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黑龙江大学042文学基本原理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683130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黑龙江大学042文学基本原理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黑龙江大学042文学基本原理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黑龙江大学042文学基本原理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黑龙江大学042文学基本原理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一、名词解释1 文学消费【答案】文学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文化、审美与娱乐等各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对文学作品加以占有、利用、阅读或欣赏的活动。文学消费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学消费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过程,即文学阅读或文学欣赏。狭义的文学消费则是在近代以来出现的,是指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印刷出版等传播媒介得到广泛运用的条件下,在文学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以来,人们对它的消费、阅读和欣赏。当文学消费与文学鉴赏对举时,往往指狭义的文学消费。 2 文学心理学【答案】文学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文学(文学作品、文学理论)与

2、心理学之间的关系的学科,是文学批评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创作一一作品一一接受过程,这是一个心理转换过程,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文学接受,都是特殊的心理行为,因此采用心理学的视角,建立起文学心理学才能切入这些特殊的心理行为以进行研究。古今中外的文学理论,不论自觉还是不自觉总是倾向于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文学活动。如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比兴”说、“虚静”说、“神思”说、“滋味”说、“妙悟”说、“意境”说等,都具有丰富的心理学内涵。西方文论中亚里斯多德提出的“净化”说、德国学者立普斯等提出的“移情”说、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提出的“直觉”说、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的“审美态度”说等,形成了文艺心理学的传统。 3 文体期

3、待【答案】文体期待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山某种已经惯例化的文学类型或形式特征而引发的心理期待指向。这种指向意味着读者希望体味到某种文体所可能具有的特定艺术韵味、艺术魅力乃至语言、结构、人物、情节等方面的特色。 4 原型【答案】原型是文艺创作术语,它是指神话、宗教、梦境、幻想、文学中不断重复出现的意象,它源自民族记忆和原始经验的集体潜意识,是瑞士心理学家卡尔. 荣格创立的一种文艺创作理论。这种意象可以是描述性的细节、剧情模式,或角色典型,它能唤起观众或读者潜意识中的原始经验,使其产生深刻、强烈、非理性的情绪反应。 二、简答题5 简述文心雕龙中“神思论”的主要内容。【答案】“神思”为文心雕龙创

4、作论的首篇,是对于艺术构思活动的论述。刘姗在这一章主要从神思的特征、神思的形成方式、神思与外物的关系以及神思与语言的关系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从本质特征来看,神思突破了艺术表象的局限性,具有超越时空的特点神思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相统一的特点“在神与物游”的神思过程中,审美情思具有主导和动力作用,它往往制约着神思的进程,规定着神思的方向,推动着神思的发展。即神思是“情变所孕”。神思具有虚拟性神思过程是艺术表象向审美意象过渡的过程,山艺术表象转化为审美意象。虚构是文学的根本属性之一,想象是文学创作不可缺少的要素。神思具有超越时空、自由驰骋的特征。艺术家思维不受周围事物和时空范围的制约,思维任意腾跃

5、,心灵自由驰鹜。申思云:“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2)从神思的形成方式上来看,贵在虚静就构思方式而言,刘祝提出了“寂然凝虑,思接千载; 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的动静说。这一观点是对陆机文赋中“观占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恢万里而无阂,通亿载而为津”的继承与发展。他认为酝酿文思,贵在虚静,排除杂念,净化心神。就动静的关系而言,静是动的前提,动是静的深入,静是手段,动是目的。在这里首先强调了静在构思中的作用,只有“寂然凝虑”,才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即只有心静,构思时才能聚精会神才能突破时空的限制,驰骋丰富的想象力,使思路开阔。其次谈到由静而动的转换,其中“悄焉动容”就是由

6、静而动的开始。由静而动最明显的表现是“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即构思满足了人味觉、听觉的艺术享受; “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即构思满足了人视觉的艺术享受。(3)从神思和外物的关系看,神思是物我交融,互相渗透在谈到神思与外物的关系时,刘姗认为艺术构思的突出特点,在于作家之精神与客观之物象一起活动。实际上,之所以能够“神与物游”,乃是作家之“神”与自然之“物”产生了共鸣,也就是外界景物引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没有作者思想情感的波动,是不可能“神与物游”的。(4)从神思和语言的关系看,神思受到语言的制约言象意三者,刘栅在这里偏于“辞不达意”的观点,如何处理“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的矛盾,他

7、除了指出多加积累学识和多加练习而熟练创作外,并没有提供具体的方法。“至精而后阐其妙,至变而后通其数,伊挚不能言鼎,轮扁不能语斤,其微矣乎! ”他一方面指出只有人理论家大作家才能阐述创作妙理和写作规律,另一方面又指出这是微妙的,即使是大理论家、大作家也“有口难言”。这里体现了刘拐受佛家思想的影响,但他并没有采取消极的态度,提出了关键在于“博而能一”。“博”指丰富的素材或丰富的诗意,“一”指丰富的情意中能够贯一的部分,这部分构成文思。刘祝在神思篇中首先指出了神思作为艺术思维活动过程中生动丰富的艺术想像活动的具体情形:“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思的活动无所不到,可以不受具体环境的

8、限制,超越时间和空间,具有无比广阔的活动范围,而且在整个神思活动过程中,文学家的思维活动始终都是和客观物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同时,这种活动又是和作家感情的波澜起伏联系在一起。即“神与物游”,作为创作主体的心灵与作为创作客体的物的融合统一。 6 谈谈你对文学话语的理解。【答案】(1)概念“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因为文学正是由语言构成的; 但严格说来,在具体的文学活动中,文学却是以话语的方式存在的。文学是一种话语。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2)文学活动是一种“话语实践”文学作为“话语”,应当被理解为一种以“

9、审美意识形态”方式运行的社会实践。当诗人或小说家精心组织自己的文学作品,要在特定的读者群体中造成强烈的感染效果,以便实现自己在想象中调整社会权力关系的意图时,他实际上就是在从事一种“话语实践”。而相应地,读者阅读文学文本,也是为了在想象中调整自己的存在状况、自己所身处于其中的社会权力关系,这同样也是在从事一种“话语实践”。(3)文学话语的要素说话人,是体现在文本中的叙述者或抒情者角色和作家因素,这是话语活动的两主体之一; 受话人,是阅读文本的接受者角色和读者因素,这是话语活动的另一主体;文本,是供阅读以便达到沟通的特定言语系统(有时也称话语系统),这是话语活动的符号形式;沟通,是说话人与受话人

10、之间通过文本阅读而达到的相互了解或融洽的状态,这是话语活动的目的;语境,是说话人和受话人的话语行为所发生于其中的特定社会关联域,包括具体语言环境和更广泛而根本的社会生存环境。 7 比较小说与剧本在反映生活方面的异同。【答案】(1)相同点小说与剧本都倾向于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和人物形象的塑造。(2)不同点小说在反映五光十色、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方面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和优势。它那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等特征,使其可以更广泛全面地描绘社会生活。剧本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具有集中性和浓缩性。特定的舞台时空限制,要求剧本用较短的篇幅、较少的人物、较单纯的情节将生活内容概括浓缩地进行反映,并通过集中表现矛盾冲突来增强反映生活、表现情感的效果。 一、名词解释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