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2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683888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2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2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2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2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 空想社会主义【答案】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所经历的家庭手工业、手工工场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相适应,空想社会卞义思潮也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即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不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他们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 他们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空想社会主义的不成熟的理论,是同当时

2、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 2 辩证法【答案】马克思主义认为,辩证法是指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是在肯定矛盾的基础上关于发展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给辩证法下了科学的定义: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了唯物辩证法的体系,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规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3 相对剩余价值【答案】

3、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的对称。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和绝对剩余价值不同,它的增加不是由于创造出来的价值绝对地增加了,而是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把一部分原来的必要劳动时间转化为剩余劳动时间,从而使剩余价值相对地增加。它是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方法之一。 4 共产党宣言中的“两个不可避免”思想【答案】共产党宣言中的“两个不可避免”也叫“两个必然”,也就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后来,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提出了“两个决不会,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

4、亡的; 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有着内在的联系,应该结合起来加以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前者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 而后者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它告诫我们,“两个必然”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而在这个条件具备之前决不会成为现实。 5 自由【答案】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自由是标示人的活动状态的范畴,指的是人在活动

5、中通过认识和利用必然所表现出的一种自觉、自为、自主的状态。必然性即规律性,指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自然和社会发展所固有的客观规律。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认识必然、争取自由,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是一个历史性的过程。自由王国只是在必要性和外在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在必然领域内的自由只能是: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一种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J 魄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6 认识的主体与客体【答案】实践活动是以改

6、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1)认识的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2)认识的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也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 7 上层建筑【答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上层建筑由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等两部分构成,具体是:意识形态又称为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

7、点; 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又称为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 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 8 因果联系【答案】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这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成为因果联系。因果联系是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原因与结果之间的联系。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联系,又必须是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二、简答题9 简述实践是认识基础的原因。【答案】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

8、的过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对认识的发展起决定作用。(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人们要改造世界就必须首先认识世界,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科学研究的任务也总是围绕着社会实践的需要这个中心来确定的。社会实践的需要始终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对社会的认识也是如此。(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人类实践活动提出的问题归根结底只能依靠和通过实践来解决。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人的认识能够不断发展。生产实践的巨大发展,“不但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而且自身也提供了和以往完全不同的实验手段,并使新的工具的设计成为可能。可以说,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

9、时才成为可能”。(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使对象的真实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得到充分的暴露; 也只有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感觉器官直接地同对象相接触,才能使对象的各种现象反映到头脑中来,形成一定的直接经验,并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实践经验,并加以总结提高,推动认识不断发展。(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人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自己认识的真理性。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

10、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肯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决不意味着认识无足轻重。实践和认识总是相互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在社会历史运动中,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更为显著。 10简述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答案】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资本家获得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后,并不是将其完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将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这就是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1)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马克思将社会总产品在物质上划分为两大部类,在价值上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态上又叫社会总价值,它划分为包括在产品中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c )和凝结在产一、名词解释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