性,教师、学生都要与“教”俱进。 7 劳动技术教育【答案】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生产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具有初步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的教育。它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生产劳动或通用的职业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其特点包括:实践性。学生亲身参加劳动实践、从事实际操作是其主要形式和基本方法。技术性。通过劳动实践,使学生掌握生产劳动的技术知识和技能。思想教育、知识教育、卫生教育围绕生产技术教育而进行。教育性。在生产物质
8、产品过程中重视育人。劳动技术教育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巩固、发展和提高具有深远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劳动技术教育是促进普通教育更好的适应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 劳动技术教育是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 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创造物质财富,增加劳动收益,改善办学条件的需要。 8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答案】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教学原则之一,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把理论知识与客观实际密切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理论与实际联系中去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包括: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补充必要的乡土教
9、材。教学中的生活实际有三个方面内涵:一是教学规定的与实践相关的活动性作业; 二是学生本身的实际; 三是社会实际。教师积极开发实践环节,通过教学不仅帮助学生深化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而且让学生体验过程,获得某种经验、经历或体验。 二、简答题9 简述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基本观点。【答案】从17世纪以后就出现了以传授知识为主还是以发展智力为主的认识分歧,形成所谓的“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之争。“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基本观点如下所述:(1)“形式教育论”的基本观点形式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纵贯整个中世纪,形成于17世纪,盛行于1819世纪
10、,衰落于20世纪。这一派因重视研究形式的学科而得名,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洛克和裴斯泰洛齐,主要观点是: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各种官能或能力; 形式学科(如希腊文、拉丁文、数学、逻辑学等)或古典人文课程最有发展价值; 教学原则、方法以学生心理官能的内在发展秩序为依据。(2)“实质教育论”的基本观点实质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在中世纪受压制,形成于18世纪,兴盛于19世纪,20世纪初衰落。实质教育因重视自然科学和实用知识而得名,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赫肯黎和斯宾塞,主要观点是:教育的目的是向学生传授与生活相关的广泛知识; 与人类的世俗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质学科(如物理、化学、天文、地理、法律)或实科课程最有价值; 教学原则与方法应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是愉快的和有效的。(3)对“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评价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各有自己的哲学、心理学及社会基础,因而各有合理与偏颇之处。这两种理论都将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对立起来,都具有各自的片面性。形式教育把思维的内容和形式割裂开来,错误地认为形式可以离开内容而得到发展,片面强调智力训练而轻视掌握学科知识,使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和应得到的系统科学知识。实质教育的片面性在于对发展智力的任一、名词解释考研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