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吉林财经大学行政管理706专业综合(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之公共政策分析考研核心题库.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685098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吉林财经大学行政管理706专业综合(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之公共政策分析考研核心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吉林财经大学行政管理706专业综合(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之公共政策分析考研核心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吉林财经大学行政管理706专业综合(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之公共政策分析考研核心题库.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吉林财经大学行政管理706专业综合(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之公共政策分析考研核心题库一、概念题1 间断性均衡【答案】间断性均衡认为,利益集团政治权力在长期来看是平衡和相对稳定的,而一旦公众对公共性的理解突然有了变化,或者集团寻求打破已有的利益格局,这种平衡就会被打破。因此,大多数情形下,美国的政策过程呈现的是一种稳定和渐进主义的总体趋势,但与此同时,偶尔会出现不同于过去的重大变迁。间断性均衡框架的核心在于,长期的稳定之后会有一个急剧的改变,然后又是一个长期的稳定时期。因此,不能简单用渐进决策模型来解释政策改变,政策并不是一直都处于一种渐进的逐渐的改变过程当中。 2 外部效应【答案】

2、外部效应是指存在于市场之外而不受市场机制调节的活动或影响。如果发生在市场之内的某种活动,其影响范围超出了市场机制的作用范围,即这种活动的主要部分虽然在市场之内,但其延伸部分扩展到了不存在市场的地方,那么,这种市场之内的活动在小存在市场的地方所造成的影响就属于外部效应。具体的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 当存在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为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3 决策树法【答案】决策树法是指利用概率论的原理,并且利用一种树形图作为分析工具的方法

3、。其基本原理是用决策点代表决策问题,用方案分枝代表可供选择的方案,用概率分枝代表方案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经过对各种方案在各种结果条件下损益值的计算比较,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该力法能使多阶段决策清楚、有条件地进行,是分析决定方案优劣的十分有价值的基本工具。4 完全理性【答案】完全理性决策模型根据数字和事实,用合理的科学方法与精细的计算,分析解决问题的各种政策方案的优劣,从而求得最佳的政策或问题的解决办法。其实质是一种政策选优的方法。完全理性决策的观点是:决策者面临的是一个既定的问题,决策者选择决定的各种目的、价值或目标是明确的,而且可以依据不同目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决策者有可供选择的两个以上的

4、方案,面对着这些方案,通常在逐一选择的基础上,选取其中一个。假如方案基本是相同的,通常会作相同的决定。决策者对同一个问题会面临着种或多种自然状态。它们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不可控因素,或者可以说决策者的偏好会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决策者会将每一个方案,在不同的自然状态下的收益值(程度)或损失值(程度)计(估)算出来,经过比较后,按照决策者的价值偏好,选出其中最佳者。 5 描述统计【答案】统计方法一般分为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描述统计是指用归纳性的数值来概括一组数据的空间分布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当统计数据是用来描述数据总体特征时,或当数据量比较小时,可以采用描述统计方法。在公共管理领域,描述统计是大

5、量存在的。 6 孔多塞悖论【答案】投票循环或投票悖论是指在采用过半数规则时,投票过程的次序至关重要,不同的次序会产生不同的选择结果,各种政策方案,都有可能被通过的现象。包括:孔多塞悖论,是指在只存在两个备选方案时,多数票规则是有效的; 而当面对三个或更多个的备选方案时,多数票规则便会显得不那么有效,通常会出现循环投票现象。即在多数票规则下,可能没有稳定一致的均衡结果,而是在各种选择中循环。阿罗悖论,又称阿罗不可能定理,是指不可能存在一种社会选择机制,能够使个人偏好通过多数票规则转换为成社会偏好。 7 第二部门【答案】第只部门是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机构,其既小属于政府公共部门,也小属于市场经济部

6、门。那此以服务公众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所得不为任何个人牟取私利的机构,都可划入第三部门。因此,在第三部门中,既可以看到一些在形态和功能上更接近政府机构的组织,也可以看到一些在形态和功能上与私人部门中的企业组织相类似的组织,还可以看到一些具有非正式特征的组织。第二部门的主要特点包括:它既可能提供私人物品(服务),也可能提供公共物品(服务); 它主要由正式的组织构成,但这些组织可能是公共组织,也可能是私人组织; 它在提供物品(和服务)时一般并不以营利为主要目标; 第三部门的活动往往建立在人们自愿地提供各种资源并在提供物品(或服务)的过程中进行自愿的合作的基础上来解决问题。正因如此,第三部门也

7、称作“志愿部门”。 8 政治动员型【答案】政治动员型是指具有权威作用的政治领导人主动提出其政策意向,并使其进入政府议程。政治动员型以政府议程为基点,以公众议程为对象,其目标在于寻求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以及政策方案的顺利执行。该模型通常出现在不太民主的社会中。在那里,政府及其核心决策者具有超强的权威,在建立政策议程的过程中,权力精英的“内输入”现象相对明显。9 系统决策模型【答案】系统决策模型是由美国政治学家D. 伊斯顿提出来的一个决策分析模型。他针对传统政治学单纯从制度的静态分析进行研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动态的、研究政府运行过程的政治系统论。伊斯顿认为:(1)政治系统是指相对关联的结构与过程

8、所形成的团体,其功能在于为某一个社会提供权威性的价值分配。作为一个系统,它为了适应外在环境所产生的环境压力,必须随时采取对应措施,作出必要的决策。(2)环境中所产生的影响政治系统稳定的压力为投入; 环境则是指被界定为政治系统的界线之外的任何条件或情境。(3)政治系统的产出是系统的权威性价值分配,以及这些分配所构成的公共政策。系统决策模型视公共政策为政治系统的一种产出。系统概念的内涵,为社会中一套可认明的制度与活动,其功能在于将需求转换成权威的决定,这个决定需要获取全社会的支持。同时系统的要素是相互关联的,可以不断地反应环境的压力,因为系统为了生存不得不适应环境的各种变迁。总之,伊斯顿的系统分析

9、模型从一个动态的视角,生动地描述了涉及政治决策过程的各种因素,即系统、环境、需求与支持的投入、转换过程、产出的政策以及反馈等,并且描述了这些因素在整个政治运行过程的位置,为科学地认识政治过程提供了一套有效的概念工具。 10自下而上的政策执行模式【答案】自下而上途径以组织中的个人(即参与政策过程的所有行动者)作为出发点,政策链条中的较低及最低层次被当作政策执行的基础; 其强调政策或项目的成功与否依赖于参与执行项目的行动者的承诺与技巧。这一途径以韦瑟利和利普斯基的基层官僚与制度创新一文为代表。自下而上的研究途径缺乏一个统一的模式,其中有对照意义的是这样两个分支流派:一是以爱尔莫尔为代表的,在政府组

10、织内部,从“草根”(基层)角度来探索政策执行的效率问题,学术界称之为“基层官员的权力观”; 另一分支以约恩和波特为代表,彻底抛弃了传统官僚科层组织的执行观,从多元行动者的互动角度来研究政策的执行过程,学术界称之为“执行结构研究”。二、简答题11简述公共政策评价的目的。【答案】发起政策评价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具有不同的动机和诉求,对于政策评价怀有不同的目的。一般而言,政策评价的目的,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加以说明:(1)公共政策评价的积极目的比较备选方案,为确定备选方案优先顺序提供依据;依据评价结果,提供改善政策执行程序和技术的参考;通过政策评价,明确政策的可行性程度,提供继续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政策的参考;作为重新分配政策资源的根据。通过评价活动,分清不同政策的轻重缓急,对稀缺性政策一、概念题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